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和班级活动的组织者, 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对于班级的班风、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人格的培养甚至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身为小学教师应当优化班级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班级管理理念,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加入班级管理活动中的意识,借助班级管理工作,多方面促进小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综合进步。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班干部选拔形式单一、班级管理经验缺乏,师生欠缺沟通、信息不对称,班主任未能充分认识到引导小学生形成自主管理意识的重要意义所在,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等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级管理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引导自主管理,形成良好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才是自己的主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也只听自己的“号令”,所以,与其教师强迫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主管理的方法,使得学生在不断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卫生管理来说,保持自己周边环境的整洁,是每一个学生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如果我们随意将垃圾扔在地上,不去对垃圾进行管理,那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的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这样做的后果,使学生意识到不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带来的危害。随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那我们应当怎么做呢?”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倡议,如有的学生提出“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学生提出“应当定期对卫生进行整理”等。
二、打造良好氛围,丰富精神世界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向上的环境,能够指引学生走向健康、积极的人生,而消极、沉闷的环境,也会带给学生悲观的心理,让学生受到不良诱惑。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教师也要注重班级中的文化建设,为学生打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之余,为学生带来高尚品德的“食粮”,让学生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得养分,从而促进自身高尚情操的发展。
比如,为了对学生进行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等精神的培养,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环境进行装扮,以此来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学生可以在班级中的文化墙上张贴一些名人海报,通过这些海报展示名人贤士在求学道路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以便学生在浏览这些海报时,可以从中获得养分,并将这些名人看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其次,学生可以张贴一些朗朗上口的名言警句,体现“努力”“奋斗”等元素,使学生从这些话语中受到鼓舞,更加坚定学习的信心,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最后,教师也要组织学生以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等精神为主题,进行黑板报的制作,进一步打造教室中的拼搏氛围,督促学生形成相应的意识。
三、行为强化法
行为强化是指教师在学生做出正确表现时,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鼓励,以使这种行为逐渐得到强化并保留成为习惯。在班级内部,教师运用强化教育理论建构了班级“星级评比”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加以量化,对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星级奖励,定期总结学生成绩,从各个方面选举出优秀的学生加以表彰,如“课间文明之星”“值日劳动之星”“作业完成之星”等。
此外,教师还借助微笑、手势、语言等多种手段,及时肯定学生的种种行为。当以往经常迟到的孩子终于按时到校时,教师会向他点头微笑,并拍一拍他的肩膀,让他知道班主任对他的进步由衷地感到欣慰; 当教师发现有学生在打扫卫生时主动承担讲台等公共区域的劳动时,教师也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的行为予以嘉奖。
四、自主管理法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真谛在于使学生具备自我管理意识,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教师所在班级的班规由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制定,这种由学生亲身参与的班级管理方式,有助于学生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自觉地遵守各项班级规定。教师还在班级内部建立了成熟的“值日班长”制度:班长由班级内部的成员轮流担任,协助班主任来完成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这一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还在班级内部建立了良性的互相监督机制。
五、家校合作法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农村地区父母对子女教育尤其是行为习惯教育的不重视,并不等同于家庭无法在农村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将明确自身职能、优化培养策略、加强交流沟通设置为与家长开展合作的基本原则,以使家校之间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不少教师将家长会视作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最重要渠道,但家长会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可能召开太多次,教师与家长在家长会上的沟通往往短暂且流于表面,农村地区大量人口进城务工的现实,使得不少家长会的参会家长都是跨辈亲属,这进一步弱化了家长会的功能。
结论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对学生未来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当抓住渗透高尚品德的黄金时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昌慧.以柔性管理为推手,实现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提升[J].智力,2020(35):181-182.
[2]陈小梅.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贵阳分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848-850.
[3]陈婷.激发·鼓励·勉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20(49):16-17.
[4]任彩霞.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J].新课程,2020(48):226-227.
