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去产能”下,煤矿行业的衰退对煤矿工人生活状况的影响及对煤矿系统整体的影响,并对煤矿行业及企业自身提出改善建议。方法:针对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问卷调查形式。对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了Logit模型,运用SPSS、STATA等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李科特量表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近六成的矿工收入下降了40%-60%,78%的矿工认为产业下滑对生活影响很大,72.15%的矿工选择继续从事本工作,对职业预期不乐观的矿工占总体的53.16%,96.20%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是与宏观层面有关的,“盲目开采,没有节制”是行業衰退的主要原因。结论:矿工的生活水平普遍降低,矿区职工对矿区行业恢复到“黄金时期”持悲观态度;企业和政府的措施没有得到显著的效果;当前煤矿行业形势有多方面原因;建议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政府应该指导企业完成人员合理分流,帮助企业转型,引导企业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去产能;煤矿衰退;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李科特量表
1 前言
2001年至2011年,煤炭消费总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不断攀高,煤矿行业出现了产能建设超前、产量严重过剩,而需求却在下降的局面,截止2015年全国煤炭产能过剩17.48亿吨。[1]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中央及地方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关去产能政策。去产能带来的煤矿行业衰退不仅给煤矿经济本身造成了冲击,也给煤矿工人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对于一直以来以煤矿行业为发展“脊梁”的淮南市尤为如此。[2]作者以淮南市为例,调查了煤矿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各部门对煤矿行业衰退的看法与应对措施,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安徽省淮南市的煤矿工人、煤企管理人员、煤矿行业管理部门。
2.2 方法
2.2.1调查方法
煤矿工人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六点至下午五点,多为井下工作,矿区重要特点是,大多数矿区工人以工人村的形式聚居。通过预调查得到工人村的抽样框,随机抽取调查地点。通过对工人村居民房进行编码,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入户调查。
煤矿企业的周末不休息或者轮休,对于煤企管理人员的调查需要去矿场进行调查。参考煤矿规模设立抽样权重,于抽样框内抽取调查地点,其矿上的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淮南局作为当地煤矿的领导部门,通过对一些可对外公开的市场部、销售部、技术部进行访谈、问卷,获取相关资料。[3]
2.2.2统计和分析方法
运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进行数据的一致性检验,运用 EXCEL 、SPSS和STAT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预调查
经过预调查,大部分矿工表示:因煤矿行业的衰退,他们生活状况变化的具体年份为2015年,并且“经济”、“职业”、“社会保障”、“政府与企业政策”4个方面变化最大。经过信度分析,各类态度量表的系数都在0.7以上,可信度得到保障。效度分析共同度在0.4以上,表明本调研搜集到的态度量表具有合理性。[4]
3.2 矿工生活状况
近六成的矿工收入下降了40%-60%,工作时间“无变化”在总体中占比60.76%,对职业预期不乐观的矿工占总体的53.16%。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本无大的变化,住房公积金有明显下滑。超过六成的矿工反映政府有采取“分流,安排其他工作”,31.67%的矿工反映政府针对下滑的煤矿行情“无措施”。反映企业有进行“内部退养”、“分流,安排其他工作”、“轮休制上岗”的矿工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0%、32.94%、16.47%。本次调查有78%的矿工认为产业下滑对生活影响很大。72.15%的矿工选择继续从事本工作,11.39%矿工选择寻找新的工作, 7.59%的矿工选择从事副业。44.30%的矿工认为不能恢复到之前的“黄金时期”,49.37%的矿工不清楚是否能重新恢复到之前的“黄金时期”。
3.2.1 单因素方差检验
通过对景气年份和现在煤矿工人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方差分析,两个方面F统计量的P值都为零,拒绝原假设,认为在两个时期内工人的收入与支出都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Bartlett检验都没有拒绝同方差的原假设,可以认为方差分析的结果是可信的。
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P>0.05可以认为在95%置信区间下,年龄和工种对于职业预期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的,不同年龄与工种的煤矿工人对于自己职业的预期皆呈悲观情绪,Bartlett检验证明方差分析结果。[5]
3.2.2 Logit模型
建立Logit二值选择模型,来通过“年龄”,“对职业的期望”“对煤矿企业”的期望,“收入的下降比例”来综合判断矿工是否继续从事矿上工作的意愿。通过STATA的Logit回归模拟出各个因素对评价变量的边际效应,通过Z检验的也判定出其显著不为零,整体P值为0说明模型的可靠性。模型建立之后,继续用STATA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正确预测的百分比为86.08%。[6]
3.2.3 李科特量表
预期分析调查态度量表采用李科特量表,把总体态度为5分,对某一事物看法“很乐观”5分,“乐观”4分,“差不多”3分,“不乐观”2分,“很不乐观”1分。消极预期率表示预期调查中表示消极预期所占的比例,是用来判断满意广度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B表示对某项时间的预期期望值,表示对“很乐观”“乐观”“差不多”“不乐观”“很不乐观”的样本单位数。[7]
