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考试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文言基础与文化涵养越来越薄弱,学生越来越害怕文言文。而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的,因此,对于文言文教学法作一些新的探索确有必要。结合笔者多年文言文教学经验与高考文言文备考体会,我们提出了“文言文‘三读’教学法”:粗读、猜读、讲读。只要我们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好这“三读”法,就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又能提高学生高考文言文的解题能力。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法很好地把教学与高考结合起来了,找到了文言文教学的支撑点与平衡点。
“一读”即粗读,学生从宏观上大体掌握文段基本内容的教学阶段。拿到一篇新的课文,学生应该首先把课文大声地朗读三遍,从宏观上整体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意思,粗读时不一定要求学生对文章有深透的了解,但一个大概的理解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高考中,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意思的能力对于考生应考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只有我们整体把握文言文选段,基本了解文段的大致内容,才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与能力,并且在高考中养成一种宏观把握选段的习惯。有些学生在常规教学中就养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文言文解题习惯,解题时只注重小的字词句知识,因此答题的速度与准确度都不高。所以应该迫使学生养成宏观把握文言选段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就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粗读就是这一教学思想的具体运用。在粗读的时候,学生不要看课文下面对一些难解的字词句意思的注解,对于不认识或者读不准的字音,当然可以参照下面的注释校准,因为字音对于学生来讲,第一遍识记外印象非常重要,如果开始字音识记模糊,学生在后面的教学中也可能难以准确。也就是说,粗读要解决的问题是两点:读准字音;整体上了解文意。
二读即“猜读”,就是在粗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内容字字句句落实的自主学习阶段。如果有些不能够理解的字词与语法现象,学生不必急于参照资料而把问题弄得水落石出,我们提倡对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进行大胆地猜测。这样就能够既克服学生面对文言文害怕的心理,又能提高学生解答高考题的能力。
虽然,这个教学过程看不出课堂教学的井然有序与优质高效,也看不出课堂教学的雍容华贵与富丽堂皇,但是,这个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文言文能力非常重要,而这个教学过程,往往被老师代替了。学生读了几遍课文之后,老师就开始了事无巨细地讲解,学生对着课文把教师讲解的内容一点点地记录下来。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知识与技巧的教学层面,强调精讲精练,反反复复地对一个个知识点事无巨细地讲解,对一个个解题技巧反反复复地咀嚼,然后把这一个个知识点、这一个个技巧“硬塞”给学生。事实上,这种方法把学生训练成了知识的接受器、能力的畸型者。许多教师以为把知识嚼得越细学生接受的东西越多,解题的技巧钻研得越精妙学生解题的能力越强。事实上,教师用这种方法进行常规教学与培养考生应考能力是对考生能力的弱化。
其实,教师应尽可能给足学生学习过程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渗透自身的情感体验,理性思索,艰辛探索,这样,才能把知识化为学生的能力,把技能化为解题的灵性。而文言文教学的悲哀是教师代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教学的短期效益,把学生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一环给替代了,也就是把猜读的教学过程给代替或者减省了,这就是现代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病根。笔者以为猜读教学就是过程教学法最重要的体现,过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融入考生自我体验,自身感悟,独立探索而形成的一种解题能力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常规教学与高考备考训练都非常重要。
三读即“讲读”,也就是在猜读的基础上,教师对必要的知识点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深透讲解的教学阶段。我们姑且把“粗读”、“猜读”的学习阶段叫做自主研究性学习阶段,许多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教师如果讲得出神入化,学生如果听得凝神屏气,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非常重要。或许可以说,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水平的重要教学阶段就是教师的讲解。
教师讲解应注意如下几个基本的要求:一者要讲出深度与厚度。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拜感,如果学生真正喜欢老师的讲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有长足的提升,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主要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熏陶,而这种熏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主要来自于老师的授课艺术,也就是说,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多变的教学艺术,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撞击学生心灵魂的,所以教师在“讲读”的过程中要显示出教师扎实的专业水平与独特的个性魅力,教师对“讲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二者,教师在“讲读”的过程中,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但也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高考应考的实际情况,高中文言文教学一定要注重讲求字字句句落实,只有日积月累扎扎实实地夯实基本功,在高考中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三者,对高中学生讲读不能太死板,因为高中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宽,接受新鲜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在讲文言文的时候,引进训诂学、汉字学、音韵学等知识,也许可以开启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与学习的门径,但不能讲得太深,而只是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万仲永,教师,现居湖北建始。
