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呢?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学生审题习惯,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检查,及时改错,自我评价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必须结合教学过程进行,从小抓起,长抓不放。
【关键词】培养 做数学题 习惯
一个刚从幼儿园步人小学的学生,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如不适应考试方式,考试成绩发生很大波动等。这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尤为重要。良好的做题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那么对于数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呢?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一)课中善听,仔细看,动脑想,善表达,培养孩子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1.善听。
要求孩子不仅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可以组织以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孩子直接写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孩子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样可以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的能力。
2.仔细看。
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孩子观察权。凡是孩子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再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孩子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孩子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动脑想。
课堂上要求孩子对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锻炼孩子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师要及时评价,对积极思考的孩子给予表扬。
4.善表达。
数学课堂上训练表达,可采用以下做法。
(1)训练孩子大声发言。要求孩子大声回答问题,让其他同学都能听清楚。(2)让孩子习惯于表达“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鼓励孩子以不同方式说出自己的思路,可以个人独自表达、同桌之间表达、小组互相表达,培养孩子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3)训练孩子使用数学语言。要求孩子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考查孩子理解的程度。孩子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4)给后进生发言权。要使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后进生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后进生有了自信心,表达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二)多阅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求并指导孩子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指导孩子养成课后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教孩子多思考,首先要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2)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3)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4)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孩子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孩子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注意培养孩子审题的习惯,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
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要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的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孩子审题,掌握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认真书写,做到书写整洁,解题步骤规范。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进行巩固训练。家庭作业要认真设计,题量要少,質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孩子不会感到有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做题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注意培养孩子认真检查,及时改错,自我评价的习惯
认真检查,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孩子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孩子自己选题、计时、口算及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孩子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孩子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要求孩子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他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教师批改后,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课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寻根问底的求知精神。
总之,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是一个长期且细致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过程进行,从小抓起,长抓不放。我们每位教师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耐心地培养每位学生;同时要与孩子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做题习惯。
【关键词】培养 做数学题 习惯
一个刚从幼儿园步人小学的学生,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如不适应考试方式,考试成绩发生很大波动等。这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尤为重要。良好的做题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那么对于数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呢?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一)课中善听,仔细看,动脑想,善表达,培养孩子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1.善听。
要求孩子不仅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可以组织以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孩子直接写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孩子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样可以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的能力。
2.仔细看。
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孩子观察权。凡是孩子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再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孩子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孩子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动脑想。
课堂上要求孩子对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锻炼孩子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师要及时评价,对积极思考的孩子给予表扬。
4.善表达。
数学课堂上训练表达,可采用以下做法。
(1)训练孩子大声发言。要求孩子大声回答问题,让其他同学都能听清楚。(2)让孩子习惯于表达“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鼓励孩子以不同方式说出自己的思路,可以个人独自表达、同桌之间表达、小组互相表达,培养孩子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3)训练孩子使用数学语言。要求孩子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考查孩子理解的程度。孩子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4)给后进生发言权。要使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后进生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后进生有了自信心,表达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二)多阅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求并指导孩子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指导孩子养成课后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教孩子多思考,首先要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2)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3)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4)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孩子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孩子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注意培养孩子审题的习惯,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
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要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的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孩子审题,掌握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认真书写,做到书写整洁,解题步骤规范。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进行巩固训练。家庭作业要认真设计,题量要少,質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孩子不会感到有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做题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注意培养孩子认真检查,及时改错,自我评价的习惯
认真检查,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孩子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孩子自己选题、计时、口算及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孩子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孩子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要求孩子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他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教师批改后,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课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寻根问底的求知精神。
总之,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是一个长期且细致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过程进行,从小抓起,长抓不放。我们每位教师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耐心地培养每位学生;同时要与孩子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做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