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破解我国高教育发展的有利途径,也是众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以大庆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探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57-02
大庆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立足于大庆、辐射东北三省,结合地方生物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规划,专业培养突出生物技术发酵方向,重点培养能掌握发酵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能在食品、酿酒、肥料、制药等行业从事发酵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专业人才[1],学院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一直积极探索校企联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福瑞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志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大庆博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并在2013年与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第一个“订单班”。截至目前已有三届订单班学生,学院通过几年的探索努力,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置、科研合作、实习就業、毕业论文、教师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全方位合作,使学生与企业做到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本文就大庆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积累的经验和获取的收获进行探讨。
一、建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成立院级生物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重构产教融合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整理论实践教学比例,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针对“阜丰订单班”设置了阜丰班特色模块课程。“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模式是指以校内实训中心和合作企业为依托,将实践锻炼渗透到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实验室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第二阶段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和模拟生产实习;第三阶段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订单班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实现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毕业即可上岗的目标。
二、重构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生产型实训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完善核心课程,遴选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结构,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始终。课程体系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在精选保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的同时,对模块课程中教学内容相似或重复的课程进行合并调整,如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与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同时注重在专业对口企业中寻找教学任务,根据职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针对发酵方向课程模块设置了《发酵产品工艺学》、《发酵产品检验与分析》、《生物工程设备及工厂设计》等特色课程。针对“阜丰订单班”课程模块设置了《阜丰全产业链概述》、《“阜丰”产品加工技术》、《氨基酸工艺学》等课程。
同时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在课程体系中的学分比例,拓宽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校内实习实训和校企联合培养的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2]。重构后的课程专业课程针对性强,应用性突出、更符合专业方向的需要和市场需求。
三、建立认知实践、生产实践、毕业实习的“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部分实验课缩减基础性验证性实验项目,根据实际生产应用或者企业研究方向将项目整合成综合设计性实验,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企业对实验技能的需求增设了实验项目,例如《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发酵产品检验与分析》,改革实验课考试方法,以综合能力的考核为主,口试、操作、实验论文为辅。将理论课程延伸至企业生产车间,增加参观见习频率,注重认知实践。根据企业需求,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专业技能培训,例如《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动物细胞培养》与《显微技术和氨基酸发酵及成分分析》。通过实验室开放活动、企业“项目依托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等多种形式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将企业的生产活动模拟进课堂。
四、全方面深入校企合作,实现“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
成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改革指导小组,根据企业发展趋势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增强办学活力[3]。在培养方案设计中延长了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时间,加大实习监管和考核力度,着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增加了《企业家讲坛》、《企业管理》等选修课程,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精英为学生讲座,促使师生了解企业动态,促进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企业也定期选派技术人员到学院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与师生交流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科研项目、实验室开放、创新创业项目等形式解决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通过科研信息的交流提高办学质量和企业效益,实现校企“互惠共赢”。
五、全面培养能讲理论、能指导实习、能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全能型“双师”教师
学院和企业共同建立“双师型”培养模式,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能讲理论实验、能指导学生下厂实习、能给企业培训指导、能参与企业研发等全面能力。“阜丰订单班”涉及的专业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去实践,从阜丰企业文化、发酵仪器设备、氨基酸生产工艺等方面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学院与企业合作,实现校内实训中心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同时开展科学研究,让专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科研中去,鼓励教师开展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技术和应用上的科研难题。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对企业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基本素质的培训,为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储备大量的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
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校企之间合作不够深入,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部分学生在企业只能参与流水线作业或简单的机械操作,无法全面深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仪器设备原理,其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受到限制。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所用知识技能脱节能普遍现象,所学所练不能被其所用,这是教师教学过程死板、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缺乏实践锻炼机会、与企业沟通不畅等多原因导致的。
2.双师型教师培养浮于表面。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仍存在部分教师以获得双师型证书或者评职称为目的,未体会到双师型培养的内涵和品质,下企业锻炼走过场,浮于表面,不了解企业文化,不懂得企业需求,个人能力未得到提升,成为“伪双师”。
3.监督评价和考核制度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虽然在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过程中,建立了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考核制度和评价监督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三方脱节,监管力度不够,考核不客观等现象,仍是三方缺乏沟通协调的结果。
总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还需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结合企业特色需求,突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使生物技术专业在立足大庆服务地方彰显地方特色的过程中,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生物技术基层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中林.基于“订单班”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2]胡晓倩,张赛,黄松.生物技术专业地方性应用型转型建设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3,(15).
