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数学教育角度分析,“口算能力”不能称之为数学技能,而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应用素养,它不借助任何书面或具象的计算工具,是塑造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中笔者以小学低年级为研究对象,探索数学教学中口算能力培养的策略,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低年级;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要突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提高口算训练的重视程度。严格地说,“口算”是一種心算加口述的运算过程,即学生一边通过大脑计算形成数学逻辑,一边将运算过程表达出来,通过这种交替、配合训练,可以提升逻辑思维和语言活动的配合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口算能力训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笔算、简算、估算、速算等技巧掌握。同时,口算能力应用贯穿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尤其对高年级阶段应用题、四则混合运算有重要影响,如果学生口算能力不强,很可能从心理上产生学习抵触。
数学计算能力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基础,小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应该重视能力培养,提高脑、手、口、心在计算方面的协调性,在保障准确性的同时不断提高速度。笔者以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培养口算能力的方法。
1 直接切入、完成基础知识建构
随着建构理论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广泛应用、实践,其教育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认同。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展开知识建构的过程相对简单,有学生自身的数学积累很少,建构过程不宜太复杂,可以从基本的数字关系入手。在学前教育阶段,学生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阿拉伯数字以及加减乘数计算关系,利用这些资源循序渐进地展开口算训练,如1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乘数运算口算训练。
同时,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相关要求,小学阶段作为数学教育的“初始化”时期,基本知识概念的领会优先于内涵的理解。结合笔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本质上可以认为是将具象事物转移到脑海中,形成抽象事物,或者说是将实物关系转化为数字关系。
例如,在10以内的加减口算训练中,教师实现准备一些小球,通过分组的形式分发到学生手中,先让学生计算一下小球的总量,然后通过小球总量的变化来形成数字关系。具体开展过程为:首先,教师让学生一起“数”小球,确定总量为“10”,在黑板上记录数字“10”;其次,教师要求学生从小球总量中拿走3个,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拿走”的数字关系为“减法”,并在黑板上记录“10-”;再次,让学生确认拿走了几个?生回答:3个。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为“10-3”;最后,教师让学生数一数剩下的小球,让学生形成“剩下”为“等于号”关系,生回答:7个,教师在黑板上记录“10-3=7”。
通过直接切入的方式可以减少学生注意力分散,在极少知识积累的情况下完善基础知识建构,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 创设情景、数形结合辅助理解
小学数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并不复杂、内容并不深入,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分强调答案对错,而应该以应用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重心。特别是让学生掌握数字和实物、现实关系与计算关系的转化,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小学数学低年级以数字、数字计算、数形关系等为主要内容,便于利用情景教学法设计和引导。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将现实生活情景引入教学的模式,通常可以通过问题展开创设,如“10以内的减法”口算训练,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红过生日的时候请了小明、小刚两个好朋友,家里一共有十个棒棒糖,给了小明两个,给了小刚两个,小红还剩下几个棒棒糖?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情境创设,棒棒糖、生日等要素都是小学生喜欢的话题,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在情境教学法过程中,笔者不建议再利用实物(如小球、木棒等)加以演示,这样反而会造成思维分散注意力。让学生在兴趣力量的支撑下,通过口述直接在脑海中进行逻辑转化,教师可以辅助在黑板上进行记录“10-2-2”,最终形成完善的口算过程。
同时,数形结合的辅助应用也可以融入情景之中,但笔者偏向于更高难度的口算练习,如“凑十”“凑整”等,以弥补学生口算过程中的短时记忆不足。
3 激发兴趣、构建日常训练机制
小学低年级数学内容较少、结构简单,要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思维表象能力,只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利用时间效应从量变产生质变,因此可以构建日常训练机制。但相应地,大量练习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所以这一过程中还要结合兴趣激发。
(1)坚持课前练习。在每天的新课开始之前,通过口算训练可以减轻学生压力,缓和教学氛围。教师事先设计好一个问题或一组计算,利用2-3分钟的时间加以验证,结合奖惩机制来构建长效机制,例如连续一礼拜口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小红花”奖励,而对于稍差的同学给予“为大家唱首歌”的“惩罚”;从口算练习量上说,10-15道题较为适宜,且难度不能过高,题目设计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递进性。
(2)引入竞赛模式。每隔一段时间专门开设一堂课用来进行口算训练,将竞赛模式引入课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分组竞赛、个人竞赛等方式,每个参赛的对象分配一定题目,开始之后教师计时,考核标准分别是速度和正确率;其中,以正确率为获奖优先标准,但速度最慢的参赛对象取消获奖机会,这样可以有效地验证学生是否理解口算过程、原理。
总体而言,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口算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连续强化,并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将口算能力训练贯穿到整个小学阶段。
参考文献
[1]李万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J].学周刊,2016,05:146.
[2]李敬忠.小学低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培养探微[J].考试周刊,2016,55:79.
