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案析理、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觉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案例教学法语文教学以案析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实现学生的学习向探究、合作、自主方式转变。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必须发生改变。从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的方式把理论知识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寻找对策、评价等工作,以案析理、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觉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一、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但在我国推广较晚,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由于人们存在着对案例的认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因此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一些案例作为基本的授课材料,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导到设置的教学实践情境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积极探讨、平等对话、多向互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一些复杂的教育情景的行动能力和决策能力。也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跨领域学习的构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案例进行的开放式的、动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案例的管理者和提供者,它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主动地去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
二、案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互动
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参与比较重视,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学习抽象理论产生的枯燥感和单调感。
2.案例教学法是强化理论学习、阐明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
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把有关的知识和理论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联系。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一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师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案例的收集、选择、编写工作;另一方面,要在课程教学中起到控制作用,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1.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起到课堂控制作用
(1)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教学案例的收集、编写的关键工作,就是案例来源。案例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始的素材;网络;一些二手资料的获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收集一些案例,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案例的交流;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案例库,以备教学所用。在案例的收集、选择阶段学生会有所受益,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比较疑难的案例。疑难案例的使用主要是用来帮助学生对几个理论知识区分、理解。另一种是比较典型的一些案例的使用。典型的案例应当在一些知识点学习以后,主要是帮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里面提到开凿居庸关隧道,让学生先一起朗读有关句子,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向学生演示两端凿进法,和学生一起探讨采取这样开工会带来什么好处。
(2)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堂讨论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认真做好控制工作,控制的好坏关系到课堂交流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①讨论时间的控制。由于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要让学生对所用的案例有所熟悉,对讨论的问题有思想准备。教师要对课堂讨论的进度控制和气氛的调度都要进行控制,使课堂的讨论既有节奏又比较充分。另外,为了弥补时间的限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交流。
②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议题的控制工作,进行以案析理时,不能偏离既定的议题。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控制讨论的主动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营造共同交流的气氛。
(3)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以案析理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
小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比较容易出现东拉西扯、生搬硬套、就事论事。因此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指导学生以案析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①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讲究逻辑性,层层推进。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案例分析时很容易出现就事论事、东拉西扯、顾此失彼等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展开分析,层层推进注意逻辑性。
②对案例的分析要有一定的道理。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言之有理,要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能够主观臆断,也不能以偏概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能够提出相关问题的对策、措施、办法等,并且要是可行的。
③对案例的分析必须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对案例分析的根据主要包括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理论根据也就是进行案例分析时要符合基本的原理,能够运用一些相关的原理;事实根据也就是案例所提供的一些内容。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不能脱离案例所提供的一些材料,不能以假为真,也不能以偏概全,分析案例所引用的一些材料都应当真实。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以案析理,强化了理论学习,阐明了基本原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每一次案例分析都要认真地做好总结。教师通过对每一次案例分析的总结,从而实现研究与教学、能力与知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刁春好.论“案例教学”中的“案”“理”融合[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1).
[2]段中学.案例教学的优越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5).
[3]林添胜.小学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0,(8).
案例教学法语文教学以案析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实现学生的学习向探究、合作、自主方式转变。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必须发生改变。从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的方式把理论知识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寻找对策、评价等工作,以案析理、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觉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一、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但在我国推广较晚,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由于人们存在着对案例的认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因此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一些案例作为基本的授课材料,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导到设置的教学实践情境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积极探讨、平等对话、多向互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一些复杂的教育情景的行动能力和决策能力。也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跨领域学习的构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案例进行的开放式的、动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案例的管理者和提供者,它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主动地去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
二、案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互动
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参与比较重视,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学习抽象理论产生的枯燥感和单调感。
2.案例教学法是强化理论学习、阐明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
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把有关的知识和理论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联系。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一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师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案例的收集、选择、编写工作;另一方面,要在课程教学中起到控制作用,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1.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起到课堂控制作用
(1)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案例的准备工作
教学案例的收集、编写的关键工作,就是案例来源。案例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始的素材;网络;一些二手资料的获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收集一些案例,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案例的交流;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案例库,以备教学所用。在案例的收集、选择阶段学生会有所受益,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比较疑难的案例。疑难案例的使用主要是用来帮助学生对几个理论知识区分、理解。另一种是比较典型的一些案例的使用。典型的案例应当在一些知识点学习以后,主要是帮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里面提到开凿居庸关隧道,让学生先一起朗读有关句子,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向学生演示两端凿进法,和学生一起探讨采取这样开工会带来什么好处。
(2)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堂讨论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认真做好控制工作,控制的好坏关系到课堂交流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①讨论时间的控制。由于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要让学生对所用的案例有所熟悉,对讨论的问题有思想准备。教师要对课堂讨论的进度控制和气氛的调度都要进行控制,使课堂的讨论既有节奏又比较充分。另外,为了弥补时间的限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交流。
②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议题的控制工作,进行以案析理时,不能偏离既定的议题。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控制讨论的主动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营造共同交流的气氛。
(3)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以案析理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
小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比较容易出现东拉西扯、生搬硬套、就事论事。因此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指导学生以案析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①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讲究逻辑性,层层推进。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案例分析时很容易出现就事论事、东拉西扯、顾此失彼等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展开分析,层层推进注意逻辑性。
②对案例的分析要有一定的道理。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言之有理,要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能够主观臆断,也不能以偏概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能够提出相关问题的对策、措施、办法等,并且要是可行的。
③对案例的分析必须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对案例分析的根据主要包括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理论根据也就是进行案例分析时要符合基本的原理,能够运用一些相关的原理;事实根据也就是案例所提供的一些内容。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不能脱离案例所提供的一些材料,不能以假为真,也不能以偏概全,分析案例所引用的一些材料都应当真实。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以案析理,强化了理论学习,阐明了基本原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每一次案例分析都要认真地做好总结。教师通过对每一次案例分析的总结,从而实现研究与教学、能力与知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刁春好.论“案例教学”中的“案”“理”融合[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1).
[2]段中学.案例教学的优越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5).
[3]林添胜.小学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