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外……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ag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俄国哲学,我们大多知道的是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学派。多年以来,耳濡目染,有意无意,都将之作为俄国哲学中的主流学派。来到了这个俄国哲学的故乡——苏联,却发现,许多人热衷的还有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外的其他哲学传统,它们受重视的程度,简直难以想象。有一次,我想在书店买一部俄国宗教哲学家索洛维约夫的两卷集,营业员觉得我这个中国人居然要想不花黑市价钱买热门货,忍不住讪笑,使我难堪不置。对于这些一度被认为是非主流的俄国哲学传统,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阿维林采夫甚至说,它们“是那么宏大”,“不用说谩骂,就是过分赞扬,都是不可宽恕的蛮横无礼。”由此看来,我们要认识当前的苏联,便不能不回顾这些特有的哲学传统。这种传统的是是非非,苏联的哲学界也还在讨论研究。我们很少研读这方面的资料,更无法为之定论。但是作为一种思潮,是十分发人深省的。
  
  一
  
  时至十八世纪,俄罗斯人在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方才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这在世界哲学史上不能不说是后知后觉。然而,这些俄罗斯人的哲学意识一旦苏醒,他们便迅速地展开富有民族精神的卓有成效探索。曾经热衷于法国和德国哲学的俄罗斯思想家终于脱颖而出,创立了自己的哲学流派。其先行者即是早已为人们所知、但一直未获公正评价的斯拉夫派。正是这个学派为后来的宗教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老一辈斯拉夫派诞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者为霍米亚科夫和基列耶夫斯基。但斯拉夫派的全盛时期是五十年代。这时出现了阿克萨科夫兄弟、萨马林、基列耶夫斯基等一批天才的思想家。斯拉夫派多半从东正教的立场出发观察问题,突出的特征是崇尚信仰。他们正是靠信仰战胜了德国的唯心主义和西方的抽象哲学。他们的哲学理论主要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但社会学理论似更有作用,涉及到俄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而引起革命民主主义理论家赫尔岑、奥加辽夫等的极大重视。
  一八六一年改革以后,斯拉夫派走向衰落。这时俄国的唯心主义哲学在许多方面开始同宗教融为一体,神学家开始涉足哲学。原来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分化成为几个不同的学派。其中,起首要作用的是宗教哲学流派,代表人物为戈戈茨基、尤尔克维奇和诺维茨基等。其次是新斯拉夫派和乡土主义,以斯特拉霍夫、葛利高里耶夫、达尼列夫斯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哲学流派,如以齐切林为首的右翼新黑格尔哲学,谢林学派,实证主义学派,康德学派等。
  七十——九十年代,由于俄国社会的空前黑暗,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消极沮丧情绪,唯心主义宗教哲学又有所抬头,它含括了五十——六十年代以来的所有唯心主义哲学流派的理论。戈戈茨基和尤尔克维奇等早期斯拉夫派的理论此时得到了系统化,并在索洛维约夫的神智学中得到了发展。此外,齐切林的新黑格尔哲学和符维坚斯基的新康德主义研究都有了新进展。
