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中国台湾的导演李安说,“我就像一个让中国感到骄傲的儿子”。
毫无疑问,中国人看起来喜欢李安。他执导的影片——包括《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冰风暴》(The Ice Storm)和《饮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为他赢得了全球赞誉,他执导的影片曾赢得八项奥斯卡奖。李安执导的影片《色·戒》(Lust,Caution)曾一度成为中国票房冠军。当他凭借执导的同性恋牛仔片《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赢得2005年奥斯卡奖时,中国内地的一份官方报纸称他是“华人的骄傲”。
我曾与李安有一面之缘,那是在纽约亚洲协会(New York Asia Society)放映他执导的影片《色·戒》的那个晚上。李安曾说自己是个害羞的人、不善交际,那个晚上,面对众多吵吵嚷嚷想与他交谈的人,李安看起来确实有些对这样的关注感到不适。
私下里两个人时,情况则完全不同。当我们在曼哈顿中心地区的一座写字楼会面时,衣着闲适的李安热情地向我打招呼,砰地一声坐在沙发上,接连发表大胆的见解。他常常大笑,说的是英文,偶尔会掺杂点普通话。
《色·戒》在中国已经获得了逾1,500万美元的票房。该片在美国显然没有引起这样的轰动,获得的评价褒贬不一,自去年9月上映以来累计票房约为430万美元。
尽管如此,李安说,《色·戒》在中国获得如此热烈反响的事实——甚至是目前仍在上映这一事实——都令人鼓舞。他说,这部影片一直没有下线……有人表示反对,但不足以让影片下线,这对我是个非常大的肯定。李安似乎觉的这样一部备受争议的影片在中国获得成功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让政府放宽限制,让人们扩大视野,让更多的电影人将真相搬上银幕。
李安更大的目标是把中国的过去,搬上银幕。还说,我试图再现过去的真相,没人能凭一己之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我现在不做,五年后可能就做不成了。因为记得当时情况的人到时候可能已经不在世了。
李安说,你必须得有自己的根,那就是你的文化。你的脊梁,你是谁。你不能放弃这些。无论是精英文化还是流行文化,你都需要有自己的根。向年轻人灌输这种观念的最好办法就是制作与过去有关的热卖影片。
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就是这样一部片子,这是一部背景设定在19世纪中国清朝的独出心裁的武打冒险片。这部影片在内地没有引发太大的轰动,但至少在美国是大获成功。或许西方观众更容易被画面唯美的斗剑、飞来飞去的武士和雅致的竹林所吸引。李安在《卧虎藏龙》中不止将传统画面搬上了世界屏幕,他还运用最新的特效使中国传统功夫看起来酷毙了。
李安强调中国传统的观念源于他的成长经历。他的父母是内地人,1949年逃到台湾,1954年李安在台湾出生。
李安说,在台湾,我们高举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封建社会文化的火炬。我们没有经历文革和共产主义。在香港和台湾,我们是以传统方式长大的,而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的成长过程相对来说与我父亲的仍很相似。
李安对我说,在台湾长大也从其他方面影响了他的导演生涯。他说,在他的影片中,他总是会站在“失败者”的一边。(他解释说,死的人,失败的人,同性恋牛仔——这些不会成为赢家的人。)
你可能在想这与台湾有什么关系。李安说,我在台湾长大,我们总是输家。他和善地笑了起来。他说,从来没有人赢过什么,这就是我的成长经历。台湾是一个小岛,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台湾。直到80年代末,我仍然碰到这样的情况:人们问我“你来自哪里?”,我说:“台湾。”人们会说:“啊,我喜欢泰国菜。”
当然,台湾有一些更严肃的困境。李安说,台湾现在的状态非常令人沮丧。他说,台湾现在是四分五裂的,有人更支持独立,还有人不愿相信我们是中国人。李安属于哪种人?他说,从本质上来说,我仍然是中国人。我接受的是中国式的教育。我的父母来自内地,我们是局外人。他说,然而在内地,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我既是一个本地人,同时又是一个客人。
