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数学知识是解答物理题的工具,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对诸如解方程、二次函数求极值、不等式的应用等知识必须熟练掌握。其中,借用数学方法解物理最值问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答物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极值法 例1 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甲以8m/s的速度匀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是解答物理题的工具,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对诸如解方程、二次函数求极值、不等式的应用等知识必须熟练掌握。其中,借用数学方法解物理最值问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答物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地球上到处都是水,水上的航运也很发达。然而,天气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许多在海上航行的轮船遇上恶劣的天气,很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考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改一卷统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各家争鸣的态势,高考试卷的命题思想也由知识考查型逐渐发展成为能力考查型竞赛试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这恰恰是高考试卷改革的发展趋势。许多高考试题都能在竞赛试题中看到影子,甚至某些试题就是上届竞赛题的翻版。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考题与
1995年,我到了新的单位。工作是学校的计算机保管员,负责校内计算机的管理与维修。学校里配置最好的计算机基本都在我手上,一有时间我就装些新软件来“玩玩”。当时Windows 95刚刚推出,我就在机器上安装试用,对Windows的新版本很感兴趣。 那时,学校里的计算机基本上还都只是DOS,虽然部分机器上装了Win32,但Word、Excel等还没有盛行。我在一次整理学校软件库时发现一张Micros
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时,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闭合回路中形成了感应电流,电流通过纯电阻时。电流所做的功使得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产生焦耳热,电磁感应中的焦耳热的计算则是电磁感应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具体例题的分析,谈谈电磁感应中焦耳热的计算策略。供教与学时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此外,还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地内化为个体的自然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最高境界。高一新生除了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之外,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正趋于成熟,遇到问题时会试图自己来描述和说明。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这些高级思维品质。在授课中,笔者探索用问题解决法来
笔者就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类型作粗浅分析. 一、概念性错误 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是解答数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很多中学生常常由于对概念一知半解,不能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把握不了数学概念的本质,导致产生错误. 比如,在学习了二次根式后,有学生在作业中出现:“64的平方根是8”或“64=±8”这样的典型错误。这两种错误均属于概念性错误. 再如: 当x为何值时, 2-x1 3x有意义?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认识了思维导图,从此爱不释手了。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现在它的作用与威力已远远超出当初的设想。使用思维导图,把自己對问题的思考过程或知识学习过程记录下来,生成思维“地图”,这是一种成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记录下来的思维“地图”进行研究,既可以促进思维水平的发展,又为创造性发现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它为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提供了
一、 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比较 “河流地貌的发育”包括“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前者呈现了外力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教学的主体和重点。笔者曾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实施本节课教学,并有重点地进行课堂观察和测评。 1.教学方式A的主要流程 (1)运用PPT呈现“河谷的演变”过程,教师精讲“V”型河谷和“U”型河谷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现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提高阅读理解水平:①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②指导学生考试时的阅读技巧、③加强平时阅读理解的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三方面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9 -02 一、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 高考英语考试对阅读理解的要求学生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
纵观近年各个省市的高考数学试卷发现,每年都有创新试题出现,这些试题从何而来?2006年的数学创新试题又来自何方呢? 一、 推陈出新,是谓创新 例题1.(2006年上海卷理12)三个同学对问题“关于x的不等式x2 25 |x3-5x2|≥ax在[1,12]上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提出各自的解题思路。 甲说:“只须不等式左边的最小值不小于右边的最大值”。 乙说:“把不等式变形为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