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体育耐力训练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耐力是体育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包含学生体能上的耐力,而且还包括意志品质方面的“耐力”。体力耐力和心理耐力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素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综合把握——本文结合体育耐力训练的实践,对如何落实和把握初中生的耐力训练,进行了一些整理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耐力;思考
  “耐力”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养。在体育方面,耐力是其核心素养之一。那么,对初中生的耐力素养训练,体育教师应怎样把握,又应怎样操作呢?本文结合教学,对“耐力”培养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 体育耐力素质的分类
  耐力是一种素质和品质,理论上说,它是指人在长时间工作、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有些教师把“耐力”单纯视为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这是不科学的——对体育教学来说,我们现在强调综合素养培养,那么,“耐力”就不能只在体能上,而是将之作为一个系统的素质教育目标来落实。通常,基于体育的“耐力”培养应包括三个方面,即,心肺功能持续力、肌肉力量抗疲劳力以及意志品质的坚韧度。前两个方面可以归为体能耐力,后一个方面可以称为心理耐力。
  体能耐力和心理耐力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素养,学生体能耐力的增长会提升他的意志品质强度,而意志品质的强化又反过来使其体能耐力训练更有效果。所以,有些教师只关注体能耐力,而忽视心理耐力,是不合适的。虽然说,在体育课培养学生耐力的主要形式就是体能训练,但教师有没有心理培养的意识,对能否落实教育目标有很大影响。
  再细化一些,体能耐力又按心肺代谢特征或时间长度可分为三种:有氧耐力(长时间耐力)、混氧耐力(中等时间耐力)和无氧耐力(短时间耐力)——不同耐力类型对肌肉、心肺以及心理的要求不同。因而,把握好耐力的类型,对我们科学组织教学训练具有纲领性作用。
  二、 耐力训练的几个注意
  第一,体育课训练耐力要有明确出发点和目的性。就是说,体育教师组织耐力训练要有一个规划设计。如,通过什么项目、什么形式来训练耐力,要达到什么样的强度和标准。千万不能在体育教学中临时起意,本来是要训练体育技巧的,教着教着突然就想,顺便也练一下耐力吧。这样,整个教学节奏就会被打乱,可能是技巧没教好,耐力体能也没成效。
  第二,注意循序渐进、科学适度。耐力训练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特别是体能方面的耐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不能试图一次性解决问题,而是有规划地,逐渐提升训练强度,最终达到目标强度。如果突击性耐力训练,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可能会给学生身体或心理上造成伤害。
  第三,要注意心理引导。耐力训练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不仅是需要体能,而且要有足够的心理耐力支撑和心理准备。在进行耐力训练前,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耐力训练的目标,鼓励他们坚持下来。也应该科学地告诉学生:耐力训练有个突破点,当训练强度达到一个极值的时候,不是越来越痛苦,而是会因肌肉的机械性适应而变得相对轻松。学生预先懂得这个道理后,对他们能够坚持下来是有心理支撑作用的。
  三、 耐力训练的操作策略
  第一,是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和抵制心理。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比较喜欢娱乐性、技巧性的项目,而一听到要进行耐力训练,就会产生极强的负面情感。对于这个现象,教师可以做两个工作:一是要强化心理引导,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耐力训练的积极作用,并引导他们提升思想意志品质。二是要教他们掌握身体恢复的方法。很多学生对耐力训练感到恐惧,其实还不在于当时训练的艰苦,而在于对训练后肌肉酸痛的后怕——每次训练后,总会有三到四天肌肉痛,那种感觉当然不爽。所以,教师一是要教他们训练前正确热身,另一方面,也教他们一些训练后自我按摩放松肌肉、冷敷热敷、饮食调理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恢复。这对他们克服恐惧心理有极大帮助。
  第二,是要注重技术指导。有些教师认为耐力训练和技术教学是两个不同的工作,其实不然。体育活动其实都是技术和体能的综合应用,耐力训练也是如此,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技术,可能会造成运动伤害,更主要的是对他们参与训练的情感有负面影响。比如,学生在没有掌握跑步姿态控制和呼吸调整的情况下,當跑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呼吸混乱供氧不足、姿态偏斜发力效率低下的问题。这样,反而会加大体力消耗,越跑越累、越没信心。所以,教师多教学生一些规范的技巧,让他们学会控制呼吸、始终保持正确的姿态,使体能发挥出最好的效率,使他们能在同样体力消耗的情况下跑得更远、坚持时间更长。这对提升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有很大帮助。
  总之,初中生体育耐力训练不仅是一个体能“打磨”的过程,更是一个综合性的体育素质培养过程。教师需要对耐力素质的目标和类别进行有效把握,在这个基础上,依据学情,有规划、有目标、有策略地科学组织实施。这样才能保证初中生耐力素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永红.初中学生如何进行耐力训练[J].都市家教月刊,2017(3).
  [2]竺建水.初中学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的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1).
  作者简介:
  曾亚楠,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泸州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指导方针以来,全国各地纷纷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而金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教学中学生厌学的尴尬的境地。本文拟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结构特点,采用多种策略变学生不愿学为想学,主动学习。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法;处理教材;课堂设计  当下,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纠结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
摘 要:童话故事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通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升语文水平。因此,就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童话具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与儿童天马行空的特点所符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重视童话教学,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大力培养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渗入教育领域,使其与小学作文教学整合成为必然。运用信息技术采取“创设情境→指导观察→表象形成→思维发展→语言训练→协作学习→评议提高”的过程进行教学,能促进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作文教学中把学生主动探究与教师的科学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文教
考察管理学对管理能力的研究进展对于与其高度相关的治理能力理论构建有着重要意义。管理能力的核心要素对治理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通约性和共同效力。有选择地引入其关键变量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用了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语文《课标》中指出,低年级识字要求“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阅读的基础。  关键词:识字教学;灵活多样;识字方法  随着新课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明显增多,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识字并记得牢固,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低年级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打开识字的大门。原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说过:“汉语教学有个教学方法问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