“一读”即粗读,学生从宏观上大体掌握文段基本内容的教学阶段。拿到一篇新的课文,学生应该首先把课文大声地朗读三遍,从宏观上整体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意思,粗读时不一定要求学生对文章有深透的了解,但一个大概的理解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高考中,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意思的能力对于考生应考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只有我们整体把握文言文选段,基本了解文段的大致内容,才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与能力,并且在高考中养成一种宏观把握选段的习惯。有些学生在常规教学中就养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文言文解题习惯,解题时只注重小的字词句知识,因此答题的速度与准确度都不高。所以应该迫使学生养成宏观把握文言选段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就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粗读就是这一教学思想的具体运用。在粗读的时候,学生不要看课文下面对一些难解的字词句意思的注解,对于不认识或者读不准的字音,当然可以参照下面的注释校准,因为字音对于学生来讲,第一遍识记外印象非常重要,如果开始字音识记模糊,学生在后面的教学中也可能难以准确。也就是说,粗读要解决的问题是两点:读准字音;整体上了解文意。
二读即“猜读”,就是在粗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内容字字句句落实的自主学习阶段。如果有些不能够理解的字词与语法现象,学生不必急于参照资料而把问题弄得水落石出,我们提倡对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进行大胆地猜测。这样就能够既克服学生面对文言文害怕的心理,又能提高学生解答高考题的能力。
虽然,这个教学过程看不出课堂教学的井然有序与优质高效,也看不出课堂教学的雍容华贵与富丽堂皇,但是,这个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文言文能力非常重要,而这个教学过程,往往被老师代替了。学生读了几遍课文之后,老师就开始了事无巨细地讲解,学生对着课文把教师讲解的内容一点点地记录下来。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知识与技巧的教学层面,强调精讲精练,反反复复地对一个个知识点事无巨细地讲解,对一个个解题技巧反反复复地咀嚼,然后把这一个个知识点、这一个个技巧“硬塞”给学生。事实上,这种方法把学生训练成了知识的接受器、能力的畸型者。许多教师以为把知识嚼得越细学生接受的东西越多,解题的技巧钻研得越精妙学生解题的能力越强。事实上,教师用这种方法进行常规教学与培养考生应考能力是对考生能力的弱化。
其实,教师应尽可能给足学生学习过程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渗透自身的情感体验,理性思索,艰辛探索,这样,才能把知识化为学生的能力,把技能化为解题的灵性。而文言文教学的悲哀是教师代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教学的短期效益,把学生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一环给替代了,也就是把猜读的教学过程给代替或者减省了,这就是现代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病根。笔者以为猜读教学就是过程教学法最重要的体现,过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融入考生自我体验,自身感悟,独立探索而形成的一种解题能力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常规教学与高考备考训练都非常重要。
三读即“讲读”,也就是在猜读的基础上,教师对必要的知识点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深透讲解的教学阶段。我们姑且把“粗读”、“猜读”的学习阶段叫做自主研究性学习阶段,许多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教师如果讲得出神入化,学生如果听得凝神屏气,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非常重要。或许可以说,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水平的重要教学阶段就是教师的讲解。
教师讲解应注意如下几个基本的要求:一者要讲出深度与厚度。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拜感,如果学生真正喜欢老师的讲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有长足的提升,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主要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熏陶,而这种熏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主要来自于老师的授课艺术,也就是说,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多变的教学艺术,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撞击学生心灵魂的,所以教师在“讲读”的过程中要显示出教师扎实的专业水平与独特的个性魅力,教师对“讲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二者,教师在“讲读”的过程中,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但也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高考应考的实际情况,高中文言文教学一定要注重讲求字字句句落实,只有日积月累扎扎实实地夯实基本功,在高考中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三者,对高中学生讲读不能太死板,因为高中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宽,接受新鲜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在讲文言文的时候,引进训诂学、汉字学、音韵学等知识,也许可以开启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与学习的门径,但不能讲得太深,而只是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万仲永,教师,现居湖北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