  总之,这一历史时期的俄罗斯哲学思想异常丰富,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有关人类存在的重要问题,既“作出了伟大的发现”,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这一哲学学派的理论对西方人简直成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宝库”(联邦德国哈格麦伊斯语)。
  
  二
  
  斯拉夫派对东正教的教义作了研究。它从上帝创造物质世界的观念出发,确认人不能借助于理性认识现实,而只能依靠信仰。霍米亚科夫从这一基本认识论出发,试图用神学理论来“纠正”黑格尔哲学的某些“错误”。依照霍米亚科夫的看法,从事实向思想或相反的过渡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是多方面的,而且内容比思想更加丰富,思想既无偶然性,也无具体性;同样,由抽象的概念也不能恢复到生动的现象,因为抽象的概念不含有充实的内容。这里,霍米亚科夫试图赋予抽象概念以实体意义。不少当代哲学家认为,他的认识确有高于黑格尔之处,但他否认逻辑认识的可能性,旨在使理性服从信仰,用上帝取代绝对理念,则与黑格尔不同。这位哲学家所否定的实际上是黑格尔的逻辑唯理论和无基质体系。他尤其不能容忍的是黑格尔的门徒由此引出了唯物主义学说,把物质作为实体置入这个体系之中。霍米亚科夫忿忿然写道:“幸好伟大的思想家未活到发生这种耻辱的事情。不过,如果棺木未遮住他那严峻的面孔,或许他的弟子不至于做出这种有辱先师的举动。”(见霍米亚科夫著作六卷集,第一卷,莫斯科,一八六一年,第907页)他还说,“唯物主义者把意识视为物质的属性,是在进行把桥扔进割断物质和思维的无底深渊的荒唐试验。”可见,这位哲学家完全否定了物质和思维之间的起源联系,成了一个形而上学者。
  同一时期以戈戈茨基和尤尔克维奇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宗教哲学流派的基本立场和哲学观点,与斯拉夫派有许多相近之处。他们认为,只有唯心主义才能掌握使人生命高尚的活动的所有最高真理和规律,因为最终的物的世界遮住了唯物主义者的视线,使他们看不到上帝的最高意向,终将走向无神论。在所有的哲学体系中,他们最为赞赏的是康德和黑格尔的学说,因为康德注意到哲学与人内在精神力量的联系,既充分意识到自然科学方法的优点,又不否定超感觉真理的存在,并试图把科学和宗教调和起来;,黑格尔则提出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论题,充分肯定作为创造力在物质和精神世界中显现自己的绝对理念,或者上帝。但这些俄国哲学家认为,康德哲学的主观主义和不可知论,黑格尔哲学的纯思想范畴的随意性和结构主义性质等,是无可称道的。
  在认识论方面,戈戈茨基等确认,人的认识活动从感性知觉开始,但这“丝毫不意味认识的可靠性和能力产生于感觉并在感觉中得到确证。只有在认识的低级阶段,当互相制约的现象构成认识的客体时,对它们的依据感性经验的知识才有可能达到确定性和可靠性”;而一旦问题涉及到“生命的最高因素,人的最高目的……那么,认识便接近于信仰,便要求内在的经验,要求对其内容重要性的内在直接确信。”(戈戈茨基《哲学辞典》,基辅,一八七二年,第四卷,第164页)由此看来,存在着两种认识途径和两种相应的真理:第一条途径是低级的,要求运用理性和逻辑规律,这种认识获得的真理,表明我们的概念和观念与所观察实际规律的一致;第二条途径是高级的,与信仰和内在经验相联系,通过它才能获取“创造性和掌握世界的强大力量”,以及人生命的意义,才能使现象在因果过程中获得合目的性。这一哲学流派断然否定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尤其是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他们认为,琴弦的颤动不能变为琴弦的声音,马车的运动也不会成为它的响声。如果运动的数量变成了声音的质量,耳聋而眼明的人就会看不见沙沙响的桦树的运动和叮响的马车等。量变到质变不发生在物体本身,而发生在同知觉主体的关系中。他们从而得出意识不可能来源于物质的结论。并且,在他们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中,唯心主义总是同宗教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与上述学派颇相接近的还有乡土主义和新斯拉夫派。其主要理论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葛利高里耶夫和斯特拉霍夫等,创造了包括哲学和自然科学、社会学、政治学、美学和文学批评以及伦理学观点的全面体系,创建了一种“有机理论”。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世界从总体上说是一个统一的活机体,人类社会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人是集中以理性为特征的相似个性。依照这种理论,人的精神世界被理解得更加丰富了。
