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一位身着红色苗族盛装的短发姑娘,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奖状。
这个姑娘名叫周晓琳,现任彭水县汉葭镇镇南村党总支书记。
从女大学生“村官”成长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周晓琳的青春,闪烁着与众不同的光彩。
要当“村官”,先学会当村民
2008年大学毕业后,周晓琳回到家乡彭水县,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从没下过乡的周晓琳,回到县里报到的第一天,就被镇南村党支部组织委员领进村里。
村里正在开村组干部会。周晓琳作了自我介绍,大家好奇地打量着她:“这个小妹儿是城里人,估计呆不长。”
“要当‘村官’,先学会当村民。”面对村民的目光,周晓琳想起培训时老师说的话。
剪去长发,换上运动装,挽起裤脚,周晓琳决定与村民打成一片。
镇南村山高坡陡,住户分散。一天走访下来,周晓琳只觉得腰酸背疼、四肢无力,脖子后面被晒脱了一层皮。从这些苦和累中,在城里长大的周晓琳,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农村、什么叫基层。
周晓琳也曾打过退堂鼓,但每当她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一个十岁男孩的微笑。
小男孩是个聋哑孩子,留守儿童。每次见到他时,周晓琳总会给他带点好吃的好玩的。有一次周晓琳生病了,有两天没有下组,再去的时候,小男孩冲她傻笑着,偷偷塞给她一个鸡蛋。
这个微笑激励着周晓琳,再苦再累也要留下来。
不到一年时间,周晓琳走完全村715户家庭,走访群众3000余人次,写下了厚厚的民情日记:“李前菊:儿子残疾,贫困,低保户。帮助发展一个致富项目。杨仕顺:50年党龄的老党员,大儿子逝世,贫困。落实低保,节日慰问……”
看到村民田间劳作,周晓琳会挽起裤腿,跟着村民一把种子一瓢粪水地干。村民见了直翘大拇指:“这个城里来的小妹儿不娇气,难得!”
村民高成素为给患有严重脑疾的孙子治病,背上沉重的债务。周晓琳第一次到她家时,高成素爱答不理。周晓琳后来得知,原来高成素想“吃低保”但没“吃”上,对村干部有怨气。
第二次上门时,周晓琳耐心给她解释低保评选标准,并带去了为她家申请的大病困难救助表。后来,高成素逢人便夸:“莫看小周是个小姑娘,心眼好,人不错!”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为啥子要拆学校啊?娃儿以后读书啷个办?”
“看你们哪个敢拆学校!”
…………
2009年7月,镇南村猫尖垭学校门口聚集了四五十个情绪激动的村民。村民们把一辆小车团团围住,场面极其混乱。
得知消息后,已担任镇南村党总支书记的周晓琳立即和村干部赶到学校。
“大家不要激动,有话好好说!”周晓琳走到群众中间,大声喊到。
“周书记,你来得正好,给我们评评理!”几个村民围住周晓琳。
原来,猫尖垭学校是村民自办的一所学校。校舍简陋,既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一个老师要教几门课程。县教委了解情况后,决定取消这个民办学校,实行集中教学。但由于村里距最近的和平小学要一个小时,家长们十分不满。
搞清原委后,周晓琳吩咐村干部分头去做村民的工作,她把情绪最激动的杨中兵等人劝到学校办公室,面对面商谈。
接下来的几天,周晓琳和村干部一方面挨家挨户地上门给村民做工作,另一方面去找县教委等部門,要求就地办学方便群众。
后来,猫尖垭学校改名为先锋小学,由县教委选派专职老师任教,学校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现在,先锋小学的孩子上课说普通话,课间喝上了免费牛奶,家长们十分满意。
基层矛盾多、纠纷多,在实践中,善于动脑筋的周晓琳总结了一系列解决群众问题的方法,比如冷处理法、各个击破法、果断处理法、换位思考法等。“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只有一条:只要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到脚勤、口勤、脑勤,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周晓琳说。
