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初中语文教学的妙招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len4h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使他们在探究中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而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能够更上一层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执行新课标提出的探究式学习呢?我从下列三个方面去做,几年下来,收到了颇为不错的效果。
  
  一、探究,要鼓励学生辩论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初中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状态告诉我们,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还是从兴趣出发的。为了使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并积极投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甚至是辩论,因为通过辩论,错误的将逐渐去除,而正确的也会在辩论中渐渐地浮出水面。如果跟接受式学习比较,通过辩论得出的答案学生会记忆得相当牢固,经久不忘;而接受式学习,有的学生假如没有经过自己的咀嚼和消化,是很容易遗忘的。
  我曾经跟学生一起探讨过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两个人物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真实姓名。一个是孔乙己,一个是杨二嫂。孔乙己作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人物居然没有自己的姓名,那名字,还是“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杨二嫂也卖了这么多年的豆腐,怎么也没有自己的姓名,还借用着她男人的名字,后面加了个嫂字。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但觉得这个问题好像太深,难以找到一个切入角度。我先让大家再读课文,深入领会课文的主旨和内涵,然后就鼓励说:不管你有什么想法,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只要你能勇敢地讲出来就好。讨论随即步步热烈起来。到最后,好多学生的发言都针对了前面同学的观点,一场辩论就此展开。通过辩论,大家的答案也趋向统一,知道了鲁迅这样做不是他的疏忽,而是有其深意的。
  
  二、探究,要敢于挑战名篇
  
  我认为,探究式学习要消除学生的一种心理障碍,那就是不要盲目地迷信古人,名人。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古人和名人,更不是说古人名人有这样那样的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经常这样坦言:老师仅仅是比你们大了几岁,比你们多学了一点儿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话句句是真理,当你们发现老师讲课有错误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指出来,也给老师一个纠正的机会。同样,你们学习的语文课本中也可能有点小问题,只要你们认为是错的,就立刻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从此,班级的语文学习便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敢于挑战老师,敢于挑战名篇。
  刘绍棠是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钱钟书这样评论过刘绍棠的作品:“阅读欣赏刘绍棠的小说,就好比坐在各种名贵佳肴样样俱全的盛大宴会的餐桌旁边,每样菜都吸引你吃,使你不知如何下筷才好。”北大中文系教授段宝林认为刘绍棠的文笔在中国作家中少有。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收录在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是一篇反映大运河过年民俗喜庆气氛的散文。我在备课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句子: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讲授时我没有先介绍刘绍棠其人,而是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把这个句子交给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杀猪宰羊的哀鸣,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猪羊的哀鸣,二是人们的哀鸣。但作家显然不是指喜气洋洋过春节的人们。此句改成被动句就不会有歧义了: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猪羊被宰杀的哀鸣。后来我就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大作家刘绍棠。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指出的不仅是刘绍棠的文章的瑕疵,还有我们教材编辑的一时疏漏。
  学生们在我讲《苏州园林》时也在习题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微瑕:
  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四个排比的句子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
  有学生指出,这是一个排比,不是四个,“这四个排比”应改为:这组排比的四个句子。
  
  三、探究,要主张学生合作
  
  在当前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学会探究和创新显得特别重要。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最为缺乏的,也是最需要强调的,而探究和创新离不开合作,这一点,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更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中大力地施行和推广。
  到了初三总复习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每周开设一堂作文专题讲座。有一次我的讲座题目是:课文题目大置换。旨在针对中考话题作文的自拟题目,提高学生的拟题技巧。要求:前后桌为一讨论小组,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寻找一个较好的答案。讨论题:将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曹刿论战》等篇目更换标题,并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将《多收了三五斗》改成《农民丰收了》、《粜米的风波》、《丰年农民苦》;有的将《我的叔叔于勒》换成《于勒——我的叔叔》、《我眼中的于勒》;有的将《童年的朋友》换成《我的祖母》;有的将《曹刿论战》换成《长勺之战》、《齐鲁之战》等等。但是换来换去,没有一个比课文题目更理想的。通过这样深入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作家的定题艺术,为学生自拟题目寻找了新颖的角度。
  探究式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剂良方。如能天天运用,定能使教学产生良性循环,学生也受益匪浅。
其他文献
为适应现代人多层次多维度的审美需求,“史诗性”诗歌在美学形态方面的设计与创建,既承接了经典“史诗”的某些主要特征又有所创新.除了他们所共有的“崇高”这一主要美学品
翻开我国浩繁的文学史,诗歌这一文学明珠时刻住闪耀着她邢特有的熠熠光彩。从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集几个朝代诗歌创作精华的《诗经》到千古流传到处吟诵的大唐诗歌,再到
冬春期,有些小儿十天半月就有一次感冒发烧;令年轻父母烦恼不安.原来这便是冬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由于小儿的免疫功能正处于一个生长发育的未成熟阶段,而首当其冲是呼吸道,因
期刊
红枣木耳汤原料:红枣10枚,黑木耳15克,冰糖适量.制法:a)将红枣冲洗干净,用清水漫泡约2小时后捞出,剔去枣核.黑木耳用清水泡发,摘洗干净.b)把红枣、黑木耳故入汤盆内,加入适量
期刊
期刊
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作于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词前小序为:“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
古文学习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可以削弱,这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争论点。《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答案:适度强化古诗文阅读,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这就决定了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一是传承中国文化,二是形成文化积淀。  有了这样的目的,试想,古文学习能削弱吗?显然是不能的,不仅不能,还应该增加。既然古文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学好文言文呢?古文学习是中学生的一大难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对孪生小姐妹走进了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回来对母亲说那里是个坏地方!另一个跑回来却说那里是个好地方!问及原因,前一个孩子说那里的每一朵花下面都有刺,后一个孩子却说因为那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大千世界,芸芸万物, 都是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就如我们作文的批改。“精批细改”,教师就成了进玫瑰园的第一个小姑娘,学
期刊
在中国古代绚丽多姿的文学花园里.送别题材的作品就像一枝美丽的奇葩格外引人注目。这类文学作品。运用特定的情景表达.营造浓浓的送别氛围,或写实,或想象,或寄托,把人物离别的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