  七十——九十年代,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使旧东正教陷入困顿和衰微。一些俄罗斯人产生了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预感。符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宗教神秘主义哲学,即是这种末世论世界观的体现。这一新哲学的核心是关于精神物质性、大一统和上帝人、躯体和精神的改观及作为基督实体的宗教的思想。它主要体现在《完整知识的哲学原理》(一八七七)和《抽象原理批判》(一八八○)中。
  索洛维约夫认为,真正的人道主义是对基督作为上帝人的信仰,而真正的自然主义是对上帝物质的信仰,因为后者是人生活的基础。禁欲并非旨在消灭肉体,而是肉体的复生、净化和驯服。物质是上帝人精神的不相称所在。但没有物质和肉体,思想的内容便不会完满。整个自然界,一切生物都期待着复活、复兴和改观,即物质的充分精神化和思想的完全物质化。物质和物在净化了的辉煌形式中复活以后将成为善德和真理的真正形式。在无机物进化的过程中,早已发生了劣等黑色自行分解物质的改观,例如煤变成钻石;在有机的和人的世界中我们也看到物质的逐渐变化,物质原理的精神化,例如从原始的令人厌恶的黏液到女人形体的美。整个世界最终必将实现恶与被破坏的存在的重新统一,如死者的复活,肉体的复生和整个世界的超度与净化。
  索洛维约夫的全部理论都与神学相联系,由此产生了他对真理、上帝和人的存在及自由等问题的一系列独到见解。他认为,如果确有真理存在,那么,绝不应以我们对它的态度作判断。植根于我们情感或思维中的对物的态度要想获得真理性,必须有物的存在及其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必须忠实于绝对真实的物本身。但单个的物还不是真理,因为它否定了众多,不能含众多于自身,而只有统一中的众多才能说明本质。由此可见,偶然的存在还不是真理,只有真正的统一或大一统才是可靠的真理。
  依照索洛维约夫的神秘主义认识论,认识的主要事实既不在感知之中,也不在概念之中,而只能是神秘主义的事实。其第一个表现是信仰,它使我们确信感知和概念所针对客体的实际存在;第二个表现是概念,它向主体表明确定的客体是什么;第三个表现则是我们精神的创造,它把主体的内在感受变为对客体的概括知识。索洛维约夫基于这种认识论阐释了上帝存在和人等一系列问题。上帝即是人以直感感知的那个真正的大一统。他是个别的,同时是万能的,是永恒的基督。基督作为上帝的机体,含有两种统一:逻各斯本身的统一和索菲亚抑或永远处于基督之中的理想完善人类的统一。每一个人在上帝人的学说中都是永恒的,是世界的灵魂和上帝的保护者,也是解放自然和自然与上帝重归一体的中介,因此,人类最终必然走向绝对的改观并与上帝归为一体。
  这位俄国哲学家基于自己的哲学理论建构出一个形而上学的“完整知识”体系,宗旨是实现各门科学、哲学和宗教的综合。在这个半哲学半神学的体系中,本体论的使命是把世界物质的统一归结为上帝的大一统;认识论的任务是论述非理性知识;社会学的主旨则是把全世界神权政治、基督教君主政体宣布为社会的最高理想。
  总之,索洛维约夫继承并发展了斯拉夫派的哲学传统,同时吸收了新柏拉图主义,教父学哲学,诺斯替派、谢林和黑格尔等的一些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他的独具一格的神智学哲学。不少苏联学者认为,尽管他的许多理论是错误的,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他的学说充分体现了俄罗斯人固有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俄罗斯哲学的神秘主义及唯理论,仍然有其价值。