从当初的“小妹儿”,到后来的“周助理”,再到现在的“周书记”,周晓琳的“官衔”越来越“大”,但她与村民的心却贴得越来越紧。
别样青春别样红
“跟到周书记,致富有奔头!”赚到“第一桶金”的退伍军人吴安徽由衷地说。
退伍后,吴安徽想搞林下土鸡养殖,但由于筹资渠道狭窄,资金周转困难,一直做不起来。
周晓琳了解情况后,到镇里为他争取到了养殖补贴资金,并协助他办理了小额贷款,又为他找来关于土鸡养殖方面的资料。
在周晓琳的帮扶下,吴安徽扩大养殖规模,赚到了第一笔钱。
为帮助大家致富,周晓琳自费买来农业种养殖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农业病虫害防治等书籍,晚上挑灯夜读当学生,白天开堂授课当老师。
“周书记,我想加入合作社。”
“周书记,我也要加入。”
面对群众热切的目光,周晓琳欣慰地笑了,自己的功夫没有白废。
村里有不少食用菌种植户,但基本上都是“土把式”种植,产品质量不高,销路不畅。周晓琳研究后,反复动员村民成立食用菌产业合作社,走种、产、销一体化之路。三个月后,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种植食用菌的收益由一棚1500元增加到2700元,
2010年,为推动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周晓琳组织村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商讨发展大计。通过调研,她撰写了《镇南村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思考》和《从镇南村发展看贫困村万元增收》等报告,对镇南村的发展进行全新定位:用三年时间,着力打造“镇南生态花果长廊”。目前,全村1000亩蔬菜基地已经起步,村民采取统一规划、小班作业的方式进行种植,仅此一项便可让蔬菜基地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同时,500亩经果林基地也初具规模。
“总书记给我颁发了奖状,还勉励我好好干,我感到莫大的光荣!”作为彭水县第一位“80后”女村党总支书记,周晓琳现在总是拿总书记的话来激励自己,“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青年人的重视让我们很受鼓舞,也让我们感觉到扎根基层并不孤单,我们一定会坚定信念、奋力拼搏,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
把背影留给城市,在乡村追逐梦想,别样的青春同样精彩。
这个姑娘名叫周晓琳,现任彭水县汉葭镇镇南村党总支书记。
从女大学生“村官”成长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周晓琳的青春,闪烁着与众不同的光彩。
要当“村官”,先学会当村民
2008年大学毕业后,周晓琳回到家乡彭水县,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从没下过乡的周晓琳,回到县里报到的第一天,就被镇南村党支部组织委员领进村里。
村里正在开村组干部会。周晓琳作了自我介绍,大家好奇地打量着她:“这个小妹儿是城里人,估计呆不长。”
“要当‘村官’,先学会当村民。”面对村民的目光,周晓琳想起培训时老师说的话。
剪去长发,换上运动装,挽起裤脚,周晓琳决定与村民打成一片。
镇南村山高坡陡,住户分散。一天走访下来,周晓琳只觉得腰酸背疼、四肢无力,脖子后面被晒脱了一层皮。从这些苦和累中,在城里长大的周晓琳,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农村、什么叫基层。
周晓琳也曾打过退堂鼓,但每当她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一个十岁男孩的微笑。
小男孩是个聋哑孩子,留守儿童。每次见到他时,周晓琳总会给他带点好吃的好玩的。有一次周晓琳生病了,有两天没有下组,再去的时候,小男孩冲她傻笑着,偷偷塞给她一个鸡蛋。
这个微笑激励着周晓琳,再苦再累也要留下来。
不到一年时间,周晓琳走完全村715户家庭,走访群众3000余人次,写下了厚厚的民情日记:“李前菊:儿子残疾,贫困,低保户。帮助发展一个致富项目。杨仕顺:50年党龄的老党员,大儿子逝世,贫困。落实低保,节日慰问……”
看到村民田间劳作,周晓琳会挽起裤腿,跟着村民一把种子一瓢粪水地干。村民见了直翘大拇指:“这个城里来的小妹儿不娇气,难得!”
