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下面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课教学法的一些认识。
1 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意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动作。如:教学“电子邮件”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是积极性,学生会专心听讲,亲手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2 出示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其为完成目标而努力。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展示当堂教学目标,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令学生去奋发学习。
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学生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学生“不劳而获”;不能太多而失去重点,也不能太少而无所事事;应当把目标确定在学生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要重视学生的潜能及个别差异,适当的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
教学目标应以技能学习为主,同时要注意情感教学目标的设立,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述目标时用词要准确规范,语言要简洁、通俗,使学生易记、易领会、易操作。
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由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的多少等情况灵活选择。最好是输入到计算机中,上课时用教学软件展示在学生机的屏幕上,由教师向学生宣读;或预先把学习目标制成文件,设上共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随时访问。
3 教师演示
演示—在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应表现在教师对所教信息技能的讲解示范上。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既让学生明白了理论,又让学生学会了技能。演示学习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催化剂,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演示学习法是指导学生学会信息技能的具体过程,一般可以边讲边操作,使用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浅显易懂,示范动作要慢,让学生看得清。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难点内容要细讲细演,最好做成课件,或者分步演示,或者重复演示,使之由难变易。
对后进生的教学,可以采用“屏幕回放”的方法,让他们再学习一遍甚至两三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引导是为了不导,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可请些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讲课的学生具有鼓舞作用,对听的学生亦有激励作用。
4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而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操练。实践操作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将所学技能进行实践练习。
学生看完教师的讲解示范后,就会产生试一试的欲望,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开始操作。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
其次,要精心组织好操作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了便于学生协作学习,可根据学生操作技能搭配分组,以便于切磋协商、互相帮助,互相带动,共同提高。每组选出小组长,组织“一帮一对红”,促使本小组无掉队学生,全部达标。
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可以分别指导各个小组的实践活动,倾听学生询问,解答他们的疑难,或者发现典型,使其带动全组;也可以指导单个学生,特别是不断地关注后进者。学生的上机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延伸到课前、课后和家庭中,使学生的上机时间大大超过课时量的70%,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技能,提高技能并进行创新学习。
另外,在课下还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培养一部分骨干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特长,帮助其他学生学习。这样还可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
5 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学生的操作情况如何,是否熟练掌握了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教学中要关注的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我们要认真讲解。
6 课堂小节
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体系,突出重点;评价学生,评价时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演示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
7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小记
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因素,总结失误之处。勤思、善思、敢想、敢做,扬长避短,为今后教学指明航向。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把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放在第一位。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也应因“课”制宜地调整安排各教学环节,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为培养具有“高水准的信息技术”素养的21世纪新型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下面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课教学法的一些认识。
1 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意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动作。如:教学“电子邮件”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是积极性,学生会专心听讲,亲手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2 出示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其为完成目标而努力。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展示当堂教学目标,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令学生去奋发学习。
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学生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学生“不劳而获”;不能太多而失去重点,也不能太少而无所事事;应当把目标确定在学生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要重视学生的潜能及个别差异,适当的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
教学目标应以技能学习为主,同时要注意情感教学目标的设立,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述目标时用词要准确规范,语言要简洁、通俗,使学生易记、易领会、易操作。
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由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的多少等情况灵活选择。最好是输入到计算机中,上课时用教学软件展示在学生机的屏幕上,由教师向学生宣读;或预先把学习目标制成文件,设上共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随时访问。
3 教师演示
演示—在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应表现在教师对所教信息技能的讲解示范上。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既让学生明白了理论,又让学生学会了技能。演示学习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催化剂,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演示学习法是指导学生学会信息技能的具体过程,一般可以边讲边操作,使用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浅显易懂,示范动作要慢,让学生看得清。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难点内容要细讲细演,最好做成课件,或者分步演示,或者重复演示,使之由难变易。
对后进生的教学,可以采用“屏幕回放”的方法,让他们再学习一遍甚至两三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引导是为了不导,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可请些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讲课的学生具有鼓舞作用,对听的学生亦有激励作用。
4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而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操练。实践操作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将所学技能进行实践练习。
学生看完教师的讲解示范后,就会产生试一试的欲望,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开始操作。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
其次,要精心组织好操作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了便于学生协作学习,可根据学生操作技能搭配分组,以便于切磋协商、互相帮助,互相带动,共同提高。每组选出小组长,组织“一帮一对红”,促使本小组无掉队学生,全部达标。
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可以分别指导各个小组的实践活动,倾听学生询问,解答他们的疑难,或者发现典型,使其带动全组;也可以指导单个学生,特别是不断地关注后进者。学生的上机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延伸到课前、课后和家庭中,使学生的上机时间大大超过课时量的70%,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技能,提高技能并进行创新学习。
另外,在课下还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培养一部分骨干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特长,帮助其他学生学习。这样还可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
5 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学生的操作情况如何,是否熟练掌握了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教学中要关注的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我们要认真讲解。
6 课堂小节
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体系,突出重点;评价学生,评价时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演示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
7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小记
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因素,总结失误之处。勤思、善思、敢想、敢做,扬长避短,为今后教学指明航向。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把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放在第一位。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也应因“课”制宜地调整安排各教学环节,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为培养具有“高水准的信息技术”素养的21世纪新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