  同一时期的俄国哲学的象征主义也颇值得注意。它也属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主要代表者为弗洛连斯基,维亚切斯拉夫·伊凡诺夫和安德列·别雷依等。
  弗洛连斯基试图用哲学的象征主义来解决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他认为存在即是宇宙及其象征,整个现实都充满了象征,世界正是两位一体的本体-现象亦即象征的集合。一切认识的目的都在于揭示一定现象的象征本性。精神同感觉绝对不可分割,认识同现象也绝对不可分割,“它(哲学)最终应归结为对现象的象征和初级象征的判定。”(《哲学年鉴》,霍鲁日依“弗洛连斯基的哲学象征主义及其生活源泉”,第180页)弗洛连斯基否定一切抽象空泛的哲学范畴,主张对现实的一切领域进行“具体研究”。他把自己的形而上学称为“具体的形而上学”,其任务是研究现实的一切初级象征,以此构成“世界的‘字母表’”,哲学家借助于这个“字母表”来辨认世界,读懂作为宇宙和包容所有象征的泛象征的现实。弗洛连斯基的理论对布尔加科夫和特鲁别茨基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外的俄国哲学传统与近代欧洲的理性哲学迥然相异,充满了对世界隐匿深层内容的纯内在、直觉和神秘主义理解。这种理解来源于以逻各斯为基础的东正教的观念,俄国哲学由此浸透了直觉。哲学家越过哲学同生活的距离,似乎想用双手去摸摸黑格尔的逻辑所探究的一切。不过,千万不要误解,他们绝非要从物质世界出发去研究生活和世界,因为他们认为万物的基原不是物质,而是超自然的精神和上帝。由这种基本的世界观生发出他们充满宗教神秘主义的半哲学半神学理论。其核心是理性应该服从信仰。在他们这里,哲学的任务即是把理性提高到信仰的水平。这种神秘主义的本质,即是靠宗教精神认识上帝的意志,进而获得对存在、大一统和人生活意义的本质的认识。无论是“完整的知识”,“有机理论”,还是象征主义,都充满了上述神秘主义。俄罗斯的哲学家们全凭这种神秘主义来构筑自己独具一格的本体论、认识论、人类学和社会学。他们所探讨的一切问题都与宗教思维的生与死、人的存在等永恒的问题密切相关。
  俄罗斯哲学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哲学家的研究方式,他们不去追求抽象的、纯理性的系统化,不诉诸概念和定义,而靠形象、象征,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直觉地、神秘主义地理解和认识世界。这种哲学摒弃了远离现实的抽象公式和体系,集中探索了人精神存在、他对上帝的态度、他在尘世的历史使命等问题,把希腊罗马“童年”赋予人类的关于真、善、美不可分割的思想与信仰、希望、爱这三合一的概念紧密联系起来,既作出了可贵的建树,也犯下了不容忽视的严重错误。
其他文献
6000年前,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苏美尔人建造了乌尔城,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随之诞生。考古发现,这座城市拥有完整的城墙、较为集中的居民聚居区,城市里还保留着大量耕地。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自此之后,“到城里去”,成了很多人的夢想和希望。  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自诞生之日起,城市的形态就和社会的变化紧密相连,这种变化,可能在乡村体现得并不明显——和城市相比
我40岁以后,失眠就上门来找我了。一个人长久地失眠,对夜晚会感到很恐慌,看到日落,暮色深沉,心事也凝重。  我被失眠这头怪兽囚禁在笼子里动弹不得。失眠已久,带乌青色的眼袋就会堆积起来,这岁月的缓缓垒叠,提前来临了。我本来长得也算慈眉善目,但失眠带来的疲惫和恍惚,让我的面相也被改变了。  在失眠的茫茫苦海里,我不是一个人在泅渡。老婆带我去一个张姓老中医那里求治,张老先生鹤发童颜,对我望闻听切诊治。在