得出矿区职工对职业的总体预期值为29.87分。有近八成的职工对职业的期望有悲观情绪,25.3%的职工对职业预期做出“很不乐观”的估计,职业期望总体持消极态度。综合认为职业走向“不乐观”和“很不乐观”的消极预期率为78.48%,占调查样本的大多数。 3.3 深度访谈
3.3.1 企业方面
53.16%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是与企业有关的,46.84.%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与企业无关。得到矿工对当前煤矿行业形势的原因的分析中,其中“盲目开采,没有节制”的原因所占比重最大,而“煤矿质量低,缺乏竞争力”占较低的比例。
3.3.2 政府方面
72.15%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是与政府有关的,27.84%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与政府无关。认为政府有责任的意见是政府没有责任的意见的2倍左右,得到矿工对当前煤矿行业形势的原因的分析中,“盲目发展,忽略产能的供求关系”和“没有对矿区工人尽到再就业和培训的帮扶”两个原因所占比重较大,是主要原因。
3.3.3宏观层面
96.20%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是与宏观层面有关的,呈现压倒性形势。矿工对当前煤矿行业形势的原因的分析中, “产能过剩”占比最大,为34.64%,“需求不旺,中国经济整体减速”占27.93%,“新能源的利用”占11.73%,“进口煤的冲击”占10.61%。可以看出,“产能过剩”和“需求不旺,中国经济整体减速”两个原因占比重最大,而“政府的各项税费”“产业集中度过低”比例过低,足以说明“政府的各项税费”、“产业集中度过低”不是影响煤矿行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4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矿工的月收入水平出现了严重萎缩,生活水平普遍降低。矿工职业预期分析表明煤炭附属职业发展前景悲观。矿区职工对矿区行业恢复到“黄金时期”持悲观态度。企业和政府的措施没有得到显著的效果,产能严重过剩,短期内煤炭企业状况没有明显变化。工人认为当前煤矿行业形势有多方面原因,政府的税费过重,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放缓也是引起煤矿行业走向衰退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企业方面
(1)在产业布局上,适应国家产业政策;(2)用企业内涵提升机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换增长支柱;(3)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依靠政府帮助;(4)强化多元化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8]
4.2 政府方面
(1)关闭机械水平低,开采成本大,生产规模较小的小矿区,发挥规模效应;(2)去产能化,精简企业规模,提出轮流上岗和提前退休等政策性指导意见,在保障职工权利的前提下精简开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3)减免税费,解决失业人员的安置问题,协调企业转岗人员培训等工作,为企业减压,为矿区职工寻找新出路;(4)适当限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税费,控制煤炭进口量等,调解供需矛盾,帮助企业实现扭亏转盈;[9](5)深化煤炭市场改革,科学控制煤炭总量,改善企业经济环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6)指导企业完成人员合理分流,帮助企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多元化发展。
4.3 职工方面
(1)理解当前企业发展状况,正确认识新常态,自觉干好原职工作;(2)提高自身技能,适应新型煤炭生产发展需求,参与企业转岗分流,有条件职工可考虑其他多元化发展;(3)真心理解支持渡难关开采,对于企业的工资调整、轮转分流,临时放假等应理解体谅,顾全大局,放眼长远,不计一时得失;(4)立足岗位多做贡献,以效益为中心,自觉从严从紧,尽心尽责,立足岗位深入挖潜提效、降本增效、创新创效。[10]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章针对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问卷调查形式,对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了Logit模型,运用SPSS、STATA等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李科特量表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六成的矿工收入下降了40%-60%,78%的矿工认为产业下滑对生活影响很大,72.15%的矿工选择继续从事本工作,对职业预期不乐观的矿工占总体的53.16%,96.20%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是与宏观层面有关的,“盲目开采,没有节制”是行业衰退的主要原因;矿工的生活水平普遍降低,矿区职工对矿区行业恢复到“黄金时期”持悲观态度;企业和政府的措施没有得到显著的效果;当前煤矿行业形势有多方面原因;建议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政府应该指导企业完成人员合理分流,帮助企业转型,引导企业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保宗.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1,05:90-93.
[2]袁捷敏.關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定量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的文献[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158-162.
[3]尚鸣.过剩产业谋变[J].中国投资,2006,(3).
[4]钟洪亮.我国产能过剩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5]王迪.中国煤炭产能综合评价与调控政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
[6]马洁.山西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7]叶青利,蔡立群.山西省吕梁地区煤矿工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05:368-370.
