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课堂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b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学改革除了关注正规、传统的教室课堂以外,必须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相关的第:课堂,与此联系密切的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也应为人重视。本文在阐述隐性课程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校园精神文化与课程体系的关系,从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教育、校风建设、依托现代教学管理机制搞好课程衔接等方面,论述了构建、创新高校隐性课程的举措建议。
  关键词:第二课堂;校园精神文化;隐性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218-02
  
  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已经启动,而大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便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特征和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精神和特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高校受到了一些新思想、新觀念的影响,但课堂教学并未从根本上摆脱“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知识接受中心”的模式,大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一、从高校课堂观的改革说开去
  
  高校是以知识为核心的师生学术共同体,改革高校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教师及管理者进一步确立新的教学观、课堂观。大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授方法,开启智慧;教师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育者。同时大学生又处于从“读书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时期,因此,大学的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基于以上观念,大学教学的职责与大学教师的角色在范围上正在扩大,在内涵上正在逐步延伸,因此高校的课堂绝不应仅仅囿于传统的教室课堂(第一课堂),更应包括第二课堂——教室的空间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的延展,即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所以改善大学教学,理应从更为开放、深刻的层面去审视,结合影响教学效果最明显的大学课程体系,针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大学隐性课程规范与规划应逐步受到重视。
  
  二、高校隐性课程的价值
  
  课程是教育活动中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或主要途径,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存在于教育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何种类型、层次的高校,都会开设许多不同名目的课程,表现为有明显学习材料(如教科书)依据的各门科目、各项学科及其教学安排,这些都构成了一所大学的显性课程系统。而与此相对的便是隐性课程系统。隐性课程,是一个相对术语,又常常会被称为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等,它一般不在正规课程计划中凸现,也不一定需要正式课程来实施,常以间接的、暗示的形式渗透在教科书、教学活动及校园文化背景等教育环境中,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知识、态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通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学校环境,精神文化氛围及人际交往,隐性课程得以体现和强化。这些方面无不对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健全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会制约着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隐性课程的关注内容中,校园精神文化又是最为核心的范畴,在大学校园中,精神文化是校园各种主体人在校园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维特性和共同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学校文化传统、学术品格、学风教风校风等。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无形的、蕴藏着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精神文化被大学生群体所认同、接受并力行传播、传承,这一教化功能的发挥是大学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
  因此,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除了正式的显性课程以外,隐形课程也是完整的学校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改善大学教学品质过程中另一大“立足点”和“创新点”。
  
