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彰显个性。然而现在不少中学生的写作却呈现消沉化和思维的僵化,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化意识,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从创作氛围的营造到作文的审题立意再到写作的形式乃至后续的点评,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只有努力将学生的个性化意识激发出来,写作教学才能有效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作文才会充满生命力。
关键词:个性化意识;创作氛围;审题立意;作文形式;个别化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40-02
一、要善于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创作氛围,培养学生创作的个性化意识
经常会发现,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自身非常喜欢写作,不管是什么样的写作形式他们都乐意尝试,往往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这是因为作文已经成了他们离不开的表达情感的载体。有的学生即便学习压力再大、作业再多也不愿放弃坚持写作的习惯,甚至有时还会主动写一些文字送给老师,或者跟老师一起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写作对这类学生而言绝对不是“苦差”,有如此积极的态度,他们的作文怎么可能写不好呢?
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化意识,需要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呢?
(一)尊重學生写作意识
就思想理念而言,教师本人要有尊重学生自由写作权利的意识。“有独立意志的学生最怕遇到愚昧而固执的老师。”学生在作文或随笔中会出现什么内容,是要看教师的胸襟和识度的。如果教师能懂得并尊重这种信任关系,学生自然就敢在作文中真诚自由地表达自我。
有的教师常常对学生在作文中“口不择言”表示担忧,担心学生因为思想认知不够成熟而写出一些有悖社会发展方向的文字,导致作文的立意出现原则性的问题,于是在写作教学中处处对学生加以限制。其实尊重学生自由写作的权利与在思想上正确地引导学生二者并不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相信有水平有见地的教师一定能在充分尊重学生自由写作权利的前提下正确地引导学生,避免学生思想上出现原则性问题,不断促使学生在思想上渐趋成熟。
(二)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就教学方法而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及时捕捉一些对学生有触动的点,充分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学生最想写的时候让他去写,效果是最好的。”
记得在教授杜甫的《旅夜书怀》时,我发现学生被诗人杜甫的字字血泪、声声哀叹深深地打动了。他们通过“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句内心独白感受到诗人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才能的不平之气,并借助诗中“细草”“孤舟”“沙鸥”等经典意象进一步认识了一个漂泊、孤寂的诗人。通过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诗词语言之精炼、感情之细腻深沉将古代的诗人立体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文学作品本身跨越了久远的时代,拉近了学生和诗人的距离。就在大家沉浸在对杜甫人生的感叹中时,我以此为契机,将该周周记的写作主题确定为“诗词中的人生”。具体以什么诗词为研读对象由学生自己决定,唯一的要求是写作必须要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对这一写作主题都非常感兴趣。这样的安排既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去研读诗句,在思想层面更深入地认识一位诗人及他的情感,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大家都跃跃欲试地想尽自己的能力写好这篇周记。有了写作的“冲动”,还愁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化色彩吗?
由此可见,努力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创作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写作变为主动要求写作,才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意识的“王道”。
二、教师要尽可能学会放手,给予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
(一)审题立意
不难发现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在思想上往往比一般人更具独立性,时不时地会产生许多自由的想法,而对写作来说,这种独立自由的思想恰恰是非常宝贵难得的,是需要教师去鼓励并培养的。
记得在一次作文训练课上,我以一则记叙性材料让学生训练审题立意。材料讲述的是一个在市场上贩售鸡蛋的人,最开始出于做广告的目的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后来,有四位路人先后出于善意给他提出了一些建议,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路边就剩下了一块没有任何广告语的纸板。
材料本身不难理解,但是学生会如何立意呢?我当堂给出五分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先默读材料,把自己的立意写下来,然后再与他人进行讨论。
通过观察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小贩的角度出发,以“坚持自我”为主题来立意。
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是正确的,我首先加以肯定,但与此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启发学生:“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材料,它的角度都不是单一的,正因为如此,每年的高考考场作文才会出现百花争艳的景象。大家从卖鸡蛋的小贩的角度得出‘坚持自我主见’的立意是非常准确的,可是并非所有人都擅长写这样的主题,能不能尝试别的角度呢?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开阔一些吧,别让路子越走越窄。”不一会儿,一个思维敏捷的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能从路人的角度出发,立意为‘学会提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吗?”我立即对这位同学的想法表示肯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则材料,角度不同,立意就不一样。只要不断章取义,不偏离材料,这样的立意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
一只生活在笼子里被喂养的鸟渐渐地就会失去“飞翔”的意识,同样一个在思想上被各种各样禁忌束缚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会产生自由的思想呢?因此在审题立意方面,教师不能以所谓的“最佳立意”来圈定限制学生的思想,而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审视材料。
(二)作文形式
作文的形式从宏观上来讲包括不同的文体,而就我们平时的写作训练来说主要是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从微观上来讲主要指一篇作文内部的结构设计。在写作的形式上教师需要解放思想,多动动脑筋,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各种作文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通过实践我发现让学生写“循环日记”是非常好的选择。所谓的“循环日记”是以小组为单位,每天安排一个小组的一位组员写一篇日记,写完后由该组的其他组员写点评和建议,依次轮流下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写作和点评情况并给出自己的建议。至于日记的主题,教师可以根据所学课文的专题来拟定,也可以聯系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自己来拟定,在文体方面不做限制。这样的写作形式比较适合日常的写作训练,学生也非常喜欢。因为在自我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听听其他同学的建议以及阅读并点评其他同学的作文,对学生自身的写作也是一种提升。