村民高成素为给患有严重脑疾的孙子治病,背上沉重的债务。周晓琳第一次到她家时,高成素爱答不理。周晓琳后来得知,原来高成素想“吃低保”但没“吃”上,对村干部有怨气。
第二次上门时,周晓琳耐心给她解释低保评选标准,并带去了为她家申请的大病困难救助表。后来,高成素逢人便夸:“莫看小周是个小姑娘,心眼好,人不错!”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为啥子要拆学校啊?娃儿以后读书啷个办?”
“看你们哪个敢拆学校!”
…………
2009年7月,镇南村猫尖垭学校门口聚集了四五十个情绪激动的村民。村民们把一辆小车团团围住,场面极其混乱。
得知消息后,已担任镇南村党总支书记的周晓琳立即和村干部赶到学校。
“大家不要激动,有话好好说!”周晓琳走到群众中间,大声喊到。
“周书记,你来得正好,给我们评评理!”几个村民围住周晓琳。
原来,猫尖垭学校是村民自办的一所学校。校舍简陋,既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一个老师要教几门课程。县教委了解情况后,决定取消这个民办学校,实行集中教学。但由于村里距最近的和平小学要一个小时,家长们十分不满。
搞清原委后,周晓琳吩咐村干部分头去做村民的工作,她把情绪最激动的杨中兵等人劝到学校办公室,面对面商谈。
接下来的几天,周晓琳和村干部一方面挨家挨户地上门给村民做工作,另一方面去找县教委等部門,要求就地办学方便群众。
后来,猫尖垭学校改名为先锋小学,由县教委选派专职老师任教,学校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现在,先锋小学的孩子上课说普通话,课间喝上了免费牛奶,家长们十分满意。
基层矛盾多、纠纷多,在实践中,善于动脑筋的周晓琳总结了一系列解决群众问题的方法,比如冷处理法、各个击破法、果断处理法、换位思考法等。“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只有一条:只要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到脚勤、口勤、脑勤,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周晓琳说。
从当初的“小妹儿”,到后来的“周助理”,再到现在的“周书记”,周晓琳的“官衔”越来越“大”,但她与村民的心却贴得越来越紧。
别样青春别样红
“跟到周书记,致富有奔头!”赚到“第一桶金”的退伍军人吴安徽由衷地说。
退伍后,吴安徽想搞林下土鸡养殖,但由于筹资渠道狭窄,资金周转困难,一直做不起来。
周晓琳了解情况后,到镇里为他争取到了养殖补贴资金,并协助他办理了小额贷款,又为他找来关于土鸡养殖方面的资料。
在周晓琳的帮扶下,吴安徽扩大养殖规模,赚到了第一笔钱。
为帮助大家致富,周晓琳自费买来农业种养殖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农业病虫害防治等书籍,晚上挑灯夜读当学生,白天开堂授课当老师。
“周书记,我想加入合作社。”
“周书记,我也要加入。”
面对群众热切的目光,周晓琳欣慰地笑了,自己的功夫没有白废。
村里有不少食用菌种植户,但基本上都是“土把式”种植,产品质量不高,销路不畅。周晓琳研究后,反复动员村民成立食用菌产业合作社,走种、产、销一体化之路。三个月后,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种植食用菌的收益由一棚1500元增加到2700元,
2010年,为推动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周晓琳组织村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商讨发展大计。通过调研,她撰写了《镇南村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思考》和《从镇南村发展看贫困村万元增收》等报告,对镇南村的发展进行全新定位:用三年时间,着力打造“镇南生态花果长廊”。目前,全村1000亩蔬菜基地已经起步,村民采取统一规划、小班作业的方式进行种植,仅此一项便可让蔬菜基地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同时,500亩经果林基地也初具规模。
“总书记给我颁发了奖状,还勉励我好好干,我感到莫大的光荣!”作为彭水县第一位“80后”女村党总支书记,周晓琳现在总是拿总书记的话来激励自己,“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青年人的重视让我们很受鼓舞,也让我们感觉到扎根基层并不孤单,我们一定会坚定信念、奋力拼搏,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
把背影留给城市,在乡村追逐梦想,别样的青春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