作者单位
四川省长宁县希望小学海锋分校 四川省长宁县 644300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低年级;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要突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提高口算训练的重视程度。严格地说,“口算”是一種心算加口述的运算过程,即学生一边通过大脑计算形成数学逻辑,一边将运算过程表达出来,通过这种交替、配合训练,可以提升逻辑思维和语言活动的配合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口算能力训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笔算、简算、估算、速算等技巧掌握。同时,口算能力应用贯穿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尤其对高年级阶段应用题、四则混合运算有重要影响,如果学生口算能力不强,很可能从心理上产生学习抵触。
数学计算能力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基础,小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应该重视能力培养,提高脑、手、口、心在计算方面的协调性,在保障准确性的同时不断提高速度。笔者以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培养口算能力的方法。
1 直接切入、完成基础知识建构
随着建构理论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广泛应用、实践,其教育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认同。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展开知识建构的过程相对简单,有学生自身的数学积累很少,建构过程不宜太复杂,可以从基本的数字关系入手。在学前教育阶段,学生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阿拉伯数字以及加减乘数计算关系,利用这些资源循序渐进地展开口算训练,如1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乘数运算口算训练。
同时,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相关要求,小学阶段作为数学教育的“初始化”时期,基本知识概念的领会优先于内涵的理解。结合笔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本质上可以认为是将具象事物转移到脑海中,形成抽象事物,或者说是将实物关系转化为数字关系。
例如,在10以内的加减口算训练中,教师实现准备一些小球,通过分组的形式分发到学生手中,先让学生计算一下小球的总量,然后通过小球总量的变化来形成数字关系。具体开展过程为:首先,教师让学生一起“数”小球,确定总量为“10”,在黑板上记录数字“10”;其次,教师要求学生从小球总量中拿走3个,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拿走”的数字关系为“减法”,并在黑板上记录“10-”;再次,让学生确认拿走了几个?生回答:3个。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为“10-3”;最后,教师让学生数一数剩下的小球,让学生形成“剩下”为“等于号”关系,生回答:7个,教师在黑板上记录“10-3=7”。
通过直接切入的方式可以减少学生注意力分散,在极少知识积累的情况下完善基础知识建构,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 创设情景、数形结合辅助理解
小学数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并不复杂、内容并不深入,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分强调答案对错,而应该以应用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为重心。特别是让学生掌握数字和实物、现实关系与计算关系的转化,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小学数学低年级以数字、数字计算、数形关系等为主要内容,便于利用情景教学法设计和引导。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将现实生活情景引入教学的模式,通常可以通过问题展开创设,如“10以内的减法”口算训练,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红过生日的时候请了小明、小刚两个好朋友,家里一共有十个棒棒糖,给了小明两个,给了小刚两个,小红还剩下几个棒棒糖?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情境创设,棒棒糖、生日等要素都是小学生喜欢的话题,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在情境教学法过程中,笔者不建议再利用实物(如小球、木棒等)加以演示,这样反而会造成思维分散注意力。让学生在兴趣力量的支撑下,通过口述直接在脑海中进行逻辑转化,教师可以辅助在黑板上进行记录“10-2-2”,最终形成完善的口算过程。
同时,数形结合的辅助应用也可以融入情景之中,但笔者偏向于更高难度的口算练习,如“凑十”“凑整”等,以弥补学生口算过程中的短时记忆不足。
3 激发兴趣、构建日常训练机制
小学低年级数学内容较少、结构简单,要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思维表象能力,只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利用时间效应从量变产生质变,因此可以构建日常训练机制。但相应地,大量练习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所以这一过程中还要结合兴趣激发。
(1)坚持课前练习。在每天的新课开始之前,通过口算训练可以减轻学生压力,缓和教学氛围。教师事先设计好一个问题或一组计算,利用2-3分钟的时间加以验证,结合奖惩机制来构建长效机制,例如连续一礼拜口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小红花”奖励,而对于稍差的同学给予“为大家唱首歌”的“惩罚”;从口算练习量上说,10-15道题较为适宜,且难度不能过高,题目设计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递进性。
(2)引入竞赛模式。每隔一段时间专门开设一堂课用来进行口算训练,将竞赛模式引入课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分组竞赛、个人竞赛等方式,每个参赛的对象分配一定题目,开始之后教师计时,考核标准分别是速度和正确率;其中,以正确率为获奖优先标准,但速度最慢的参赛对象取消获奖机会,这样可以有效地验证学生是否理解口算过程、原理。
总体而言,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口算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连续强化,并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将口算能力训练贯穿到整个小学阶段。
参考文献
[1]李万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J].学周刊,2016,05:146.
[2]李敬忠.小学低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培养探微[J].考试周刊,2016,55:79.
作者单位
四川省长宁县希望小学海锋分校 四川省长宁县 6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