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作为当前最具潜力的新兴技术,产业门类众多,产业链条长,发展空间巨大。医疗卫生领域是典型的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明确将其列为物联网十大应用领域之一。医疗服务需要借助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向人性化和主动化等服务模式转变,以更好提升患者的服务满意度,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物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医院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将成为一种必然,医院将由“数字化医院”时代向融智慧健康、医疗信息化、医疗智能化和医院无线传感网为一体的“数字化物联网智慧医院”时代发展。
物联网与物联网医院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所谓“物联网”,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医院的提出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广泛使用的前景。所谓“物联网医院”,指的就是将信息传感设备,如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红外感应器、温湿度传感器等装置安装到医院的各种物体、设备、设施和环境中,包括人体,并与医院局域网、WLAN、广域网等结合起来,融入医院大规模开放式一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于医院患者管理、员工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监测与管理等领域,转变医院运行和服务模式,提高整体运行水平和效率。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已经超过10年,但应用水平还相对较低,应用范围尚相对狭窄。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的主要领域
医院物联网的应用,从广义而言,包含了现有医院信息化的所有领域,涉及广域网、局域网、无线网、传感网、3G等网络应用领域。狭义的医院物联网指传感网。从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医院信息化与物联网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物联网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医院信息系统,用于数据采集、医院安全管理、过程控制、任务管理、全过程跟踪追溯等。一般而言,除涵盖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外,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
基于医疗传感技术的物联网应用
目前最为热门的是远程智能健康监测、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应用包括患者生命体征医疗监测,体温侦测,心电遥测,医院内各种健康信息的自助采集,人体经络像、热成像等基于中医药传感技术的智能采集诊断与远程诊疗,SARS等急性传染病患者基于传感技术的医疗监测、跟踪定位、防脱逃系统,以及人体芯片与传感技术应用等等。
在“感知健康领域”,依托健康物联网,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利用生理信息智能感知/采集设备,对目标人群的生理信息进行连续性的采集和汇聚,通过健康管理平台对所采集的历次信息进行综合智能分析,在此基础为目标人群提供包括个性化健康检查、专属健康档案、慢性病健康促进、健康维护方案、家庭健康远程监护、健康咨询和全程绿色就医等一系列主动式医疗保健服务。通过健康管理平台可以实现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患者、孕妇、老人等多种对象的远程健康监护。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智能健康监测技术与智能健康信息采集终端、智慧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智能分析专家应用技术、个性化知识推送技术、海量医疗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等。该领域的应用,将使医疗机构传统以疾病救治为主的医疗模式转变为健康管理,关注的是疾病未发生前的保健和预防,使医疗服务从被动救治、事后治疗,向主动管理、保健预防顺利过渡打造一个无边界的医院。
另外,各种医疗设备临床数据的自动化采集、联网,融入医院信息系统也是重要的应用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如智能重症监护系统、手术麻醉系统、血液净化信息管理系统、眼科专科PACS等。其中重症监护系统能够将呼吸机、监护仪等采集的信息自动记录到患者电子病历中,同时进行智能化的判断、安全警示与提醒、综合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自动化评分等。
基于物联网识别技术的患者管理应用
主要是各类卡的应用和电子标签、腕带等应用。包括患者就诊一卡通(院内、区域)、银医通,患者诊疗身份确认(挂号、收费、住院、护理等),重点患者定位管理(精神疾病患者、老年病患者、儿童病患者、失智老人、传染患者),母婴管理与新生儿防盗,急诊患者管理,患者电子钱包与院内自助消费等。还包括门诊就诊管理,各类自助服务管理,住院门禁管理,各种病床诊疗与数据采集,RFID电子标签触发相关的网络信息服务等。例如,住院患者可以佩戴RFID腕带,用于护理治疗时的身份识别,重点患者可以佩戴具有定位、体温感知、报警等功能的腕带,从而进行体温监测等。
基于物联网识别技术的员工管理的应用
主要也是各类卡的应用,一人多卡,多卡合一。包括员工一卡通,员工定位(保安、护理等),重点部位门禁管理,医院停车场管理系统,医院图书馆管理,医院实验室管理,医院会议签到,员工自助消费,浴室计量,考勤管理,信息系统登录身份确认管理,食堂就餐管理,巡更管理,中距RFID在医院治疗室和感染性疾病科门禁管理的应用等。
物联网识别技术和传感技术对设备、物品的管理