[8]褚涵.徐州煤矿区村庄内生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9]任娜.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研究[D].武汉大学,2005.
[10]王莉.资源型矿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研究——以徐州矿区为例[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35-37.
本论文属于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编号:201610378321)研究成果,指导老师:周茂俊。
作者简介:
赵士礼(1995——)男,汉族,安徽淮北人,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2013级本科生,统计学专业。
[关键词]去产能;煤矿衰退;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李科特量表
1 前言
2001年至2011年,煤炭消费总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不断攀高,煤矿行业出现了产能建设超前、产量严重过剩,而需求却在下降的局面,截止2015年全国煤炭产能过剩17.48亿吨。[1]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中央及地方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关去产能政策。去产能带来的煤矿行业衰退不仅给煤矿经济本身造成了冲击,也给煤矿工人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对于一直以来以煤矿行业为发展“脊梁”的淮南市尤为如此。[2]作者以淮南市为例,调查了煤矿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各部门对煤矿行业衰退的看法与应对措施,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安徽省淮南市的煤矿工人、煤企管理人员、煤矿行业管理部门。
2.2 方法
2.2.1调查方法
煤矿工人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六点至下午五点,多为井下工作,矿区重要特点是,大多数矿区工人以工人村的形式聚居。通过预调查得到工人村的抽样框,随机抽取调查地点。通过对工人村居民房进行编码,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入户调查。
煤矿企业的周末不休息或者轮休,对于煤企管理人员的调查需要去矿场进行调查。参考煤矿规模设立抽样权重,于抽样框内抽取调查地点,其矿上的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淮南局作为当地煤矿的领导部门,通过对一些可对外公开的市场部、销售部、技术部进行访谈、问卷,获取相关资料。[3]
2.2.2统计和分析方法
运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进行数据的一致性检验,运用 EXCEL 、SPSS和STAT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预调查
经过预调查,大部分矿工表示:因煤矿行业的衰退,他们生活状况变化的具体年份为2015年,并且“经济”、“职业”、“社会保障”、“政府与企业政策”4个方面变化最大。经过信度分析,各类态度量表的系数都在0.7以上,可信度得到保障。效度分析共同度在0.4以上,表明本调研搜集到的态度量表具有合理性。[4]
3.2 矿工生活状况
近六成的矿工收入下降了40%-60%,工作时间“无变化”在总体中占比60.76%,对职业预期不乐观的矿工占总体的53.16%。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本无大的变化,住房公积金有明显下滑。超过六成的矿工反映政府有采取“分流,安排其他工作”,31.67%的矿工反映政府针对下滑的煤矿行情“无措施”。反映企业有进行“内部退养”、“分流,安排其他工作”、“轮休制上岗”的矿工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0%、32.94%、16.47%。本次调查有78%的矿工认为产业下滑对生活影响很大。72.15%的矿工选择继续从事本工作,11.39%矿工选择寻找新的工作, 7.59%的矿工选择从事副业。44.30%的矿工认为不能恢复到之前的“黄金时期”,49.37%的矿工不清楚是否能重新恢复到之前的“黄金时期”。
3.2.1 单因素方差检验
通过对景气年份和现在煤矿工人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方差分析,两个方面F统计量的P值都为零,拒绝原假设,认为在两个时期内工人的收入与支出都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Bartlett检验都没有拒绝同方差的原假设,可以认为方差分析的结果是可信的。
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P>0.05可以认为在95%置信区间下,年龄和工种对于职业预期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的,不同年龄与工种的煤矿工人对于自己职业的预期皆呈悲观情绪,Bartlett检验证明方差分析结果。[5]
3.2.2 Logit模型
建立Logit二值选择模型,来通过“年龄”,“对职业的期望”“对煤矿企业”的期望,“收入的下降比例”来综合判断矿工是否继续从事矿上工作的意愿。通过STATA的Logit回归模拟出各个因素对评价变量的边际效应,通过Z检验的也判定出其显著不为零,整体P值为0说明模型的可靠性。模型建立之后,继续用STATA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正确预测的百分比为86.08%。[6]
3.2.3 李科特量表
预期分析调查态度量表采用李科特量表,把总体态度为5分,对某一事物看法“很乐观”5分,“乐观”4分,“差不多”3分,“不乐观”2分,“很不乐观”1分。消极预期率表示预期调查中表示消极预期所占的比例,是用来判断满意广度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B表示对某项时间的预期期望值,表示对“很乐观”“乐观”“差不多”“不乐观”“很不乐观”的样本单位数。[7]
得出矿区职工对职业的总体预期值为29.87分。有近八成的职工对职业的期望有悲观情绪,25.3%的职工对职业预期做出“很不乐观”的估计,职业期望总体持消极态度。综合认为职业走向“不乐观”和“很不乐观”的消极预期率为78.48%,占调查样本的大多数。 3.3 深度访谈
3.3.1 企业方面
53.16%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是与企业有关的,46.84.%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与企业无关。得到矿工对当前煤矿行业形势的原因的分析中,其中“盲目开采,没有节制”的原因所占比重最大,而“煤矿质量低,缺乏竞争力”占较低的比例。
3.3.2 政府方面
