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其独特优势。巧用图画,体现形象美,异常清晰的画面,鲜亮夺目的颜色,表情传神的人物,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音画组合,再现诗歌美的情境,优美的乐音,唯美的画面,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美的韵律;畅谈感受,体悟诗歌美的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 古诗文 运用
中国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意蕴简炼绵长,这些文化精髓是中国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滋养着国人的精神和灵魂。然而,古诗文教学在基础教育是薄弱的一环。初中生阅历不足,理解能力有限,仅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很难进入情境,很难体会到古诗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但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避免这些缺点,因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鲜活了呆板生硬的古诗文教学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古诗文教学质量。
一、巧用图画,体现形象美。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使学生对要学的古诗文感兴趣,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古诗文的形象或意象大多很美,笔者尝试从形象美人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瓦西列夫认为:美,是人喜欢某种事物时的感受。美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效果肯定会更佳。
如教学《如梦令》时,笔者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张图片:一个身量苗条、衣着华丽、面带恬静笑容的女子,手执书卷坐于小舟中,小舟泊在茂密的荷叶和妩媚的荷花之中。荷叶碧绿,莲花娇艳,映衬得舟中女子超凡脱俗,人面荷花相映红。好一幅慑人魂魄的出水芙蓉图!学生经过预习,大部分都能猜出是谁。在学生审视美女的同时笔者开始导人: “这是中国古代文坛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有一句俗话:红颜自古多薄命。关于她的词作和人生,可以分为青年期和晚年期两个阶段。历来最为人称道的是她年轻的诗作,清新自然,雅致婉约。真可谓词如其人,人如其词”。接着,笔者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精美的图片,尽显年轻词人的才貌双全。学生如饥似渴地看着,一脸崇拜,一片赞叹。这些图片全部都是从因特网图片库下载的,画面清晰,人物表情传神,人景搭配和谐,颜色鲜亮夺目,切合《如梦令》的内容。笔者从中精选五张,按照内容情节的发展一一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刚开始学生还只是用文中内容概括小标题,到后来有些学生甚至用四字词语来概括,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思路大开;妙语如珠。
二、音画组合,再现意境美,营造学习氛围
叶圣陶曾说: “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音乐为我们开辟了新领域,它使课文能摒弃一切繁文缛节,直抵学生心灵。”一切景语皆情语。“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不管是审美想象还是联想,学生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去和诗人取得共鸣,但是由于学生生活圈子太小,阅历尚浅,且总体阅读量少,根本没办法一下子进入诗人的审美境界中。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如教学《蒹葭》前,笔者从网上下载了歌曲《在水一方》的Flash,并对这个Flash做了修改制成课件。新课导入后先让学生默读全文,然后播放Flash。当熟悉的音乐响起时,学生的精神明显为之一振,随后,深秋、河边、芦苇迎风、芦絮露闪,好似英俊少年盛开的心事,纷乱又纯洁。远处,有个美丽身影飘过,少年忙沿河岸上下迫寻。然河水阻隔,溯,只见朦胧裙裾,飘在微风中;顺。只见隐约倩影,缥缈水中央。短短的4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要求再看一遍。结束放映时,笔者适时提问: “同学们能否用语言文字把诗中的意境描述出来?”在短暂的思考之后,竟然有不少学生举起了手。表达较好的学生简直是在朗诵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词语华丽,修饰恰当。有的还说出了如下的看法: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而不可及的影子。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对于学生的這些回答,笔者非常惊喜,这些问题可都是对文章的深层次的理解。从文字到画面再到语言到思维拓展,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效果是明显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的。
三、配乐朗诵。感受音韵美,增强背诵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笔者认为,这里的“读”字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自读,另一种则是听读。有些诗要多“读”,多“读”出气势,多“读”出情感,多“读”出诗韵,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就属于这一类涛,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怎么去读。教学时,笔者先播放了一首激昂的古筝曲《广陵散》,曲调沉郁激越,铿锵有力,借助音乐调动情感,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氛围。因学生事先已读过多次,很快就抓住了情感基调。关闭音乐,让学生自读,体昧诗中的韵律美。之后,再打开多媒体示范朗读文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上停顿和重音,体会音韵、节奏的变化。在范读中,随着诗歌情感的起伏,节奏时缓时急,音韵忽高忽低,气势曲折回环,如骏马奔腾。在反复的听读和自读中,掌握诗歌的节拍和用韵,感悟诗歌的音乐美,增强背诵的兴趣。
四、畅谈感受,体悟思想情感,培养创新能力
, 培根说:讨论可以使人机智。笔者认为这是诗歌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是教师的自我表演,范读、理解,再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而多媒体教学则是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手段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听,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教师这时稍作引导,学生便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在探讨《蒹葭》的主题时,除了课前赏析里提到的“爱情说”之外,有的学生提出了“理想说”,认为《蒹葭》是一篇执着追求理想之作。畅谈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运用多媒体的先进手段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课堂上畅谈感受,体悟思想情感,培养了创新能力。
诚然,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有利有弊,但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应是利大于弊的。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美,对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饱含激情地带领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那一派畅然、那一种淋漓会令所有人陶醉,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多了一份乐趣,一份光彩,而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增长如飞。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 古诗文 运用