  三、隐性课程构建与创新
  
  (一)校园精神文化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正如上文的界定所述,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发展、实现既定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教与学、工作与生活等多方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课程体系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改变着校园精神文化。同时,校园精神文化影响着学校课程体系,尤其是在当今教学管理制度下,这种影响力更加持久和深远。当前大学实行学年制向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转变是大势所趋,学校开设有许多的选修课程,学生有选择课程的自由。无论是学校选修课程体系还是学生课程的选读,都深受校园精神文化的影响。某些前沿性、创新性选修课程的开设,就深深体现出教师的知识底蕴、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也会影响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更不能忽视的是,学生的价值观念、学习定位及人生理想、学习风气等因素同样影响着大学课程的修习,深受学生拥护的课程一定渗透着大学生群体着力关注、渴求的知识境界和精神力量,否则便是没有生命力的课程体系。
  纵观来讲,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程教学质量影响着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影响着教风和学风,又进一步制约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没有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支持,就意味着精品、深度课程的缺失,缺乏厚度的教学也注定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品格。
  (二)找准契机,构建与创新校园隐性课程
  1、传承文化理念,发扬传统的教学定位
  从本质上看,创新教育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活动,文化又是讲求传承基础上的延续性。所以大学教学实施改革与创新,必须重视创新赖以生长的基础土壤,即强化经典的民族文化及传统观念。
  大学独特的精神文化,植根国家、民族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文化一词自古就有“以文教化”及“人文化成”的意思。《易·象》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都表现了我国先人以人文培养人,教化人的思想。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取自于我国的《周易》一书。离开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去自行创建大学的精神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关注大学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审视我国传统文化中可资利用、借鉴的宝贵财富,加以强调。如传统文化中“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的事业执著精神,“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的自觉意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诚信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理应将这种精神文化通过大学教育和课程教学活动,内化为大学的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大学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与此同时,精神文化对于学校竞争力的提高也应引发足够重视。作为大学竞争力的源泉,大学精神文化在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倡“兼容并包”,在教育活动上打破学术门户之别,任教唯贤,创造出全新的校园“精神文化”,即“科学与民主”、“个体精神自由与独立”,为北京大学适应时代变革提供了新的文化理想与新的创造力,使北京大学历经百年而不衰;清华大学重视“通才教育”的现代办学理念,校长梅贻琦先生实行“校长治校”“民主治校”的教、学理念,开创了清华严谨治学、精于学术的优良校风,成为清华最宝贵的精神文 化遗产:此外“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的哈佛大学校训,更是充分体现了探求真理的“大学精神”。前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威尔逊谈到大学精神文化时曾说“有继承才有发展,学校需要风格,风格来自于传统”。种种事实表明,大学的精神文化是大学长期积累的结晶,是继承优良传统形成的独特风格,作为大学持久发展的生命之源,更是大学竞争力之本。
  2、加强校风建设
  校风,是学校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大学的精神境界、学术及文化氛围。校风是由“教风”“学风”两方面组成的,二者均能明显地内化于具体的教学、管理及课程实施过程中。比如优良的教风可以表现为教师严谨治学、事业的责任感、公正待生等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优良的学风可以明显体现在学生志存高远、求学进取、勇于质疑等学习品质。此外管理制度也能体现出校风的精神,如上世纪清华大学研究所章程曾规定“研究生各项考试,均以70分为及格,学年平均成绩不及65分者,即令退学”,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大学生学习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在学生中形成了用功好学的好风气。
  环顾大学发展历史,一所大学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把创新的理想有机地体现在大学的文化建设中去,也正是学校校风的鲜明展现。在英美的大学里,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是这些大学的显著价值观。不仅大学里的任何教师都有权按照他们认为正确的传统和规范,自由地进行知识探索和学术研究,并且这种探索知识、发展创新的自由精神也体现在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中,比如闭卷考试时,如果要学生完成四道题,学校往往会给出六道或入道题目供学生选择:在教学管理方面,英国的大学有着非常有效的教学质量控制办法。如学生的论文和考试卷都必须由两个以上的教师交换批阅,每门课程结束学生问卷评议教师的教学效果时,其中包括是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这一标准。不难预见,在这样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表面的背后,必然会激发持久和深刻的优良学术品格,对每一位大学师生的教、学活动产生切实的影响和推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将以更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完善教学、提升个人素养,学生在文化和传统交织的自由空间里学会思考、质疑和创新,个体的潜在力量得以充分发扬。这种课程实施各个环节中的設计,都体现了一种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展现着独具特色的校园风气。
  3、依托现代教学管理机制,完善隐性课程
  学分制是目前高校普遍推行的课程组织形式,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可以与校园文化相关的隐形课程内容实现有效衔接。衔接的首要步骤可以考虑在广泛开展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制订这些文化活动的学分认定办法。比如校园读书活动,教师和教务管理者可根据学校定位、校园文化特色和院系专业特点列出必读书目、选读数目、参考书目等文献资料,由学生自主阅读后撰写读书报告,经教师评定,成绩合格便可以授予学校承认的学分;再如校园科技活动领域中经常开展的课题研究,学生完全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专长,选报或确立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或其他成果形式,导师评分合格后,也可承认其学分,这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都是在大学正常的教、学、管范围内开展的文化活动,也是隐性课程的重要体现。学校可以尝试通过确认学生课题研究、听学术报告或讲座、读书活动、各种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试、社会服务、论文撰写等学分,从而使相关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成为学分制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显性与隐性课程重组与整合,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最终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办法的改革,起到积极和明显的“催化剂”作用。
  综上所述,以精神文化为主导的大学隐性课程,是增强当今高校竞争力的保障。结合对教学、管理等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举措,将有利于把大学生提升到人生精神更充实、人生理想更崇高的境界,使大学真正成为文明与教养、传承与创新的神圣殿堂。
  
  参考文献:
  [1]肖木,丽日,普林斯顿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徐继超,精神文化视域中的大学竞争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5,(7),
  [3]彭咏虹,关于大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4)
  [4]谭伟平,论隐性课程与大学精神[J],现代大学教育,2004(6),
  [5]董渡,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精神的契合[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1),
  [6]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形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意义;形式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期刊
摘要:从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已显露出逐步重视专业英语教学、重视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的趋势。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必须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关工作部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才。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225-01    目前许多大学本科院校普遍重
期刊
摘要: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以实践性教育为主要特点,能够适应当今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法律人才的实际需要。应将这一模式引入到高职法学教育中来。虽然这一教育模式在实施中也遇到了困难,但这并不能成为不进行改革的借口。相反,只要有效解决这些困难,这一教学模式就会得到完善,高职法学教育就会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高职法学教育;实践性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民办高校专业英语课程在学生、教师、教材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阐明了改革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可行性做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184-02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在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师資水平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词汇附带习得的概念,简要综述了二语习得各学家的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讨论了词汇量的大小、阅读任务、根据语境猜词能力及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关键词:词汇附带习得;阅读任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234-02    众所周知,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语言学习的三大要素,其中词汇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
期刊
摘要: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及互联网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促进了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的发展。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和互动特点,把课堂英语教学与网络英语教学相结合,推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英语教学;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161-02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是以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说明会话含意理论的四大合作准则一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对于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性,同时分析其违例在语言交流中的应用。  关键词:会话含意理论;量的准則;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化学;教学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9-0118(201
期刊
摘要:本文从管理要素的角度对比分析远程教育与常规教育模式,确定了需求分析总体目标,建立了基于管理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模型,最后对系统核心功能要素进行需求设计验证。  关键词:管理要素;远程教育;系统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222-02    远程教育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目的、有要求地对远距离学习者进行教学影响,
期刊
摘要:英语是中学基础教育重要的学科之一,《英语新课程标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性差异,推行任务型的学习模式,注重过程评价,体现了外语教育的特点。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8-0253-01    英语是中学基础教育重要的学科之一,《英语新课程标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