[3]陈敏,王慧中,王伟,庞基良.生物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和实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57-02
大庆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立足于大庆、辐射东北三省,结合地方生物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规划,专业培养突出生物技术发酵方向,重点培养能掌握发酵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能在食品、酿酒、肥料、制药等行业从事发酵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专业人才[1],学院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一直积极探索校企联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福瑞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志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大庆博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并在2013年与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第一个“订单班”。截至目前已有三届订单班学生,学院通过几年的探索努力,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置、科研合作、实习就業、毕业论文、教师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全方位合作,使学生与企业做到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本文就大庆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积累的经验和获取的收获进行探讨。
一、建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成立院级生物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重构产教融合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整理论实践教学比例,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针对“阜丰订单班”设置了阜丰班特色模块课程。“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模式是指以校内实训中心和合作企业为依托,将实践锻炼渗透到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实验室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第二阶段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和模拟生产实习;第三阶段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订单班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实现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毕业即可上岗的目标。
二、重构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生产型实训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完善核心课程,遴选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结构,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始终。课程体系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在精选保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的同时,对模块课程中教学内容相似或重复的课程进行合并调整,如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与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同时注重在专业对口企业中寻找教学任务,根据职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针对发酵方向课程模块设置了《发酵产品工艺学》、《发酵产品检验与分析》、《生物工程设备及工厂设计》等特色课程。针对“阜丰订单班”课程模块设置了《阜丰全产业链概述》、《“阜丰”产品加工技术》、《氨基酸工艺学》等课程。
同时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在课程体系中的学分比例,拓宽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校内实习实训和校企联合培养的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2]。重构后的课程专业课程针对性强,应用性突出、更符合专业方向的需要和市场需求。
三、建立认知实践、生产实践、毕业实习的“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部分实验课缩减基础性验证性实验项目,根据实际生产应用或者企业研究方向将项目整合成综合设计性实验,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企业对实验技能的需求增设了实验项目,例如《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发酵产品检验与分析》,改革实验课考试方法,以综合能力的考核为主,口试、操作、实验论文为辅。将理论课程延伸至企业生产车间,增加参观见习频率,注重认知实践。根据企业需求,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专业技能培训,例如《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动物细胞培养》与《显微技术和氨基酸发酵及成分分析》。通过实验室开放活动、企业“项目依托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等多种形式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将企业的生产活动模拟进课堂。
四、全方面深入校企合作,实现“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
成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改革指导小组,根据企业发展趋势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增强办学活力[3]。在培养方案设计中延长了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时间,加大实习监管和考核力度,着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增加了《企业家讲坛》、《企业管理》等选修课程,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精英为学生讲座,促使师生了解企业动态,促进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企业也定期选派技术人员到学院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与师生交流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科研项目、实验室开放、创新创业项目等形式解决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通过科研信息的交流提高办学质量和企业效益,实现校企“互惠共赢”。
五、全面培养能讲理论、能指导实习、能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全能型“双师”教师
学院和企业共同建立“双师型”培养模式,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能讲理论实验、能指导学生下厂实习、能给企业培训指导、能参与企业研发等全面能力。“阜丰订单班”涉及的专业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去实践,从阜丰企业文化、发酵仪器设备、氨基酸生产工艺等方面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学院与企业合作,实现校内实训中心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同时开展科学研究,让专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科研中去,鼓励教师开展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技术和应用上的科研难题。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对企业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基本素质的培训,为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储备大量的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
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校企之间合作不够深入,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部分学生在企业只能参与流水线作业或简单的机械操作,无法全面深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仪器设备原理,其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受到限制。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所用知识技能脱节能普遍现象,所学所练不能被其所用,这是教师教学过程死板、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缺乏实践锻炼机会、与企业沟通不畅等多原因导致的。
2.双师型教师培养浮于表面。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仍存在部分教师以获得双师型证书或者评职称为目的,未体会到双师型培养的内涵和品质,下企业锻炼走过场,浮于表面,不了解企业文化,不懂得企业需求,个人能力未得到提升,成为“伪双师”。
3.监督评价和考核制度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虽然在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过程中,建立了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考核制度和评价监督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三方脱节,监管力度不够,考核不客观等现象,仍是三方缺乏沟通协调的结果。
总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还需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结合企业特色需求,突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使生物技术专业在立足大庆服务地方彰显地方特色的过程中,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生物技术基层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中林.基于“订单班”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2]胡晓倩,张赛,黄松.生物技术专业地方性应用型转型建设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3,(15).
[3]陈敏,王慧中,王伟,庞基良.生物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和实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