主要包括贵重医疗移动设备的追踪管理,手术包或消毒物品流程跟踪溯源管理,资产盘点与库存管理系统,药品盘点与库存管理系统,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应用等。还包括贵重物品管理,法定药物控制,医疗废弃物管理,血液管理,被服管理等,全自动检验监测流水线,全自动药房,麻醉药品管理机、分散式药柜等也在此列。例如资产管理,可以在医院资产张贴RFID标识,利用EDA和移动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管理和现场资产清核,使用有源RFID可以实现定位与防盗。
基于传感技术对于环境监测管理的物联网应用 包括各类传感技术在医院洁净手术部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基于传感技术的环境监测(含水、电、气、空调、灯光、内外遮阳、消防等领域,涉及空调风量监测、环境温度监测、光通量监测、电能耗监测、环境湿度监测等等)在医院楼宇智能控制中的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监控,医疗物联网信息发布系统等。例如,医院公共空间和室外的灯光系统,可以基于光通量传感器和Zigbee技术,根据室内外光照强度,实现自动分区域启闭控制和调节;物联网冷链管理系统,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可实现对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的空间(如冰箱、阴凉库等)和物品的全程实时、一元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
基于无线移动技术的系列应用
包括基于WIFI的无线移动查房、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无线移动心电采集、无线移动输液室管理、无线移动麻醉工作站、无线移动资产管理、无线移动点餐等等。随着3G、4G技术的发展,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办公、远程视频监控、远程会诊、VIP健康服务等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基于3G通讯,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无缝隙急救绿色通道。将物联网、无线通信、GIS(地理信息系统)、LBS(移动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与急救中心业务有机整合,利用“无边界”感知医院的医疗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建立“院前急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EMSS急诊服务体系,实现突发危重病例的诊治和监控,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质量。患者被送上急救车后,急救车上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车载终端调阅患者健康档案,对患者以往病史进行了解的同时,利用车载心电监测设备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通过3G网络将采集到的心电信息、患者生命体征或呼吸器参数等车内实时传送到急救调度中心和目标医院急诊科,目标医院急诊科可以及时调阅该患者健康档案,根据生命体征监测情况给予救护车医护人员以远程指导,同时做好患者到院急救的准备工作,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
综合集成数据平台
物联网管理融于医院现有的大规模一体化开放式的医院信息系统,与HIS、LIS、PACS、电子病历、EPR、BAS等系统融合集成,实现对医院内员工、患者、物品、设备、环境、医疗信息等的综合智能化管理。例如,实现医疗过程的安全监控、任务管理、过程控制,医疗护理及后勤管理中的各类预警、联动和智能导航机制,行政与后勤的精细化管理,管理层的综合查询和决策支持等。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阶段一般为传感器局部布置,简单、独立应用,如医院供应室管理、医疗垃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婴儿防盗管理、医护巡房管理、手术流程管控等;第二阶段为无边界的、融合的医院内物联网,包括医院高度集成的物联网平台、医院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HGIS)等,可以实现物联网技术的任意定制和接入的应用;第三阶段为无缝隙的医疗机构间物联网,借助于物联网的普及,提供无缝隙的医疗机构间互联服务。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的价值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可以让患者、员工和医院管理者共享物联感知成果,提升医院数字化整体发展和管理水平。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借助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云平台,医院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更贴近城乡居民,居民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了解个人健康状况、历次就诊和医学检查记录、预防保健服务安排以及各项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办事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通过部署基于物联网的生命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可以使城乡居民家庭中得到持续、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也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确立了患者在医疗服务中的核心地位,使患者看病更便捷。患者从入院开始就具有一个唯一的电子标签,其在医院的一切行为,包括取用的药品、所做的检验检查等都在物联网中进行,有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间、最少的中间环节、最满意的健康服务。
拓宽医疗卫生服务半径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卫生健康云平台等的应用,基于远程的健康监测与管理,能够扩大卫生机构医疗服务的半径,实现向新型无边界医院的转型。开展数字医疗创新服务模式,实施远程健康监护、远程咨询会诊、慢性病跟踪监控等服务,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佳的运行效能。