例如在教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将周循环日记主题拟定为“我眼中的史铁生”或者“我的母亲”二选一,文体不限。选题和文体上自由的创作空间成功地激发了大家写作的欲望,有的学生以议论文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史铁生的生活态度的钦佩以及自己对生死的感悟;有的学生以散文的形式再现了史铁生与他的母亲之间感人的一幕幕场景;还有的学生由史铁生的母亲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以记叙文的形式描写了自己的母亲,表达了自己在和母亲日常交往过程中细腻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日记,我不仅能感受到学生真挚的情感,而且能清楚地了解他们对《我与地坛》这篇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母亲”这一角色的认识。
作文内部的构思及谋篇布局亦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在这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动笔之前尝试精心去设计自己作文的内部结构,从而更有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信任学生自我构思的能力并给予他们自由的思维空间,千万不能用一些所谓固定的框架结构形成写作的模板来限制学生的构思。在学生完成自我构思的基础上,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给他们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作文的谋篇布局。
我发现几乎每次作文训练总会有部分学生在写作的形式上做出个性化的尝试,给我带来一些“惊喜”。有时候虽然学生的立意很一般,但是因为作文的结构设计比较独特,与众不同,最终也能进入发展等级作文的行列。
三、一对一有效面批作文,教师个别化点评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作文之后在课堂上集中讲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这种方式虽然能呈现写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但是无法完全指出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因而对个体来说,实践时仍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处理,怎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对一面批作文、个别化点评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在面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作文及时向教师提出一些心中的疑惑,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写作特点以及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修改建议,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领悟、去修改。有了这些有针对性的细致有效的环节,我们的作文课自然不会“寂寞”,只要将学生的原作和修改后的成果展现出来,就会是一堂非常生动有效的作文讲评课,学生们都会热情高涨地参与讨论发言,而被点评的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四、结语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写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充满生命力。“领异标新二月花”,相信学生的个性之花会引来百花的盛开,最终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将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
参考文献:
[1]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建新.作文与中学生素养[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3(3):3-5.
关键词:个性化意识;创作氛围;审题立意;作文形式;个别化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40-02
一、要善于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创作氛围,培养学生创作的个性化意识
经常会发现,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自身非常喜欢写作,不管是什么样的写作形式他们都乐意尝试,往往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这是因为作文已经成了他们离不开的表达情感的载体。有的学生即便学习压力再大、作业再多也不愿放弃坚持写作的习惯,甚至有时还会主动写一些文字送给老师,或者跟老师一起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写作对这类学生而言绝对不是“苦差”,有如此积极的态度,他们的作文怎么可能写不好呢?
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化意识,需要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呢?
(一)尊重學生写作意识
就思想理念而言,教师本人要有尊重学生自由写作权利的意识。“有独立意志的学生最怕遇到愚昧而固执的老师。”学生在作文或随笔中会出现什么内容,是要看教师的胸襟和识度的。如果教师能懂得并尊重这种信任关系,学生自然就敢在作文中真诚自由地表达自我。
有的教师常常对学生在作文中“口不择言”表示担忧,担心学生因为思想认知不够成熟而写出一些有悖社会发展方向的文字,导致作文的立意出现原则性的问题,于是在写作教学中处处对学生加以限制。其实尊重学生自由写作的权利与在思想上正确地引导学生二者并不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相信有水平有见地的教师一定能在充分尊重学生自由写作权利的前提下正确地引导学生,避免学生思想上出现原则性问题,不断促使学生在思想上渐趋成熟。
(二)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就教学方法而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及时捕捉一些对学生有触动的点,充分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学生最想写的时候让他去写,效果是最好的。”
记得在教授杜甫的《旅夜书怀》时,我发现学生被诗人杜甫的字字血泪、声声哀叹深深地打动了。他们通过“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句内心独白感受到诗人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才能的不平之气,并借助诗中“细草”“孤舟”“沙鸥”等经典意象进一步认识了一个漂泊、孤寂的诗人。通过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诗词语言之精炼、感情之细腻深沉将古代的诗人立体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文学作品本身跨越了久远的时代,拉近了学生和诗人的距离。就在大家沉浸在对杜甫人生的感叹中时,我以此为契机,将该周周记的写作主题确定为“诗词中的人生”。具体以什么诗词为研读对象由学生自己决定,唯一的要求是写作必须要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对这一写作主题都非常感兴趣。这样的安排既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去研读诗句,在思想层面更深入地认识一位诗人及他的情感,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大家都跃跃欲试地想尽自己的能力写好这篇周记。有了写作的“冲动”,还愁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化色彩吗?