李安的工作未能免受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的影响。几个月前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上,台湾有人对《色·戒》被列为“中国台湾”的影片表示不满,认为电影的产地应该仅是“台湾”。
李安对被归类的反感解释了为他什么在制作了一系列成功的华语电影之后开始投身美国电影。他广受欢迎的华语电影包括《推手》(Pushing Hands)、《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饮食男女》等。在投身美国电影后,李安于1995年拍摄了《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两年后推出了寒冷郊区的故事片《冰风暴》。后来,李安还拍摄了美国内战题材的故事片《与魔鬼共骑》(tldde With the Devil),此后于2003年尝试了漫画题材的电影《绿巨人》(Hulk)。他说,我认为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跳来跳去,我喜欢处在一个不固定的状态,一个灰色地带,我认为那才是生活。
李安也许并不希望自己被看做是一个发言人,或者其电影被看做一种特定文化的代表,但是这似乎难以避免。他提到《饮食男女》(1994),这部电影用大量镜头记录了一个家庭周日的丰盛大餐。他说,也许对全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而言,他们对台湾的唯一印象就是这部电影。他们问我,你每个周日都这样用餐吗?但这其实是一种隐喻手法。
李安说,我接受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因为我坚持留在(超越国家的)灰色地带,还有,诚实地面对生活。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补充说,也许是这样。
李安对灰色地带的热衷让他的电影如此有震撼力。在世界各地的影院,他的作品挑战了社会眼中牛仔片、爱国片、甚至是功夫片里非黑即白的形象。他说,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认为,重要的是要勇敢,要诚实。那么为什么在灰色地带需要更多勇气?他回答说,因为你在挑战现有的、约定俗成的东西。
他说,任何约定俗成的东西都会在一段时间内显得很方便。然后,当它变得如此根深蒂固时,它会开始僵化。作为生命的规律,当某种东西变得僵化的时候,它就会消亡。
毫无疑问,中国人看起来喜欢李安。他执导的影片——包括《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冰风暴》(The Ice Storm)和《饮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为他赢得了全球赞誉,他执导的影片曾赢得八项奥斯卡奖。李安执导的影片《色·戒》(Lust,Caution)曾一度成为中国票房冠军。当他凭借执导的同性恋牛仔片《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赢得2005年奥斯卡奖时,中国内地的一份官方报纸称他是“华人的骄傲”。
我曾与李安有一面之缘,那是在纽约亚洲协会(New York Asia Society)放映他执导的影片《色·戒》的那个晚上。李安曾说自己是个害羞的人、不善交际,那个晚上,面对众多吵吵嚷嚷想与他交谈的人,李安看起来确实有些对这样的关注感到不适。
私下里两个人时,情况则完全不同。当我们在曼哈顿中心地区的一座写字楼会面时,衣着闲适的李安热情地向我打招呼,砰地一声坐在沙发上,接连发表大胆的见解。他常常大笑,说的是英文,偶尔会掺杂点普通话。
《色·戒》在中国已经获得了逾1,500万美元的票房。该片在美国显然没有引起这样的轰动,获得的评价褒贬不一,自去年9月上映以来累计票房约为430万美元。
尽管如此,李安说,《色·戒》在中国获得如此热烈反响的事实——甚至是目前仍在上映这一事实——都令人鼓舞。他说,这部影片一直没有下线……有人表示反对,但不足以让影片下线,这对我是个非常大的肯定。李安似乎觉的这样一部备受争议的影片在中国获得成功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让政府放宽限制,让人们扩大视野,让更多的电影人将真相搬上银幕。
李安更大的目标是把中国的过去,搬上银幕。还说,我试图再现过去的真相,没人能凭一己之力完成这项工作。如果我现在不做,五年后可能就做不成了。因为记得当时情况的人到时候可能已经不在世了。
李安说,你必须得有自己的根,那就是你的文化。你的脊梁,你是谁。你不能放弃这些。无论是精英文化还是流行文化,你都需要有自己的根。向年轻人灌输这种观念的最好办法就是制作与过去有关的热卖影片。