实现真正的床旁医疗服务
采用移动医疗技术,可以使医护人员通过随身携带的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电脑或PDA,随时查询患者的相关信息。免除了医护人员携带厚厚的临床资料查房诊断的麻烦,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及时、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详细信息,使医生的查房工作变得简单轻松,而患者也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移动医疗还可以对医疗流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医嘱的现场核对,加快医疗流程的运转速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基于3G的一系列应用,使“千里眼、顺风耳”成为现实。
实现实时远程监护
系统通过各种功能模块,对重症监护室、抢救室和VIP病房患者可实时检测重症患者的心电信号、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重要参数,为医学临床诊断和监护提供即时的患者变化信息。可实现对各参数的监督报警,并且可以发送短信给值班医生,医生可随时动态地、系统地观察患者各类参数变化,一旦病情恶化,亦可随时进行远距离专家会诊,缩短了诊断和治疗时间。
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和ICU急救一体化,使院前、院内的急救功能密切配合,形成连接与互补,实现院前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不间断地向院内急诊室实时传送,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提前做好准备,使危重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为各相关专业进一步救治创造时机提供有力保障。
实现医院整体运行智能化
使医院管理迈向精细化,医疗服务迈向人性化,医院环境控制迈向自动化,医院整体运行迈向智能化。如消毒供应中心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仅使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便捷,还可做到无纸化作业,更可有效控制再生手术器械感染的发生,同时可以方便地进行过程追溯,甚至可以自动感知记录消毒物品的消毒时间和温度;具备跟踪定位、呼叫、对讲、体温监测等功能的新型腕带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用于SARS等传染患者时,减少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机会;楼宇智能控制、智能安防技术等使医院环境管理迈向新层次。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价值明显,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服务品质,降低医疗风险,控制医疗缺陷,提高医疗质量,拓展服务空间。物联网技术发展迅猛,要使物联网技术更好地为医院患者和医院管理服务,需要我们适应时代发展,重新审视、部署、规划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创新,打造智慧型“物联网医院”,提升数字化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值。
物联网与物联网医院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所谓“物联网”,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医院的提出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广泛使用的前景。所谓“物联网医院”,指的就是将信息传感设备,如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红外感应器、温湿度传感器等装置安装到医院的各种物体、设备、设施和环境中,包括人体,并与医院局域网、WLAN、广域网等结合起来,融入医院大规模开放式一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于医院患者管理、员工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监测与管理等领域,转变医院运行和服务模式,提高整体运行水平和效率。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已经超过10年,但应用水平还相对较低,应用范围尚相对狭窄。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的主要领域
医院物联网的应用,从广义而言,包含了现有医院信息化的所有领域,涉及广域网、局域网、无线网、传感网、3G等网络应用领域。狭义的医院物联网指传感网。从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医院信息化与物联网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物联网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医院信息系统,用于数据采集、医院安全管理、过程控制、任务管理、全过程跟踪追溯等。一般而言,除涵盖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外,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
基于医疗传感技术的物联网应用
目前最为热门的是远程智能健康监测、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应用包括患者生命体征医疗监测,体温侦测,心电遥测,医院内各种健康信息的自助采集,人体经络像、热成像等基于中医药传感技术的智能采集诊断与远程诊疗,SARS等急性传染病患者基于传感技术的医疗监测、跟踪定位、防脱逃系统,以及人体芯片与传感技术应用等等。
