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目标中对初中生的阅读提出了15项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知识方面的,也有能力方面的;有过程要求,也有方法指导;有情感态度的培养,也有价值观的取向。总之,在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这样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对语言能力水平尚待提高的初中生来说,没有科学的阅读指导显然是不行的。但在新形势下,初中阅读教学该如何进行又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的做法是:对课外阅读进行宏观调控,开展“研究性专题式阅读”;对课内阅读进行微观指导,开展“针对性训练式阅读”。课内课外阅读遥相呼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一、研究性专题式阅读
尽管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在我们目前的图书市场并不完全健康的情况下,对于尚缺乏较强甄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说,这里的“自主”范围是有限的。学生的阅读,应由教师和家长进行宏观把握。所谓宏观把握,就是指教师、家长要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或者是阅读范围、阅读主题。让学生在某一范围内,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我在实践中,结合教学,主要采取以下几种专题阅读方式。
(一)同一文体专题阅读
为配合八年级的说明文教学,我向学生推荐了如下书目:法布尔的《昆虫记》、布封的《自然史》、《十万个为什么》、凡尔纳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尽管凡尔纳的三部曲是小说,但小说中所渗透的科学知识是相当丰富的。作家独具特色的科学幻想、小说中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启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有着其他作品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几部名著集中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通过这几部作品的熏陶感染,学生写作的说明文一改过去那种空洞、干巴的局面,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上有了较大改观。
同一文体专题阅读,加深了学生对某一文体的感性认识,对学生的作文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因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较大,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实践证明,这一阅读方式,较之单纯介绍文体知识的教学,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二)同一题材专题阅读
把阅读内容分门别类,更有利于研究。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和综合性学习的需要,和学生一起进行过以下专题的阅读:“礼赞自然”、“说不尽的月球”、“爱心永驻”、“亲情无价”、“歌唱黄河”、“名人风采”、“成长故事”、“动物世界”、“战争风云”、“中华奇观”、“古代送别诗”、“我最喜欢的外国诗”、“爱我中华”……
师生共同确定了阅读题材,然后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已确定阅读书目,自已去搜集阅读资料。如在“成长故事”的阅读专题中,有的学生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的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的读了杨沫的《青春之歌》……通过阅读,学生对“成长”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充满了信心。
(三)同一作家专题阅读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围绕一位作家,品其文,明其人,会获得对他(她)更全面的了解。全面了解一位作家,其作品会影响自己,其人格魅力会感染自己,会有助于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总而言之,全面了解一位作家,会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如在初中阶段,我曾引导学生读过高尔基,读他的作品,读写他的传记,学生从高尔基身上学会了坚强;读过安徒生,学生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了真、善、美;读过李白、杜甫,学生从他们身上读出了做人的原则和忧国忧民的思想;读过毛泽东、周恩来,学生从他们身上读出了伟人情怀,读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学生们在和一位位作家的“交往”中,文化品位提高了,审美情趣提高了,他们心中的“偶像”不再是某些“歌星”、“影星”,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英雄”。
(四)同一时代专题阅读
作品带有时代的印记,作品见证历史。要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不妨让学生读一读“孤岛文学”和“东北作家群”;要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不妨让学生读一读国统区文学;要让学生了解“文化大革命”,不妨让学生读一读“伤痕文学”……
通过同一时代专题阅读,学生会明白:作品要反映时代的呼声。进而也会明白:作文也要讲究时事性。
二、针对性训练式阅读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采取泛读的方式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但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仅有泛读是不够的,还要有精读。精读是一种课内针对性训练式阅读,它主要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
(一)朗读能力
美文佳句,不朗读不出“滋味”。要达到新课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绝非一日之功。为了让学生能愿读、乐读、趣读,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几种方法。
1.创设朗读环境,熏陶学生。让早读课成为朗读训练课;争取尽可能多的课堂时间,让朗朗书声充满课堂;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品影视剧精采对白等,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朗读示范……
2.开展朗读比赛,激励学生。
3.举行诗歌朗读欣赏会,感染学生。
(二)速读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量大,需要学生具备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为达到新课标“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要求,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速读能力训练。主要训练学生以下几种能力:一是抓中心句的能力。二是根据文体特点,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如记叙文,重点抓几个记叙要素;议论文重点抓论点;说明文重点抓特征,并能根据这些“要素”,快速定位。三是抓特殊的表达方式的能力。如在记叙文中重点抓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散文中重点抓抒情这种表达方式等。
(三)综合理解能力
综合理解能力主要表现为对一篇文章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可细化为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各种表达方式、评价作品的思想倾向、品味语言、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等。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还要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生的阅读综合理解能力训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分阶段逐步进行,要突出重点,各个击破。这种能力训练,要通过教读课文,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课外阅读巩固。
