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地处沙漠之中,但希巴姆所在的哈德拉毛河谷,是阿拉伯半岛干涸河谷中面积最大的,它长约160千米,宽约2千米,数条季节河交汇于此,暴雨一来,便洪水泛滥,希巴姆因此饱受折磨。迄今为止,希巴姆经历过最严重的两次洪灾,是在1298年和1532年,这两次洪水差点把整座城市都淹没,所以在历史上也被称作“希巴姆灭顶之灾”。尽管希巴姆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但由于洪灾,这里的街道和建筑大多经历过数次重建。为了防灾减灾,现在的房屋自上而下逐渐加宽,房顶涂有可以抵挡雨水冲刷的石灰泥浆,墙脚也涂有防水的涂料,最底层只有一扇起入口作用的木门,往上隔一两层楼的高度才是房屋窗户的位置。鉴于彼此楼宇外观极其相似,门窗成了区别家家户户的唯一标志,也是当地人展示木刻工艺的最佳位置。希巴姆人的木刻工艺非常出色,大楼配置的木窗十分华丽,多是手雕木刻的通花图案,附着不同形状的小孔能增强室内空气流通。作为主入口的木门通常色彩艳丽、图案华美,每家设计不同,风格多样,再配上当地特制的木锁,美观而实用。
上世纪30年代,英国探险家弗雷亚·斯塔克到访这个沙漠古城时,惊叹其高楼大厦的密集程度,可媲美当时的英美大城市。随后,她发现这样密集的布局,是源自城市对避难的保护需要。公元前二世纪,古埃及和古罗马需要大量乳香,供神庙祭祀之用,而希巴姆正好位于运输乳香的必经之路,于是当地人开始转售附近地区用乳香木生产的香味树脂,使该地迅速成为繁荣的商贸中心。公元前三世纪,哈德拉毛人决定在此建国,并将希巴姆作为首都。当时的哈德拉毛河谷草木茂盛、河流潺潺,两旁还有连绵万里的垂崖,但后来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地区沙漠化开始加速,河流变得干涸,洪灾侵袭的破坏力也变得越来越强。
在经过多次重建后,希巴姆人总结经验,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原有的石床及旧城遗址上重建,借此加高城市底部,远离暴雨时猛涨的河道,所以城市面积只能在约400米乘500米的方框内建设,不能向外发展;二是在城外加固一道用石头砌成的城墙,亦可防止外敌入侵;三是所有新屋都要用石头作为地基,上面则利用当地最多的粘性泥土混合干草制成的泥砖建房。由此,城墙内慢慢升起密密麻麻的高楼,让希巴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摩天城市。
为了维持城市风格统一,当地政府对城内修复或重建大楼的设计都有严格规定,也正因如此,希巴姆才能将千百年来的古城韵味保存下来。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希巴姆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巨石上的村庄梦幻外表下的苦难之地
在哈德拉毛省,几乎没人不知道希巴姆的存在,但要问起Haid Al-Jazil怎么去,知道的人可就寥寥无几。与希巴姆偌大的名声相比,Haid Al-Jazil是最近几年才慢慢“火”起来的。最开始引起较大关注,是源于美国《国家地理》发布的一张投稿照片。照片以俯瞰的角度拍下了整个Haid Al-Jazil —— 一座山谷中矗立着一块巨石,巨石周围并无遮挡,与周边山谷地貌成壁立之势,而巨石之上还坐落着几十座多层楼房,一眼看去,仿若奇幻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景象。
Haid Al-Jazil,位于哈德拉毛省瓦迪达万(Wadi Dawan)河谷内,靠近阿曼边境,通过附近的高速公路可以直接驶入河谷内,但要进入Haid Al-Jazil,开车是完全不可能的。Haid Al-Jazil下面的巨石有100多米高,汽车只能停在附近的公路边,然后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人的四肢,所以当地向导经常对游客开玩笑说:“你攀岩能力怎么样?攀不了就上不去哦!”
曾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Haid Al-Jazil:“梦幻的外表下是道不尽的苦难。”这座堡垒般的小村已有500多年历史,上面的楼房排列密集,但大多数已受到损害。由于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村民选择了离开,只剩下极少数人还在这里守护着他们的老房子。据当地2004年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该村仅有17人还在居住。
跟希巴姆一样,这里的房屋都由泥砖砌成,再用木地板将楼层隔开,最高的可达11层。出于气候干燥的原因,这类房子在当地相当受欢迎,几乎随处可见,不过遗憾的是,虽然瓦迪达万河谷不经常下雨,但是一下,很可能就会导致山洪暴發,让房屋底部受到侵蚀,白蚁也得以进入,破坏用来当作地板的木材。每当夏季雨水冲刷掉泥浆涂层后,村民就会开始新一轮的房屋修复,以抵抗下一次的雨水袭击。对于雨水,Haid Al-Jazil的村民可谓又爱又恨,因为这里唯一的水源是来自十分依赖夏季雨水期的季节性河流,所以每当夏季来临,这里的村民总是“一边抱怨地修房,一边感恩地蓄水”。
49岁的阿布·阿穆迪和他的妻子以及他们的8个孩子,是唯一一个居住在Haid Al-Jazil的家庭,其他则多是独居的老人。村里有45栋居民楼,其中仅有3栋可供居住,但阿穆迪对自己的房子很是满意,他说:“它看起来很新、很漂亮,在其他房子纷纷被雨水攻破时,它顽强地活了下来。”阿穆迪的房子靠近巨石边缘,让他很容易看到不远处的农田,那是他和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没有游客之前,街道又脏又窄又安静,偶尔打破寂静的声音可能就是农夫的驴叫或者鸟儿的鸣叫。
这里没有学校、便利店和药店等设施,生病的人会用驴子先驮到另一个村庄,然后再用汽车开大约一个小时,才能送到城里的医院去。此外,这里的治安情况也不太好——曾有小偷试图夜间闯入一户人家时被抓获,随后村民们便在Haid Al-Jazil的主要入口造了一扇大门;现在,游客只能在白天进村,而且必须得先按门铃。对于这些现状,阿穆迪不仅少有抱怨,而且还十分乐观:“其实事情在慢慢变好,我小时候的日子过得比现在艰难多了。而且现在在一些慈善家的帮助下,有水会通过管道输送到我家,当地政府也建起了电网,让我们到了晚上能有电用。最后只要再把路修好,我相信会有人再次回到这里,回到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