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就是这样一部片子,这是一部背景设定在19世纪中国清朝的独出心裁的武打冒险片。这部影片在内地没有引发太大的轰动,但至少在美国是大获成功。或许西方观众更容易被画面唯美的斗剑、飞来飞去的武士和雅致的竹林所吸引。李安在《卧虎藏龙》中不止将传统画面搬上了世界屏幕,他还运用最新的特效使中国传统功夫看起来酷毙了。
李安强调中国传统的观念源于他的成长经历。他的父母是内地人,1949年逃到台湾,1954年李安在台湾出生。
李安说,在台湾,我们高举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封建社会文化的火炬。我们没有经历文革和共产主义。在香港和台湾,我们是以传统方式长大的,而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的成长过程相对来说与我父亲的仍很相似。
李安对我说,在台湾长大也从其他方面影响了他的导演生涯。他说,在他的影片中,他总是会站在“失败者”的一边。(他解释说,死的人,失败的人,同性恋牛仔——这些不会成为赢家的人。)
你可能在想这与台湾有什么关系。李安说,我在台湾长大,我们总是输家。他和善地笑了起来。他说,从来没有人赢过什么,这就是我的成长经历。台湾是一个小岛,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台湾。直到80年代末,我仍然碰到这样的情况:人们问我“你来自哪里?”,我说:“台湾。”人们会说:“啊,我喜欢泰国菜。”
当然,台湾有一些更严肃的困境。李安说,台湾现在的状态非常令人沮丧。他说,台湾现在是四分五裂的,有人更支持独立,还有人不愿相信我们是中国人。李安属于哪种人?他说,从本质上来说,我仍然是中国人。我接受的是中国式的教育。我的父母来自内地,我们是局外人。他说,然而在内地,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我既是一个本地人,同时又是一个客人。
李安的工作未能免受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的影响。几个月前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上,台湾有人对《色·戒》被列为“中国台湾”的影片表示不满,认为电影的产地应该仅是“台湾”。
李安对被归类的反感解释了为他什么在制作了一系列成功的华语电影之后开始投身美国电影。他广受欢迎的华语电影包括《推手》(Pushing Hands)、《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饮食男女》等。在投身美国电影后,李安于1995年拍摄了《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两年后推出了寒冷郊区的故事片《冰风暴》。后来,李安还拍摄了美国内战题材的故事片《与魔鬼共骑》(tldde With the Devil),此后于2003年尝试了漫画题材的电影《绿巨人》(Hulk)。他说,我认为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跳来跳去,我喜欢处在一个不固定的状态,一个灰色地带,我认为那才是生活。
李安也许并不希望自己被看做是一个发言人,或者其电影被看做一种特定文化的代表,但是这似乎难以避免。他提到《饮食男女》(1994),这部电影用大量镜头记录了一个家庭周日的丰盛大餐。他说,也许对全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而言,他们对台湾的唯一印象就是这部电影。他们问我,你每个周日都这样用餐吗?但这其实是一种隐喻手法。
李安说,我接受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因为我坚持留在(超越国家的)灰色地带,还有,诚实地面对生活。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补充说,也许是这样。
李安对灰色地带的热衷让他的电影如此有震撼力。在世界各地的影院,他的作品挑战了社会眼中牛仔片、爱国片、甚至是功夫片里非黑即白的形象。他说,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认为,重要的是要勇敢,要诚实。那么为什么在灰色地带需要更多勇气?他回答说,因为你在挑战现有的、约定俗成的东西。
他说,任何约定俗成的东西都会在一段时间内显得很方便。然后,当它变得如此根深蒂固时,它会开始僵化。作为生命的规律,当某种东西变得僵化的时候,它就会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