72.15%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是与政府有关的,27.84%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与政府无关。认为政府有责任的意见是政府没有责任的意见的2倍左右,得到矿工对当前煤矿行业形势的原因的分析中,“盲目发展,忽略产能的供求关系”和“没有对矿区工人尽到再就业和培训的帮扶”两个原因所占比重较大,是主要原因。
3.3.3宏观层面
96.20%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是与宏观层面有关的,呈现压倒性形势。矿工对当前煤矿行业形势的原因的分析中, “产能过剩”占比最大,为34.64%,“需求不旺,中国经济整体减速”占27.93%,“新能源的利用”占11.73%,“进口煤的冲击”占10.61%。可以看出,“产能过剩”和“需求不旺,中国经济整体减速”两个原因占比重最大,而“政府的各项税费”“产业集中度过低”比例过低,足以说明“政府的各项税费”、“产业集中度过低”不是影响煤矿行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4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矿工的月收入水平出现了严重萎缩,生活水平普遍降低。矿工职业预期分析表明煤炭附属职业发展前景悲观。矿区职工对矿区行业恢复到“黄金时期”持悲观态度。企业和政府的措施没有得到显著的效果,产能严重过剩,短期内煤炭企业状况没有明显变化。工人认为当前煤矿行业形势有多方面原因,政府的税费过重,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放缓也是引起煤矿行业走向衰退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企业方面
(1)在产业布局上,适应国家产业政策;(2)用企业内涵提升机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换增长支柱;(3)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依靠政府帮助;(4)强化多元化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8]
4.2 政府方面
(1)关闭机械水平低,开采成本大,生产规模较小的小矿区,发挥规模效应;(2)去产能化,精简企业规模,提出轮流上岗和提前退休等政策性指导意见,在保障职工权利的前提下精简开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3)减免税费,解决失业人员的安置问题,协调企业转岗人员培训等工作,为企业减压,为矿区职工寻找新出路;(4)适当限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税费,控制煤炭进口量等,调解供需矛盾,帮助企业实现扭亏转盈;[9](5)深化煤炭市场改革,科学控制煤炭总量,改善企业经济环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6)指导企业完成人员合理分流,帮助企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多元化发展。
4.3 职工方面
(1)理解当前企业发展状况,正确认识新常态,自觉干好原职工作;(2)提高自身技能,适应新型煤炭生产发展需求,参与企业转岗分流,有条件职工可考虑其他多元化发展;(3)真心理解支持渡难关开采,对于企业的工资调整、轮转分流,临时放假等应理解体谅,顾全大局,放眼长远,不计一时得失;(4)立足岗位多做贡献,以效益为中心,自觉从严从紧,尽心尽责,立足岗位深入挖潜提效、降本增效、创新创效。[10]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章针对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问卷调查形式,对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了Logit模型,运用SPSS、STATA等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李科特量表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六成的矿工收入下降了40%-60%,78%的矿工认为产业下滑对生活影响很大,72.15%的矿工选择继续从事本工作,对职业预期不乐观的矿工占总体的53.16%,96.20%的矿工认为煤矿行业出现衰退是与宏观层面有关的,“盲目开采,没有节制”是行业衰退的主要原因;矿工的生活水平普遍降低,矿区职工对矿区行业恢复到“黄金时期”持悲观态度;企业和政府的措施没有得到显著的效果;当前煤矿行业形势有多方面原因;建议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政府应该指导企业完成人员合理分流,帮助企业转型,引导企业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保宗.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1,05:90-93.
[2]袁捷敏.關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定量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的文献[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158-162.
[3]尚鸣.过剩产业谋变[J].中国投资,2006,(3).
[4]钟洪亮.我国产能过剩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5]王迪.中国煤炭产能综合评价与调控政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
[6]马洁.山西煤矿工人生活满意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7]叶青利,蔡立群.山西省吕梁地区煤矿工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05:368-370.
[8]褚涵.徐州煤矿区村庄内生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9]任娜.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研究[D].武汉大学,2005.
[10]王莉.资源型矿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研究——以徐州矿区为例[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35-37.
本论文属于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编号:201610378321)研究成果,指导老师:周茂俊。
作者简介:
赵士礼(1995——)男,汉族,安徽淮北人,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2013级本科生,统计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