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导入学生熟知的生活体验,将生活引入课堂,让教学走入生活,进而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踐的充分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笔者结合实践,对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讨
语文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更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很多老师都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缺乏新意,过于呆板,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效益低下。而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初中语文教学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对于生活化教学而言,就是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为基础,将语文知识与之进行有效结合,实现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充分融合,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但要实现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老师应当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将生活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焕发出教学内容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作用,在内心树立积极学习的决心,并提高交际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在教学实际中,必须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上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而且在周边活动与巩固练习以及课后拓展上都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这种方法,但必须要以教育原则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系统性和建构性。保证初中语文生活教学的有效开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感受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实现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1.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仅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在具体讲解以及课后练习过程中都必须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同时还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增进彼此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获知他们急切需要的语文知识的实际诉求,并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遇到的困难提供充分的帮助,使其快速有效的进行解决,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的放矢,使得生活化教学得以更好地开展。
2.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氛围的营造是保证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只有将初中语文教学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要保证教学环境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例如,教师可以打造开放式校园,在学校的围墙上创建学生展示平台,并在走廊、班级墙壁等地方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或文艺作品,将学校下课以及放学的铃声进行改变,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伴随他们休息。这样一来,就能为学生打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改变以往沉闷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更加生活化、更加宽松的空间里进行学习。
3.采用更具生活气息的教学策略
首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由于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知识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其中。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大致分为几个内容,即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教师应努力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我的母亲》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并通过演讲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其次,采用多媒体设施构建一个生活化教学的场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将计算机、互联网、液晶显示器、交互白板等新兴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它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有效学习的环境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并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真正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中。例如,在讲解杜甫的诗歌时,就可以结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利用大屏幕来展示当时的萧条景象,进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再次,活动教学法。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性格活泼好动,对新奇事物具有探索精神,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特点,改变以往的单一讲解教学模式,将活动教学法引入其中,进而实现生活化教学。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实践法、竞赛法、表演法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写景作文的练习,如果只让学生一味地进行空想,那么他们写出的文章一定没有新意。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法,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丽的情境,进而写出优美的文章。
最后,作业的布置要与生活化相连。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巩固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以往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只有导学案、补充习题、作业本,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将作业形式和内容予以生活化,变单一模式为丰富样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生活实践报告,将书面作业变为实验作业,并与家长多进行沟通,让他们也参与到其中。还可以增设自我打分和家长评判环节,从而将生活化教学融入作业之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尽量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连玉.语文教学生活化构想[J].文学教育,2016,(04).
[2]邬青松.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15,(09).
[3]郑勇.也说语文教学生活化[J].语文教学之友,2015,(11).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第一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讨
语文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更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很多老师都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缺乏新意,过于呆板,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效益低下。而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初中语文教学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对于生活化教学而言,就是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为基础,将语文知识与之进行有效结合,实现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充分融合,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但要实现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老师应当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将生活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焕发出教学内容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作用,在内心树立积极学习的决心,并提高交际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在教学实际中,必须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上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而且在周边活动与巩固练习以及课后拓展上都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这种方法,但必须要以教育原则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系统性和建构性。保证初中语文生活教学的有效开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感受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实现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1.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仅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在具体讲解以及课后练习过程中都必须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同时还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增进彼此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获知他们急切需要的语文知识的实际诉求,并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遇到的困难提供充分的帮助,使其快速有效的进行解决,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的放矢,使得生活化教学得以更好地开展。
2.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氛围的营造是保证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只有将初中语文教学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要保证教学环境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例如,教师可以打造开放式校园,在学校的围墙上创建学生展示平台,并在走廊、班级墙壁等地方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或文艺作品,将学校下课以及放学的铃声进行改变,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伴随他们休息。这样一来,就能为学生打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改变以往沉闷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更加生活化、更加宽松的空间里进行学习。
3.采用更具生活气息的教学策略
首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由于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知识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其中。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大致分为几个内容,即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教师应努力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我的母亲》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并通过演讲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其次,采用多媒体设施构建一个生活化教学的场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将计算机、互联网、液晶显示器、交互白板等新兴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它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有效学习的环境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并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真正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语文课堂中。例如,在讲解杜甫的诗歌时,就可以结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利用大屏幕来展示当时的萧条景象,进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再次,活动教学法。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性格活泼好动,对新奇事物具有探索精神,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特点,改变以往的单一讲解教学模式,将活动教学法引入其中,进而实现生活化教学。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实践法、竞赛法、表演法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写景作文的练习,如果只让学生一味地进行空想,那么他们写出的文章一定没有新意。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法,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丽的情境,进而写出优美的文章。
最后,作业的布置要与生活化相连。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巩固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以往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只有导学案、补充习题、作业本,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将作业形式和内容予以生活化,变单一模式为丰富样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生活实践报告,将书面作业变为实验作业,并与家长多进行沟通,让他们也参与到其中。还可以增设自我打分和家长评判环节,从而将生活化教学融入作业之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尽量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连玉.语文教学生活化构想[J].文学教育,2016,(04).
[2]邬青松.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15,(09).
[3]郑勇.也说语文教学生活化[J].语文教学之友,2015,(11).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