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缘由rn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多,截止2012年二月,来华留学生已经突破29万人次.除了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外,每年国家汉办派千余名志愿者远赴海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笔者就是其中的一名.rn在笔者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民俗知识的缺失,通常达不到预期的交流效果,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冲突.在此举一个笔者在志愿者服务期间遇到的事情来予以说明此问题.笔者在蒙古国志愿服务期间,国内的奶奶因病去世,情绪比较低落.一天上课时,我的学生直接跑到我的面前问我“老师,你的奶奶死了吗?”.
其他文献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使鹿鄂温克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民族发展中产生的。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锻炼
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与其教学活动密切关联,并在整个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建构主义提倡学习者自我学习及主动学习,这也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欠缺的.本文将以建构主义理
开场白:《评说档案演讲比赛中的阴盛阳衰》从本期拉开帷幕,欢迎读者来稿,特别期盼参赛选手现身说法,因为你们是参与者、亲历者,往往有更多的发言权。杨馨珠(演讲比赛二等奖):
中的台词,无论是独白还是对话甚至歌词,都被给予个性化、简洁化的艺术深加工,使观众可以透过简简单单的台词读懂人物的心理,更进一步理解影片主题.
文章通过对小红帽这个广为流传的文本进行分析,讲述其文学形象在历史中的嬗变,并进一步发掘出在今天文学研究中关于民间文学所存在的一些过度阐释的现象,并与西方反对阐释理论相
社会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全方位意义深远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碎片化”方式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即是影响之一。纵横交错的网络电波、眼花缭乱的新媒体,将人们的阅读时间揉成碎片,静静坐下来阅读的时间减少了,即便是大学教授也不得不重视在碎片时间里进行阅读与研究。但根据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碎片化阅读的研究表明,这种长时间停留在文本表层的阅读方式,会令人产生思维的惰性,进而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愿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原本我
期刊
焦竑是明代杰出的学者、文学家、藏书家,他的传世诗文被中华书局出版的《澹园集》囊括殆尽。本文根据明代文献,辑录了焦氏二篇佚文,加以考证。这二篇佚文对于我们认识焦竑的散文
白先勇的(延续了前期作品中的“放逐”主题,他受存在主叉的影响,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展开了对荒谬社会的严肃思考和尖锐批判,“本质主义”对人的压抑使“青春鸟
黄庭坚曰: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   近年来,许多文化朗读节目设立,想借此唤醒人们对于经典书籍的追读和对纸媒的记忆。   碎片化阅读开始被倡导是因为合理地利用空闲时间,后来电子设备的优化,为这些提供了技术支撑。纸媒开始被唱衰,让人开始思考这背后给人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新媒体时代,我们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的焦虑。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给青年的
期刊
从“华侨”一词的由来,展开论述了中国人侨居海外的历史源远流长.依据华侨的具体历史形成,分析了中国人侨居海外的社会根源.千百年来的变迁演绎着一部兴衰荣辱的历史,这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