中国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意蕴简炼绵长,这些文化精髓是中国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滋养着国人的精神和灵魂。然而,古诗文教学在基础教育是薄弱的一环。初中生阅历不足,理解能力有限,仅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很难进入情境,很难体会到古诗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但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避免这些缺点,因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鲜活了呆板生硬的古诗文教学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古诗文教学质量。
一、巧用图画,体现形象美。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使学生对要学的古诗文感兴趣,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古诗文的形象或意象大多很美,笔者尝试从形象美人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瓦西列夫认为:美,是人喜欢某种事物时的感受。美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效果肯定会更佳。
如教学《如梦令》时,笔者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张图片:一个身量苗条、衣着华丽、面带恬静笑容的女子,手执书卷坐于小舟中,小舟泊在茂密的荷叶和妩媚的荷花之中。荷叶碧绿,莲花娇艳,映衬得舟中女子超凡脱俗,人面荷花相映红。好一幅慑人魂魄的出水芙蓉图!学生经过预习,大部分都能猜出是谁。在学生审视美女的同时笔者开始导人: “这是中国古代文坛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有一句俗话:红颜自古多薄命。关于她的词作和人生,可以分为青年期和晚年期两个阶段。历来最为人称道的是她年轻的诗作,清新自然,雅致婉约。真可谓词如其人,人如其词”。接着,笔者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精美的图片,尽显年轻词人的才貌双全。学生如饥似渴地看着,一脸崇拜,一片赞叹。这些图片全部都是从因特网图片库下载的,画面清晰,人物表情传神,人景搭配和谐,颜色鲜亮夺目,切合《如梦令》的内容。笔者从中精选五张,按照内容情节的发展一一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刚开始学生还只是用文中内容概括小标题,到后来有些学生甚至用四字词语来概括,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思路大开;妙语如珠。
二、音画组合,再现意境美,营造学习氛围
叶圣陶曾说: “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音乐为我们开辟了新领域,它使课文能摒弃一切繁文缛节,直抵学生心灵。”一切景语皆情语。“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不管是审美想象还是联想,学生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去和诗人取得共鸣,但是由于学生生活圈子太小,阅历尚浅,且总体阅读量少,根本没办法一下子进入诗人的审美境界中。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如教学《蒹葭》前,笔者从网上下载了歌曲《在水一方》的Flash,并对这个Flash做了修改制成课件。新课导入后先让学生默读全文,然后播放Flash。当熟悉的音乐响起时,学生的精神明显为之一振,随后,深秋、河边、芦苇迎风、芦絮露闪,好似英俊少年盛开的心事,纷乱又纯洁。远处,有个美丽身影飘过,少年忙沿河岸上下迫寻。然河水阻隔,溯,只见朦胧裙裾,飘在微风中;顺。只见隐约倩影,缥缈水中央。短短的4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要求再看一遍。结束放映时,笔者适时提问: “同学们能否用语言文字把诗中的意境描述出来?”在短暂的思考之后,竟然有不少学生举起了手。表达较好的学生简直是在朗诵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词语华丽,修饰恰当。有的还说出了如下的看法: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而不可及的影子。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对于学生的這些回答,笔者非常惊喜,这些问题可都是对文章的深层次的理解。从文字到画面再到语言到思维拓展,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效果是明显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的。
三、配乐朗诵。感受音韵美,增强背诵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笔者认为,这里的“读”字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自读,另一种则是听读。有些诗要多“读”,多“读”出气势,多“读”出情感,多“读”出诗韵,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就属于这一类涛,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怎么去读。教学时,笔者先播放了一首激昂的古筝曲《广陵散》,曲调沉郁激越,铿锵有力,借助音乐调动情感,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氛围。因学生事先已读过多次,很快就抓住了情感基调。关闭音乐,让学生自读,体昧诗中的韵律美。之后,再打开多媒体示范朗读文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上停顿和重音,体会音韵、节奏的变化。在范读中,随着诗歌情感的起伏,节奏时缓时急,音韵忽高忽低,气势曲折回环,如骏马奔腾。在反复的听读和自读中,掌握诗歌的节拍和用韵,感悟诗歌的音乐美,增强背诵的兴趣。
四、畅谈感受,体悟思想情感,培养创新能力
, 培根说:讨论可以使人机智。笔者认为这是诗歌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是教师的自我表演,范读、理解,再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而多媒体教学则是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手段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听,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教师这时稍作引导,学生便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在探讨《蒹葭》的主题时,除了课前赏析里提到的“爱情说”之外,有的学生提出了“理想说”,认为《蒹葭》是一篇执着追求理想之作。畅谈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运用多媒体的先进手段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课堂上畅谈感受,体悟思想情感,培养了创新能力。
诚然,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有利有弊,但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应是利大于弊的。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美,对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饱含激情地带领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那一派畅然、那一种淋漓会令所有人陶醉,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多了一份乐趣,一份光彩,而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增长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