在“感知健康领域”,依托健康物联网,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利用生理信息智能感知/采集设备,对目标人群的生理信息进行连续性的采集和汇聚,通过健康管理平台对所采集的历次信息进行综合智能分析,在此基础为目标人群提供包括个性化健康检查、专属健康档案、慢性病健康促进、健康维护方案、家庭健康远程监护、健康咨询和全程绿色就医等一系列主动式医疗保健服务。通过健康管理平台可以实现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患者、孕妇、老人等多种对象的远程健康监护。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智能健康监测技术与智能健康信息采集终端、智慧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智能分析专家应用技术、个性化知识推送技术、海量医疗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等。该领域的应用,将使医疗机构传统以疾病救治为主的医疗模式转变为健康管理,关注的是疾病未发生前的保健和预防,使医疗服务从被动救治、事后治疗,向主动管理、保健预防顺利过渡打造一个无边界的医院。
另外,各种医疗设备临床数据的自动化采集、联网,融入医院信息系统也是重要的应用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如智能重症监护系统、手术麻醉系统、血液净化信息管理系统、眼科专科PACS等。其中重症监护系统能够将呼吸机、监护仪等采集的信息自动记录到患者电子病历中,同时进行智能化的判断、安全警示与提醒、综合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自动化评分等。
基于物联网识别技术的患者管理应用
主要是各类卡的应用和电子标签、腕带等应用。包括患者就诊一卡通(院内、区域)、银医通,患者诊疗身份确认(挂号、收费、住院、护理等),重点患者定位管理(精神疾病患者、老年病患者、儿童病患者、失智老人、传染患者),母婴管理与新生儿防盗,急诊患者管理,患者电子钱包与院内自助消费等。还包括门诊就诊管理,各类自助服务管理,住院门禁管理,各种病床诊疗与数据采集,RFID电子标签触发相关的网络信息服务等。例如,住院患者可以佩戴RFID腕带,用于护理治疗时的身份识别,重点患者可以佩戴具有定位、体温感知、报警等功能的腕带,从而进行体温监测等。
基于物联网识别技术的员工管理的应用
主要也是各类卡的应用,一人多卡,多卡合一。包括员工一卡通,员工定位(保安、护理等),重点部位门禁管理,医院停车场管理系统,医院图书馆管理,医院实验室管理,医院会议签到,员工自助消费,浴室计量,考勤管理,信息系统登录身份确认管理,食堂就餐管理,巡更管理,中距RFID在医院治疗室和感染性疾病科门禁管理的应用等。
物联网识别技术和传感技术对设备、物品的管理
主要包括贵重医疗移动设备的追踪管理,手术包或消毒物品流程跟踪溯源管理,资产盘点与库存管理系统,药品盘点与库存管理系统,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应用等。还包括贵重物品管理,法定药物控制,医疗废弃物管理,血液管理,被服管理等,全自动检验监测流水线,全自动药房,麻醉药品管理机、分散式药柜等也在此列。例如资产管理,可以在医院资产张贴RFID标识,利用EDA和移动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管理和现场资产清核,使用有源RFID可以实现定位与防盗。
基于传感技术对于环境监测管理的物联网应用 包括各类传感技术在医院洁净手术部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基于传感技术的环境监测(含水、电、气、空调、灯光、内外遮阳、消防等领域,涉及空调风量监测、环境温度监测、光通量监测、电能耗监测、环境湿度监测等等)在医院楼宇智能控制中的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监控,医疗物联网信息发布系统等。例如,医院公共空间和室外的灯光系统,可以基于光通量传感器和Zigbee技术,根据室内外光照强度,实现自动分区域启闭控制和调节;物联网冷链管理系统,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可实现对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的空间(如冰箱、阴凉库等)和物品的全程实时、一元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
基于无线移动技术的系列应用
包括基于WIFI的无线移动查房、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无线移动心电采集、无线移动输液室管理、无线移动麻醉工作站、无线移动资产管理、无线移动点餐等等。随着3G、4G技术的发展,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办公、远程视频监控、远程会诊、VIP健康服务等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基于3G通讯,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无缝隙急救绿色通道。将物联网、无线通信、GIS(地理信息系统)、LBS(移动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与急救中心业务有机整合,利用“无边界”感知医院的医疗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建立“院前急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EMSS急诊服务体系,实现突发危重病例的诊治和监控,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质量。患者被送上急救车后,急救车上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车载终端调阅患者健康档案,对患者以往病史进行了解的同时,利用车载心电监测设备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通过3G网络将采集到的心电信息、患者生命体征或呼吸器参数等车内实时传送到急救调度中心和目标医院急诊科,目标医院急诊科可以及时调阅该患者健康档案,根据生命体征监测情况给予救护车医护人员以远程指导,同时做好患者到院急救的准备工作,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
综合集成数据平台
