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结构化预习”,让预习简单有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何谓“结构化预习”?
  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在其论著《有效教学法》中提到“‘结构化预习’,是指针对预习有计划、有程序地进行课前学习的一个过程。‘结构化预习’包括‘读、导、作、问’四个环节:‘读’指阅读文本,结合‘六字诀’阅读法(读、划、写、记、练、思)扎实朗读文本,深刻感知文本内容,小学不少于15-18遍,初中不少于15遍;‘导’指结合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来进行深度预习;‘作’指依据自己的自主学习、预习来完成课后习题及预习笔记、预习作业;‘问’则指在‘评价单’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预习,由学生生成有难度的问题并填写‘评价单’。”笔者所理解的“结构化预习”,就是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
  二、 语文学科“结构化预习”有何意义?
  1. “结构化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广阔空间。学生依据“导学单”这一自主学习路线图,根据自己实际,通过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理解分析、实践操作、与人交流等方式,亲自去体验、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去理解,去提升。因此,从小就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由导学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步掌握更多更好的自学方法,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 “结构化预习”直接提效课堂教学。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感知了新内容,同时也发现了盲点,这样学生不仅带着已有的知识储备和习得的学习方法走进课堂,还带着困惑问题走进课堂。课堂上,他们一方面急于展示预习成果,另一方面急于解决预习困惑,便会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深入开展新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提效课堂教学。
  3. “结构化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结构化预习”的活动中,学生要完成读、导、作、问四个环节的任务,就务必会自觉动脑思索,解难质疑。当然,在自学活动中,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学习往往处于浅层次,教师要不断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使其能够将心中的疑惑以正确方式表述出来,不断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长此以往,就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4. “结构化预习”有助于学困生扭转被动学习的局面。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不巩固,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以致愈学愈困难,造成“恶性循环”。而学困生要想扭转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每堂课的学习效率,减少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结构化预习”。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学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学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回头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了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会相应上升。
  三、 语文学科“结构化预习”的策略是什么?
  为了方便学生浅显地了解并掌握“结构化预习”的策略,笔者将语文“结构化预习”策略编成了三十五字童谣,并分述于后:一读二读找生字。学生一读,初步接触文本,不做任何圈画,二读对照书后字表圈出一、二类生字并标上拼音。三读四读查词典。学生三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了解释义,四读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尝试理解。五读六读理脉络。学生五读,理清文章的脉络,尝试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六读归纳文章大意,确定文章体裁,了解文章作者。七读八读写感想。学生七读、八读,对感觉是重点的语段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理解,做好旁批,基本上每个自然段的旁批不少于两个。九读十读会质疑。學生九读、十读,将预习时的困惑上升成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带着这样的困惑走进课堂。
  以《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为例,依据“结构化预习”的要义,设计以下《问题导读——评价单》:学生运用这三十五字童谣来开展预习,在文本上做好批注,然后合上书本,完成相应的《问题导读——评价单》。在完成“评价单”的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再次打开书本,明确预习中的薄弱之处以做改进。有了“结构化预习”的充分铺垫,学生在课堂上给笔者带来了一次次惊喜。
  [教学片段]
  师: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要乐于助人。
  生:我们要自觉地保护弱小者。
  生:我觉得不仅萨沙(课文的主人公),而且萨沙家里人的所作所为都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觉得这句话里的“人”,不仅仅是指人,它还包括一切弱小的事物,比如课文中的蔷薇花,它虽然不是人,但是它也拥有生命,所以萨沙要去保护它。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保护人以外,也应该保护小动物、植物等弱小的生命。”
  生:我有这样的感受:时光往往会让许多事物发生变化,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也许会变成弱者。比如课文中的妈妈,她总有一天会变老,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会变成主动关爱别人的人,比如课文中的萨沙,他总有一天会长大。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充满自信、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上述的课例直接体现了“结构化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能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发表独到见解。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结构化预习”要遵循“先学后导”教学观,要做到“三不”: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