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身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从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而将课本实验与身边资源的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知识,感悟理论,掌握过程,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利用,资源,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学科的优越性,将课堂教学与日常实践活动中的生物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实验课的教学尤为如此,实验室里的资源让学生感觉有些呆板,没有活性,有一些深奥,理解困难。为了改变教学的这一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将学生带出课堂,利用校园及其周边的生物资源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究。现就有关做法逐一展开分析。
1.利用校园资源让学生认识身边生物
对于农村学生来讲,虽然有较多的时间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的机会,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对于身边动植物的观察能力仍较欠缺;初一学生的知识面窄,理解能力较差没有老师的引导,很难自己独立完成对新事物的认识;将动植物标本带进教室,学生的认识也很局限。另外现在的学校教育,安全工作是第一责任,哪位老师都不敢轻易将学生带出校外进行教学研究。在这种前提和现状下,为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我对校园内的所有植物资源进行了梳理,可找到二十多种植物,有8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十几种绿化植物。完全能够满足初中的教学需求,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根据教学要求,我设计了调查表,准备了放大镜,小土铲,修枝剪等工具,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并作出总结。虽然一节课的时间很短,但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不但在调查中认识了植物的名称,而且还通过交流了解了一些植物的特性,栽植知识。不但了解了植物的地上部分也了解了植物根系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的生长情况。在临近下课时各小组将调查的情况一一汇报,我再及时的予以总结,即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掌握了调查研究方法及其过程,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了课堂上不能得到的快乐。
2.利用校园地,探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我们学校不但绿化面积大,而且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学校为每个班级都专门开辟了一块校园地,这正好可以被生物学科所利用,如在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我专门安排一节课带领学生在校园地里对树荫下的草坪及树冠外的草坪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找出这些绿化草坪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树木对草坪生长的影响,同时,也通过对草坪下土壤与空地土壤的湿度和颜色进行对比观察,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并总结产生这种不同点的原因。另外,还在班级内部开展了挖蚯蚓比赛,将学生分成了两组,第一组在草坪下挖,第二组在空地里挖。结果第一组挖的数量是第二组的五倍,这正有力的证明了不同生物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而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物间的影响作用展开了讨论。有些同学还在周末时间主动的对其周围的各种生物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结论。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理解了知识,免除了大量背诵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3.利用农业资源探究种子、植物相关特性
农村学生对于常见的小麦、玉米、豆类植物的了解相对较多,如果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长,将农村常见的这些资源引进课堂,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会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中,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首先让学生交流讨论家中长豆芽的过程,豆芽的生长都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再开展长豆芽比赛,在学长豆芽的过程中,做好管理的过程记录,记录使用的种子数量,种子发芽的时间,胚根、胚芽的发育的先后顺序,速度,浇水次数,浇水时间,浇水量,发芽率等等。一周后老师再进行评价,总结。
在长豆芽比赛后,利用已有的豆芽,紧接着再让学生观察根的生长特点,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开花结果情况,化的机构等等,整个学期可以说让学生都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都过,通过学生对植物整个生长过程的探究,加上老师适时渗透的将相关理论知识,学生便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汲取知识。老师也省去了无休止的督促和检查,使得整个教学环节在和谐的氛围中有序推进。
作为课改环境下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但主导者仍是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快乐学习是考验老师适应新形式教学环境的重要指标,以上点滴经验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认识,以求与广大同仁做一交流和探讨,汲取众家之长,有效促进农村中学生物学的教学。
【关键词】利用,资源,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学科的优越性,将课堂教学与日常实践活动中的生物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实验课的教学尤为如此,实验室里的资源让学生感觉有些呆板,没有活性,有一些深奥,理解困难。为了改变教学的这一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将学生带出课堂,利用校园及其周边的生物资源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究。现就有关做法逐一展开分析。
1.利用校园资源让学生认识身边生物
对于农村学生来讲,虽然有较多的时间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的机会,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对于身边动植物的观察能力仍较欠缺;初一学生的知识面窄,理解能力较差没有老师的引导,很难自己独立完成对新事物的认识;将动植物标本带进教室,学生的认识也很局限。另外现在的学校教育,安全工作是第一责任,哪位老师都不敢轻易将学生带出校外进行教学研究。在这种前提和现状下,为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我对校园内的所有植物资源进行了梳理,可找到二十多种植物,有8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十几种绿化植物。完全能够满足初中的教学需求,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根据教学要求,我设计了调查表,准备了放大镜,小土铲,修枝剪等工具,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并作出总结。虽然一节课的时间很短,但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不但在调查中认识了植物的名称,而且还通过交流了解了一些植物的特性,栽植知识。不但了解了植物的地上部分也了解了植物根系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的生长情况。在临近下课时各小组将调查的情况一一汇报,我再及时的予以总结,即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掌握了调查研究方法及其过程,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了课堂上不能得到的快乐。
2.利用校园地,探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我们学校不但绿化面积大,而且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学校为每个班级都专门开辟了一块校园地,这正好可以被生物学科所利用,如在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我专门安排一节课带领学生在校园地里对树荫下的草坪及树冠外的草坪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找出这些绿化草坪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树木对草坪生长的影响,同时,也通过对草坪下土壤与空地土壤的湿度和颜色进行对比观察,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并总结产生这种不同点的原因。另外,还在班级内部开展了挖蚯蚓比赛,将学生分成了两组,第一组在草坪下挖,第二组在空地里挖。结果第一组挖的数量是第二组的五倍,这正有力的证明了不同生物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而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物间的影响作用展开了讨论。有些同学还在周末时间主动的对其周围的各种生物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结论。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理解了知识,免除了大量背诵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3.利用农业资源探究种子、植物相关特性
农村学生对于常见的小麦、玉米、豆类植物的了解相对较多,如果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长,将农村常见的这些资源引进课堂,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会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中,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首先让学生交流讨论家中长豆芽的过程,豆芽的生长都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再开展长豆芽比赛,在学长豆芽的过程中,做好管理的过程记录,记录使用的种子数量,种子发芽的时间,胚根、胚芽的发育的先后顺序,速度,浇水次数,浇水时间,浇水量,发芽率等等。一周后老师再进行评价,总结。
在长豆芽比赛后,利用已有的豆芽,紧接着再让学生观察根的生长特点,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开花结果情况,化的机构等等,整个学期可以说让学生都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都过,通过学生对植物整个生长过程的探究,加上老师适时渗透的将相关理论知识,学生便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汲取知识。老师也省去了无休止的督促和检查,使得整个教学环节在和谐的氛围中有序推进。
作为课改环境下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但主导者仍是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快乐学习是考验老师适应新形式教学环境的重要指标,以上点滴经验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认识,以求与广大同仁做一交流和探讨,汲取众家之长,有效促进农村中学生物学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