由此可见,努力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创作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写作变为主动要求写作,才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意识的“王道”。
二、教师要尽可能学会放手,给予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
(一)审题立意
不难发现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在思想上往往比一般人更具独立性,时不时地会产生许多自由的想法,而对写作来说,这种独立自由的思想恰恰是非常宝贵难得的,是需要教师去鼓励并培养的。
记得在一次作文训练课上,我以一则记叙性材料让学生训练审题立意。材料讲述的是一个在市场上贩售鸡蛋的人,最开始出于做广告的目的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后来,有四位路人先后出于善意给他提出了一些建议,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路边就剩下了一块没有任何广告语的纸板。
材料本身不难理解,但是学生会如何立意呢?我当堂给出五分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先默读材料,把自己的立意写下来,然后再与他人进行讨论。
通过观察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小贩的角度出发,以“坚持自我”为主题来立意。
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是正确的,我首先加以肯定,但与此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启发学生:“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材料,它的角度都不是单一的,正因为如此,每年的高考考场作文才会出现百花争艳的景象。大家从卖鸡蛋的小贩的角度得出‘坚持自我主见’的立意是非常准确的,可是并非所有人都擅长写这样的主题,能不能尝试别的角度呢?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开阔一些吧,别让路子越走越窄。”不一会儿,一个思维敏捷的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能从路人的角度出发,立意为‘学会提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吗?”我立即对这位同学的想法表示肯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则材料,角度不同,立意就不一样。只要不断章取义,不偏离材料,这样的立意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
一只生活在笼子里被喂养的鸟渐渐地就会失去“飞翔”的意识,同样一个在思想上被各种各样禁忌束缚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会产生自由的思想呢?因此在审题立意方面,教师不能以所谓的“最佳立意”来圈定限制学生的思想,而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审视材料。
(二)作文形式
作文的形式从宏观上来讲包括不同的文体,而就我们平时的写作训练来说主要是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从微观上来讲主要指一篇作文内部的结构设计。在写作的形式上教师需要解放思想,多动动脑筋,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各种作文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通过实践我发现让学生写“循环日记”是非常好的选择。所谓的“循环日记”是以小组为单位,每天安排一个小组的一位组员写一篇日记,写完后由该组的其他组员写点评和建议,依次轮流下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写作和点评情况并给出自己的建议。至于日记的主题,教师可以根据所学课文的专题来拟定,也可以聯系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自己来拟定,在文体方面不做限制。这样的写作形式比较适合日常的写作训练,学生也非常喜欢。因为在自我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听听其他同学的建议以及阅读并点评其他同学的作文,对学生自身的写作也是一种提升。
例如在教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将周循环日记主题拟定为“我眼中的史铁生”或者“我的母亲”二选一,文体不限。选题和文体上自由的创作空间成功地激发了大家写作的欲望,有的学生以议论文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史铁生的生活态度的钦佩以及自己对生死的感悟;有的学生以散文的形式再现了史铁生与他的母亲之间感人的一幕幕场景;还有的学生由史铁生的母亲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以记叙文的形式描写了自己的母亲,表达了自己在和母亲日常交往过程中细腻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日记,我不仅能感受到学生真挚的情感,而且能清楚地了解他们对《我与地坛》这篇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母亲”这一角色的认识。
作文内部的构思及谋篇布局亦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在这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动笔之前尝试精心去设计自己作文的内部结构,从而更有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信任学生自我构思的能力并给予他们自由的思维空间,千万不能用一些所谓固定的框架结构形成写作的模板来限制学生的构思。在学生完成自我构思的基础上,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给他们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作文的谋篇布局。
我发现几乎每次作文训练总会有部分学生在写作的形式上做出个性化的尝试,给我带来一些“惊喜”。有时候虽然学生的立意很一般,但是因为作文的结构设计比较独特,与众不同,最终也能进入发展等级作文的行列。
三、一对一有效面批作文,教师个别化点评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作文之后在课堂上集中讲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这种方式虽然能呈现写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但是无法完全指出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因而对个体来说,实践时仍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处理,怎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对一面批作文、个别化点评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在面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作文及时向教师提出一些心中的疑惑,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写作特点以及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修改建议,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领悟、去修改。有了这些有针对性的细致有效的环节,我们的作文课自然不会“寂寞”,只要将学生的原作和修改后的成果展现出来,就会是一堂非常生动有效的作文讲评课,学生们都会热情高涨地参与讨论发言,而被点评的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四、结语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写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充满生命力。“领异标新二月花”,相信学生的个性之花会引来百花的盛开,最终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将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
参考文献:
[1]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建新.作文与中学生素养[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