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具体实施分层教学,十分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每个同学才能的目的,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 信息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使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旨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其能力所能达到的知识,让其尝试成功的喜悦。而因材施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才能的目的,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首先对学生分层,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全班约1/3的学生来说,完全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新知识;还有约1/3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老师适当的点拔或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也能顺利掌握新知识;最多只有约1/3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这部分学生,我们暂且称之为“学困生”。通过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应的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重新编排座位如图:ACBB。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采取 “模糊”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差生,哪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
然后,我在信息技术“班 班 通”教学环境下,从数学课件分层设计、辅导分层和检测分层等三个方面探究数学分层教学:
一、数学课件分层设计
1、分层复习回顾
在前置性学习中设计复习题时设置难、中两类,难题由B类学生回答,中等题目由C类学生回答;设计预习自学题目时设置中、易两类,中等题目由B类学生回答,易等题目由C类学生回答;A类学生负责辅导或监督或鼓励B、C两类学生的学习。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分层
根据分层教学目标,我们对学生实施了分层提问,依据学生智力水平的不同,让学生解决自己能解决或是可能解决的问题,依据学生智能发展情况,学习风格的不同,让学生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知识、能力及多元智能发展情况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异步教学,使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得了”,达到群体教学和分层个别教学的和谐统一。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的优势,把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执教者把同一教学内容设计成A、B、C三个不同的学习方案,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A方案适合学困生,在这个方案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很多的帮助提示,可以引领着学生学习;B方案“扶中带放”,适合中等生,通过电脑引导学生尝试、讨论、发现、总结;C方案适合学优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引导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对于视觉空间智能强的同学充分利用想象、图片、色彩来教学,引导学生的视觉性活动,鼓励学生用画图、制表来表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巩固练习分层
练习分层就是反馈练习的设计和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在练习的编排上努力突出层次性,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自由选题练习:学优生可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深化题,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生可完成适量的巩固练习题,学困生可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加强基本功训练,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高层次练习冲刺,逐步缩小差距
练习分层,每节课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第一层次基础练习,全班统一要求,重点辅导后进生,过好模仿练习这一关;第二层次,变式练习或简单的综合练习,要求B类和A类学生掌握,这类题重点指导B类学生,也鼓励C类学生尝试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第三层次提高题,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求A类学生多思考、多练习,也鼓励B类学生做一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
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是形成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运用多媒体演示可以很快在例题的基础上改动。
4、分层总结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多元智能主张的评价宗旨是:以评价促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发展自身的优势智能,弥补弱势智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充分的个性发展。
我们力争通过这种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以教师、家长、信息技术工具评价为辅的,多层次、立体式的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布置作业
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三类难度不同的题目,要求各层次学生必须完成对应层次的作业。布置作业主要以基础题和综合题为主,若有时间在黑板出一、两题思考题作为附加题,主要让A类学生选做,也鼓励B、C层学生做中、高等难度的题目,但要保证质量
二、分层辅导
课堂教学中,班级人数多,“学困生”也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根本无暇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于是,让“学优生”当“助教”帮老师辅导“学困生”。主要做法是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双向选择“助教”和“学生”,数学课上,“助教”和“学生”同坐一桌,一般情况下,由“助教”完成学习任务后负责检查、辅导其“学生”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说解题思路。为了增强“助教”的责任感,体现其“助教”的价值,开学初要给“学困生”订成绩指标,学期结束时,如达到指标,“助教”和“学生”共同受奖。这个活动的开展,给“学优生”搭建了发挥长处,展示才能的平台,后进生亦从中受益,不仅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我们要实施分层辅导。分层辅导的目的之一是查漏补缺,完成教学目标;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促使其优势智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分层辅导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可以是学生间的互相辅导;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及时评价反馈功能对学生实施辅导帮助。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辅导的方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 信息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使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旨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其能力所能达到的知识,让其尝试成功的喜悦。而因材施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才能的目的,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首先对学生分层,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全班约1/3的学生来说,完全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新知识;还有约1/3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老师适当的点拔或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也能顺利掌握新知识;最多只有约1/3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这部分学生,我们暂且称之为“学困生”。通过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应的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重新编排座位如图:ACBB。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采取 “模糊”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差生,哪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
然后,我在信息技术“班 班 通”教学环境下,从数学课件分层设计、辅导分层和检测分层等三个方面探究数学分层教学:
一、数学课件分层设计
1、分层复习回顾
在前置性学习中设计复习题时设置难、中两类,难题由B类学生回答,中等题目由C类学生回答;设计预习自学题目时设置中、易两类,中等题目由B类学生回答,易等题目由C类学生回答;A类学生负责辅导或监督或鼓励B、C两类学生的学习。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分层
根据分层教学目标,我们对学生实施了分层提问,依据学生智力水平的不同,让学生解决自己能解决或是可能解决的问题,依据学生智能发展情况,学习风格的不同,让学生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知识、能力及多元智能发展情况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异步教学,使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得了”,达到群体教学和分层个别教学的和谐统一。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的优势,把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执教者把同一教学内容设计成A、B、C三个不同的学习方案,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A方案适合学困生,在这个方案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很多的帮助提示,可以引领着学生学习;B方案“扶中带放”,适合中等生,通过电脑引导学生尝试、讨论、发现、总结;C方案适合学优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引导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对于视觉空间智能强的同学充分利用想象、图片、色彩来教学,引导学生的视觉性活动,鼓励学生用画图、制表来表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巩固练习分层
练习分层就是反馈练习的设计和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在练习的编排上努力突出层次性,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自由选题练习:学优生可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深化题,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生可完成适量的巩固练习题,学困生可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加强基本功训练,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高层次练习冲刺,逐步缩小差距
练习分层,每节课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第一层次基础练习,全班统一要求,重点辅导后进生,过好模仿练习这一关;第二层次,变式练习或简单的综合练习,要求B类和A类学生掌握,这类题重点指导B类学生,也鼓励C类学生尝试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第三层次提高题,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求A类学生多思考、多练习,也鼓励B类学生做一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
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是形成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运用多媒体演示可以很快在例题的基础上改动。
4、分层总结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多元智能主张的评价宗旨是:以评价促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发展自身的优势智能,弥补弱势智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充分的个性发展。
我们力争通过这种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以教师、家长、信息技术工具评价为辅的,多层次、立体式的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布置作业
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三类难度不同的题目,要求各层次学生必须完成对应层次的作业。布置作业主要以基础题和综合题为主,若有时间在黑板出一、两题思考题作为附加题,主要让A类学生选做,也鼓励B、C层学生做中、高等难度的题目,但要保证质量
二、分层辅导
课堂教学中,班级人数多,“学困生”也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根本无暇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于是,让“学优生”当“助教”帮老师辅导“学困生”。主要做法是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双向选择“助教”和“学生”,数学课上,“助教”和“学生”同坐一桌,一般情况下,由“助教”完成学习任务后负责检查、辅导其“学生”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说解题思路。为了增强“助教”的责任感,体现其“助教”的价值,开学初要给“学困生”订成绩指标,学期结束时,如达到指标,“助教”和“学生”共同受奖。这个活动的开展,给“学优生”搭建了发挥长处,展示才能的平台,后进生亦从中受益,不仅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我们要实施分层辅导。分层辅导的目的之一是查漏补缺,完成教学目标;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促使其优势智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分层辅导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可以是学生间的互相辅导;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及时评价反馈功能对学生实施辅导帮助。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辅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