[5]俞海峰,王賽明,宋庆军.“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0(11):46-48.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身为小学教师应当优化班级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班级管理理念,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加入班级管理活动中的意识,借助班级管理工作,多方面促进小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综合进步。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班干部选拔形式单一、班级管理经验缺乏,师生欠缺沟通、信息不对称,班主任未能充分认识到引导小学生形成自主管理意识的重要意义所在,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等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级管理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引导自主管理,形成良好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才是自己的主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也只听自己的“号令”,所以,与其教师强迫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主管理的方法,使得学生在不断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卫生管理来说,保持自己周边环境的整洁,是每一个学生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如果我们随意将垃圾扔在地上,不去对垃圾进行管理,那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的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这样做的后果,使学生意识到不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带来的危害。随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那我们应当怎么做呢?”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倡议,如有的学生提出“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学生提出“应当定期对卫生进行整理”等。
二、打造良好氛围,丰富精神世界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向上的环境,能够指引学生走向健康、积极的人生,而消极、沉闷的环境,也会带给学生悲观的心理,让学生受到不良诱惑。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教师也要注重班级中的文化建设,为学生打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之余,为学生带来高尚品德的“食粮”,让学生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得养分,从而促进自身高尚情操的发展。
比如,为了对学生进行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等精神的培养,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环境进行装扮,以此来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学生可以在班级中的文化墙上张贴一些名人海报,通过这些海报展示名人贤士在求学道路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以便学生在浏览这些海报时,可以从中获得养分,并将这些名人看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其次,学生可以张贴一些朗朗上口的名言警句,体现“努力”“奋斗”等元素,使学生从这些话语中受到鼓舞,更加坚定学习的信心,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最后,教师也要组织学生以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等精神为主题,进行黑板报的制作,进一步打造教室中的拼搏氛围,督促学生形成相应的意识。
三、行为强化法
行为强化是指教师在学生做出正确表现时,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鼓励,以使这种行为逐渐得到强化并保留成为习惯。在班级内部,教师运用强化教育理论建构了班级“星级评比”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加以量化,对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星级奖励,定期总结学生成绩,从各个方面选举出优秀的学生加以表彰,如“课间文明之星”“值日劳动之星”“作业完成之星”等。
此外,教师还借助微笑、手势、语言等多种手段,及时肯定学生的种种行为。当以往经常迟到的孩子终于按时到校时,教师会向他点头微笑,并拍一拍他的肩膀,让他知道班主任对他的进步由衷地感到欣慰; 当教师发现有学生在打扫卫生时主动承担讲台等公共区域的劳动时,教师也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的行为予以嘉奖。
四、自主管理法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真谛在于使学生具备自我管理意识,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教师所在班级的班规由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制定,这种由学生亲身参与的班级管理方式,有助于学生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自觉地遵守各项班级规定。教师还在班级内部建立了成熟的“值日班长”制度:班长由班级内部的成员轮流担任,协助班主任来完成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这一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还在班级内部建立了良性的互相监督机制。
五、家校合作法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农村地区父母对子女教育尤其是行为习惯教育的不重视,并不等同于家庭无法在农村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将明确自身职能、优化培养策略、加强交流沟通设置为与家长开展合作的基本原则,以使家校之间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不少教师将家长会视作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最重要渠道,但家长会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可能召开太多次,教师与家长在家长会上的沟通往往短暂且流于表面,农村地区大量人口进城务工的现实,使得不少家长会的参会家长都是跨辈亲属,这进一步弱化了家长会的功能。
结论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对学生未来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当抓住渗透高尚品德的黄金时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昌慧.以柔性管理为推手,实现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提升[J].智力,2020(35):181-182.
[2]陈小梅.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贵阳分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848-850.
[3]陈婷.激发·鼓励·勉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20(49):16-17.
[4]任彩霞.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J].新课程,2020(48):226-227.
[5]俞海峰,王賽明,宋庆军.“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0(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