物联网管理融于医院现有的大规模一体化开放式的医院信息系统,与HIS、LIS、PACS、电子病历、EPR、BAS等系统融合集成,实现对医院内员工、患者、物品、设备、环境、医疗信息等的综合智能化管理。例如,实现医疗过程的安全监控、任务管理、过程控制,医疗护理及后勤管理中的各类预警、联动和智能导航机制,行政与后勤的精细化管理,管理层的综合查询和决策支持等。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阶段一般为传感器局部布置,简单、独立应用,如医院供应室管理、医疗垃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婴儿防盗管理、医护巡房管理、手术流程管控等;第二阶段为无边界的、融合的医院内物联网,包括医院高度集成的物联网平台、医院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HGIS)等,可以实现物联网技术的任意定制和接入的应用;第三阶段为无缝隙的医疗机构间物联网,借助于物联网的普及,提供无缝隙的医疗机构间互联服务。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的价值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可以让患者、员工和医院管理者共享物联感知成果,提升医院数字化整体发展和管理水平。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借助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云平台,医院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更贴近城乡居民,居民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了解个人健康状况、历次就诊和医学检查记录、预防保健服务安排以及各项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办事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通过部署基于物联网的生命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可以使城乡居民家庭中得到持续、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也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确立了患者在医疗服务中的核心地位,使患者看病更便捷。患者从入院开始就具有一个唯一的电子标签,其在医院的一切行为,包括取用的药品、所做的检验检查等都在物联网中进行,有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间、最少的中间环节、最满意的健康服务。
拓宽医疗卫生服务半径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卫生健康云平台等的应用,基于远程的健康监测与管理,能够扩大卫生机构医疗服务的半径,实现向新型无边界医院的转型。开展数字医疗创新服务模式,实施远程健康监护、远程咨询会诊、慢性病跟踪监控等服务,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佳的运行效能。
实现真正的床旁医疗服务
采用移动医疗技术,可以使医护人员通过随身携带的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电脑或PDA,随时查询患者的相关信息。免除了医护人员携带厚厚的临床资料查房诊断的麻烦,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及时、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详细信息,使医生的查房工作变得简单轻松,而患者也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移动医疗还可以对医疗流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医嘱的现场核对,加快医疗流程的运转速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基于3G的一系列应用,使“千里眼、顺风耳”成为现实。
实现实时远程监护
系统通过各种功能模块,对重症监护室、抢救室和VIP病房患者可实时检测重症患者的心电信号、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重要参数,为医学临床诊断和监护提供即时的患者变化信息。可实现对各参数的监督报警,并且可以发送短信给值班医生,医生可随时动态地、系统地观察患者各类参数变化,一旦病情恶化,亦可随时进行远距离专家会诊,缩短了诊断和治疗时间。
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和ICU急救一体化,使院前、院内的急救功能密切配合,形成连接与互补,实现院前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不间断地向院内急诊室实时传送,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提前做好准备,使危重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为各相关专业进一步救治创造时机提供有力保障。
实现医院整体运行智能化
使医院管理迈向精细化,医疗服务迈向人性化,医院环境控制迈向自动化,医院整体运行迈向智能化。如消毒供应中心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仅使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便捷,还可做到无纸化作业,更可有效控制再生手术器械感染的发生,同时可以方便地进行过程追溯,甚至可以自动感知记录消毒物品的消毒时间和温度;具备跟踪定位、呼叫、对讲、体温监测等功能的新型腕带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用于SARS等传染患者时,减少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机会;楼宇智能控制、智能安防技术等使医院环境管理迈向新层次。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价值明显,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服务品质,降低医疗风险,控制医疗缺陷,提高医疗质量,拓展服务空间。物联网技术发展迅猛,要使物联网技术更好地为医院患者和医院管理服务,需要我们适应时代发展,重新审视、部署、规划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创新,打造智慧型“物联网医院”,提升数字化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