相对于我爸妈他们那个年代,我们多了很多省时间的利器:做家务有洗衣机、洗碗机、微波炉、扫地机器人;我们不再写信寄信发电报,微信上几乎能搞定一切;更不用说还有快递外卖洗衣店等等。但为什么我们的时间,反倒更加不够用了?  我记得我爸妈那时候,有大块的时间读小说,织毛衣,串门,他们通身都呈现出一种不慌不忙的闲适,就像一个家底厚实的人,很少会有那种“不够用”的贫穷感,而我正相反。  也许是因为我们现在生活中
若说世间大美,那就一定是花的开、人的笑了。  花开是一种自然之美,在一棵棵绿色的生命经过了风风雨雨之后,它们便会盛开出自己的花朵,让人欢喜,让人艳羡,海子的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无数的人生出了开花的冲动——“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花朵,那就是发自内心的笑。  行走世间,有些人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就是笑不出来。当然,很多的人是笑着走过的。  无论你笑不笑,所经历的风雨和日月都是一样的,日月不会
旅至长沙,我走进橘子洲,感受橘子洲的迷人夜色。  静谧岳麓与喧嚣闹市隔江相望,其间一洲横亘江心,侍水而生,以橘为衣,凌波仙子般楚楚动人。与辛追、岳麓相比,长沙橘子洲的精神面貌显然要年轻朝气许多。然而,在长沙的历史长河中,橘子洲的历史也不算短,究其渊源,得追溯到晋惠帝永兴二年,那时沙洲因沙石长年累月堆积而成,四个不相连的小洲,分别为橘洲、织洲、誓洲、泉洲,至清时四洲渐靠拢,形成本洲,今又演变成一个两
三、“百团大战”与“五一大扫荡”  八路军走出太行山,在华北平原、山东建立根据地,扩充队伍,力量日趋壮大,成为敌后抗日战场的主力军。这是日本侵略者不能容忍的。一九三九年秋,多田骏任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他意识到日军“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华北将成为中共的天下”。他制订了“囚笼政策”,企图彻底摧毁华北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  所谓“囚笼政策”, 就是对根据地实施军事讨伐,大修铁路、公路和据点、碉堡 ,在平原
今天,很多大学在毕业季会有很多“告别创意”,譬如开辟“笑脸墙”,譬如荟萃“毕业照”,譬如喜晒“萌校长”,等等。所有这些创意,表达出来的都是莘莘学子对未来的信心。  其实,早在2007年,人们就看到过北京的“笑脸墙”。那一年,在北京朝阳公园内,一块长30米、贴有2008张笑脸的巨墙,曾感动无数游客。如果说那时制作“笑脸墙”是播撒喜迎奥运的气息,那么今天,大学“笑脸墙”、军营“笑脸墙”、乡镇“笑脸墙”
在一八 ○二年,法兰西学会 Serna)继续对这批文献进行了政(Institut national,Institut de France 治史的解读,便有了《共和国的的前身)发起了一次征文活动,题 动物:一七八九至一八 ○二,动目为 “对动物的处理方式残忍程 物权利的诞生》一书。度如何会影响公共道德?是否有 虽然在中国对动物史的研究必要对此立法? ”一八 ○四年, 刚刚起步,但在法国,动物史研学会
回到农村老家,就回到了童年。不管你在外面混成什么样,乡亲是不会叫你大名的,而是直呼小名。  农村人的小名往往冒着泥土的芬芳,有些还以“狗”“猪”来命名,譬如“贱狗”“狗剩”“阿狗”“阿猪”等等,甚至还以“毛坑”“毛坑板”来命名,实在不堪入耳。之所以会取这样粗陋的名字,还是因为老一辈人的传统习惯,认为小孩取的名字越贱越好,容易养活。  我父亲本来还有个哥哥,后来夭折了。父亲生下来后,为了好养活,就取
每次诵读李白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不禁总是想放慢节奏,试想在一般人不会停顿的地方打个歇,尽量让每一个字把被吟诗习惯掐断了的能量释放出来。比如,“故人西辞黄鹤楼”,偏不在辞字后边停顿,反而把西字拉得很长,念得“西”和“辞”两个字像断了线的风筝,分别飘向前后两头,让人听起来有点像是“故人西——辞黄鹤楼”一般。接下来,因为拉得长,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自然就不会来得那么快,节奏的悠缓仿佛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