初中阅读教学,是一项大课题、大工程。笔者所做的仅仅是一点小尝试,取得的仅仅是一点小成果,科学合理、行之高效的方法还有待于我们去共同探索。
(卢衍芝,山东省莒南县路镇二中)
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对语言能力水平尚待提高的初中生来说,没有科学的阅读指导显然是不行的。但在新形势下,初中阅读教学该如何进行又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的做法是:对课外阅读进行宏观调控,开展“研究性专题式阅读”;对课内阅读进行微观指导,开展“针对性训练式阅读”。课内课外阅读遥相呼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一、研究性专题式阅读
尽管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在我们目前的图书市场并不完全健康的情况下,对于尚缺乏较强甄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说,这里的“自主”范围是有限的。学生的阅读,应由教师和家长进行宏观把握。所谓宏观把握,就是指教师、家长要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或者是阅读范围、阅读主题。让学生在某一范围内,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我在实践中,结合教学,主要采取以下几种专题阅读方式。
(一)同一文体专题阅读
为配合八年级的说明文教学,我向学生推荐了如下书目:法布尔的《昆虫记》、布封的《自然史》、《十万个为什么》、凡尔纳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尽管凡尔纳的三部曲是小说,但小说中所渗透的科学知识是相当丰富的。作家独具特色的科学幻想、小说中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启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有着其他作品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几部名著集中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通过这几部作品的熏陶感染,学生写作的说明文一改过去那种空洞、干巴的局面,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上有了较大改观。
同一文体专题阅读,加深了学生对某一文体的感性认识,对学生的作文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因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较大,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实践证明,这一阅读方式,较之单纯介绍文体知识的教学,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二)同一题材专题阅读
把阅读内容分门别类,更有利于研究。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和综合性学习的需要,和学生一起进行过以下专题的阅读:“礼赞自然”、“说不尽的月球”、“爱心永驻”、“亲情无价”、“歌唱黄河”、“名人风采”、“成长故事”、“动物世界”、“战争风云”、“中华奇观”、“古代送别诗”、“我最喜欢的外国诗”、“爱我中华”……
师生共同确定了阅读题材,然后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已确定阅读书目,自已去搜集阅读资料。如在“成长故事”的阅读专题中,有的学生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的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的读了杨沫的《青春之歌》……通过阅读,学生对“成长”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充满了信心。
(三)同一作家专题阅读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围绕一位作家,品其文,明其人,会获得对他(她)更全面的了解。全面了解一位作家,其作品会影响自己,其人格魅力会感染自己,会有助于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总而言之,全面了解一位作家,会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如在初中阶段,我曾引导学生读过高尔基,读他的作品,读写他的传记,学生从高尔基身上学会了坚强;读过安徒生,学生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了真、善、美;读过李白、杜甫,学生从他们身上读出了做人的原则和忧国忧民的思想;读过毛泽东、周恩来,学生从他们身上读出了伟人情怀,读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学生们在和一位位作家的“交往”中,文化品位提高了,审美情趣提高了,他们心中的“偶像”不再是某些“歌星”、“影星”,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英雄”。
(四)同一时代专题阅读
作品带有时代的印记,作品见证历史。要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不妨让学生读一读“孤岛文学”和“东北作家群”;要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不妨让学生读一读国统区文学;要让学生了解“文化大革命”,不妨让学生读一读“伤痕文学”……
通过同一时代专题阅读,学生会明白:作品要反映时代的呼声。进而也会明白:作文也要讲究时事性。
二、针对性训练式阅读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采取泛读的方式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但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仅有泛读是不够的,还要有精读。精读是一种课内针对性训练式阅读,它主要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
(一)朗读能力
美文佳句,不朗读不出“滋味”。要达到新课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绝非一日之功。为了让学生能愿读、乐读、趣读,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几种方法。
1.创设朗读环境,熏陶学生。让早读课成为朗读训练课;争取尽可能多的课堂时间,让朗朗书声充满课堂;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品影视剧精采对白等,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朗读示范……
2.开展朗读比赛,激励学生。
3.举行诗歌朗读欣赏会,感染学生。
(二)速读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量大,需要学生具备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为达到新课标“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要求,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速读能力训练。主要训练学生以下几种能力:一是抓中心句的能力。二是根据文体特点,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如记叙文,重点抓几个记叙要素;议论文重点抓论点;说明文重点抓特征,并能根据这些“要素”,快速定位。三是抓特殊的表达方式的能力。如在记叙文中重点抓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散文中重点抓抒情这种表达方式等。
(三)综合理解能力
综合理解能力主要表现为对一篇文章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可细化为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各种表达方式、评价作品的思想倾向、品味语言、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等。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还要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生的阅读综合理解能力训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分阶段逐步进行,要突出重点,各个击破。这种能力训练,要通过教读课文,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课外阅读巩固。
初中阅读教学,是一项大课题、大工程。笔者所做的仅仅是一点小尝试,取得的仅仅是一点小成果,科学合理、行之高效的方法还有待于我们去共同探索。
(卢衍芝,山东省莒南县路镇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