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白”也称“留白”。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是指教师巧妙设置或挖掘教材隐含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启迪思维。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难点突破”、“拓展练习”三个环节中巧设 “布白”,并行之有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现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导入布白,引疑激趣
叶老曾讲过:教学尤宜致力于导,这个“导”字,就含有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涵义。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讲课的时候,好象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给学生”。
1.质疑布白
“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我根据教材题目特点,大胆地提问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力求“课伊始趣也生”。
2.复习布白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利用复习创设空白。如,教学古诗《示儿》,新课开始,教师由诗人引发提问:你学过陆游的哪些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这些诗都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强烈的爱国之情),为学习《示儿》做了较好的铺垫。
除此,还可以从古诗表达主题的角度提问:你知道哪些爱国诗?让学生学会归类学习古诗。通过复习布白,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点的记忆、归类,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3.活动布白
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怎样将有趣的活动机智巧妙地引入新课开头,笔者曾经做过大胆的尝试:
(1)猜谜语导入。我在教学《青蛙看海》时,上课开始,老师叙说:“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请听谜语:一个小小游泳家,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了有脚没尾巴。它是谁?(小青蛙),今天我们就学习《青蛙看海》。” 对于猜谜语低年级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以趣激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2)我是小导游。上课开始,通过学生扮演小导游的方式,对课文相关资料进行介绍,引入新课。例如:我在教学《烟台的海》一文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烟台海的资料,可以是文字或者图片,设计几句导游词,以此来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这种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的“开篇”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为完成课后习题四“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作基础。
二、难点布白,品情悟理
在课堂教学难点突破上,教师还应该巧妙布白,引发学生想象,与文本展开对话,走进人物内心深处,在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表达人物情感的过程中,突破难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现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追循文本空白点
有些课文中关键的词语、重要的语段能给学生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就是学生展开想象的切入口,如果教者能准确地把握并灵活的运用这一点,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转化与整合,能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况和生活经验去体味,去想象。
另外,文本布白除了从关键词句入手之外,还应关注标点符号的作用,于标点处生发想象,将教学深化。当然,最高明的教师不仅仅在于善于发现文本潜在的资源,更在于对文本的再创造。
2.利用插图布白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学的说明,还可以拓展心意的想象。”这阐明了图画是想象的重要凭借,图画直观形象、浅显,较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课文插图布白,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
3.音乐渲染布白
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说:“音乐包含快乐、诙谐、忧伤、孤独等情绪,这如果用语言来表达是很简单的。但音乐中的情绪不需要用文字来解释,它能直接进入人们的心灵中去”。活跃的想象和联想在语文教学中对文学形象欣赏的深化能起显著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创设情境的空白,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拓展布白,读写结合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新课标也强调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语文实践必须有机结合,知行统一。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是对课本内容深层领悟的有效补充,更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载体。所以,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
1.课外拓展阅读
深化文本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以进一步透彻研读文本,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归类阅读是在学习一组同样主题的课文后,引导学生展开同主题的拓展阅读。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诗文精粹”,就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经典诗文——古典文学、唐诗宋词等,第四单元为“探索与发现”,就可以指导学生读科普类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等。
2.开展辩论会
除阅读外,开展辩论会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后,就“你认为扫路人工作累不累、苦不苦”这一辩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先走进文本中寻找各自的理由,再结合生活中的体验、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扫路老人自强不息、默默奉献、乐观自信的高大形象已植根于学生心中。
3.有效练笔
读写结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如在教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以《我心目中未来的海洋》为题,写一篇短文。利用拓展设置“空白”,引导学生通过练笔填充“空白”,真正将课内外的阅读结合一体。
总之,教学中正确而巧妙地运用布白艺术是很必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盲目、过滥地使用,更不能为布白而布白,而要有明确的目的,适时、适地、适度地运用,关键是让学生去填补空白,转“白”为“黑”,化虚为实。这才是真正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教学艺术。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
一、导入布白,引疑激趣
叶老曾讲过:教学尤宜致力于导,这个“导”字,就含有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涵义。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讲课的时候,好象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给学生”。
1.质疑布白
“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我根据教材题目特点,大胆地提问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力求“课伊始趣也生”。
2.复习布白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利用复习创设空白。如,教学古诗《示儿》,新课开始,教师由诗人引发提问:你学过陆游的哪些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这些诗都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强烈的爱国之情),为学习《示儿》做了较好的铺垫。
除此,还可以从古诗表达主题的角度提问:你知道哪些爱国诗?让学生学会归类学习古诗。通过复习布白,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点的记忆、归类,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3.活动布白
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怎样将有趣的活动机智巧妙地引入新课开头,笔者曾经做过大胆的尝试:
(1)猜谜语导入。我在教学《青蛙看海》时,上课开始,老师叙说:“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请听谜语:一个小小游泳家,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了有脚没尾巴。它是谁?(小青蛙),今天我们就学习《青蛙看海》。” 对于猜谜语低年级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以趣激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2)我是小导游。上课开始,通过学生扮演小导游的方式,对课文相关资料进行介绍,引入新课。例如:我在教学《烟台的海》一文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烟台海的资料,可以是文字或者图片,设计几句导游词,以此来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这种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的“开篇”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为完成课后习题四“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作基础。
二、难点布白,品情悟理
在课堂教学难点突破上,教师还应该巧妙布白,引发学生想象,与文本展开对话,走进人物内心深处,在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表达人物情感的过程中,突破难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现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追循文本空白点
有些课文中关键的词语、重要的语段能给学生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就是学生展开想象的切入口,如果教者能准确地把握并灵活的运用这一点,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转化与整合,能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况和生活经验去体味,去想象。
另外,文本布白除了从关键词句入手之外,还应关注标点符号的作用,于标点处生发想象,将教学深化。当然,最高明的教师不仅仅在于善于发现文本潜在的资源,更在于对文本的再创造。
2.利用插图布白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学的说明,还可以拓展心意的想象。”这阐明了图画是想象的重要凭借,图画直观形象、浅显,较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课文插图布白,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
3.音乐渲染布白
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说:“音乐包含快乐、诙谐、忧伤、孤独等情绪,这如果用语言来表达是很简单的。但音乐中的情绪不需要用文字来解释,它能直接进入人们的心灵中去”。活跃的想象和联想在语文教学中对文学形象欣赏的深化能起显著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创设情境的空白,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拓展布白,读写结合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新课标也强调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语文实践必须有机结合,知行统一。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是对课本内容深层领悟的有效补充,更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载体。所以,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
1.课外拓展阅读
深化文本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以进一步透彻研读文本,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归类阅读是在学习一组同样主题的课文后,引导学生展开同主题的拓展阅读。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诗文精粹”,就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经典诗文——古典文学、唐诗宋词等,第四单元为“探索与发现”,就可以指导学生读科普类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等。
2.开展辩论会
除阅读外,开展辩论会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后,就“你认为扫路人工作累不累、苦不苦”这一辩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先走进文本中寻找各自的理由,再结合生活中的体验、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扫路老人自强不息、默默奉献、乐观自信的高大形象已植根于学生心中。
3.有效练笔
读写结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如在教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以《我心目中未来的海洋》为题,写一篇短文。利用拓展设置“空白”,引导学生通过练笔填充“空白”,真正将课内外的阅读结合一体。
总之,教学中正确而巧妙地运用布白艺术是很必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盲目、过滥地使用,更不能为布白而布白,而要有明确的目的,适时、适地、适度地运用,关键是让学生去填补空白,转“白”为“黑”,化虚为实。这才是真正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教学艺术。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