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态问题是中国学生在学习意大利语时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因为在现代汉语当中是没有明显的时态现象的,也就是说,现代汉语中不存在靠词形变化来表现时态的现象,而这却正是意大利语中最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学生在学习意大利语时态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以及教授方法。
【关键词】意大利语时态;动词变位;复合时态的构成;时态的选择
意大利语是一门有着丰富时态变化的语言,随着动作发生的时间不同,动词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态进行变位。意大利语一共有7种语式,8种时态。在直陈式中就有:现在时,近过去时,未完成过去时,近愈过去时,远过去时,远愈过去时,将来时,先将来时;条件式中有:现在时,过去时;虚拟式中有:现在时,近过去时,未完成过去时,近愈过去时。像这样丰富且复杂的语式和时态系统是中文当中所不存在的,中文往往直接使用时间副词或时态助词来表达时间,例如:立刻,马上,刚刚,曾经等等。因此这也是中国学生难以理解,和学会意大利语时态的结症所在,他们往往会忘记根据时态将动词变位,而仅是简简单单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副词。
想要帮助中国学生建立正确的时态概念,还需要从动词变位入手。先帮助学生明确动词变位的概念:意大利语句子中的动词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根据人称,语式和时态进行变位的。而根据时态的不同,需要分为简单时态和复杂时态,简单时态下动词直接在词尾发生变化而复合时态则需要借助助动词来完成变位。简单时态下的动词变位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相对易于理解,而复合时态则需要助动词+动词的过去分词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动词变位。
这样复合式的语法概念在中文当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于复合时态的学习往往也是中国学生最困难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助动词的选择和使用。所以针对复合时态的教授,也应该以助动词为核心。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何为助动词?为什么要使用助动词?“助动词”顾名思义起到帮助和辅助的作用,其核心动词应该是助动词身后的实意动词。以直陈式近过去时为例:ho mangiato un gelato(我吃了一个冰淇淋),这句话中助动词为avere,实意动词为mangiare,ho mangiato在这里是完整的动词,是放在一起不能分开的,ho是来帮忙构成复合时态的,因此叫助动词。
其次,复合时态的第二个重难点在于助动词的选择。一般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老师都会跟学生强调一般及物动词使用avere作助动词,不及物动词用essere作助动词。然而在中文里我们没有明确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概念,且在意大利语中有部分动词既有及物用法又有不及物用法。例如finire(结束)这个词,当它作及物动词使用时:Ho finito il mio lavoro(我完成了我的工作),助动词用avere;作不及物动词使用时:Il film è finito(电影结束了),助动词用essere。此外还存在部分动词,虽然是不及物动词,但仍然使用avere作助动词,例如dormire(睡觉),camminare(走路)等。因此单用及物和不及物来区分助动词的选择很容易造成中国学生的混淆。基于意大利语中使用essere作助動词的情况较为特殊和固定,所以在教学中更建议中国学生着重记忆以essere作助动词的单词,记住了以essere作助动词的情况,自然也就记住了以avere作助动词的情况。
除了复合时态的构成之外,时态的选择也是中国学生在学习意大利语时最大的困难之一。以意大利语中的直陈式近过去时和未完成过去时的区分为例,同样是过去时态,为什么有的句子用未完成,有的句子又要用近过去呢?对于这个问题老师的解答一般是以语法规则为基础,例如,过去的一次性动作用近过去,过去经常发生的习惯性动作用未完成;描述一个事情的结果用近过去,描述过去的一种状态用未完成。然而,很多学生对于语法概念中的状态和结果往往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单凭语法规则很难真正说服他们。这时就需要我们回到语言本身,语言与固定的数学公式终是不同的,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交流和沟通,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时永远要以说话者的意图为核心,灵活地来体会不同时态下说话者想要传达的不同含义。
例如下面这两句话:Ieri ho voluto prendere un gelato.和 Ieri volevo prendere un gelato.第一句话使用的是近过去(ho voluto),第二句话使用了未完成(volevo),两句话翻译成中文都是:昨天我想要吃冰淇淋。但由于时态的不同,说话者通过这两句话传递了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句话用近过去(ho voluto),表示我当时想做且把这件事情做完了,传递给听话者的信息是:我昨天想吃,并且已经吃到了冰淇淋。第二句话用到了未完成(volevo),仅表示当时想吃冰淇淋的这个状态,而吃冰淇淋这个动作是否发生听话者并不清楚,也就是说听“我”说话的人只知道“我”当时想吃,并不清楚“我”昨天到底有没有吃冰淇淋。
由此可见,在意大利语时态的教学中我们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为最终目的,而不能一味教条式地教授。
参考文献:
【3】王军,《大学意大利语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1月
【4】郑贞爱,《法语和汉语时态的对比分析》,《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 02期
【关键词】意大利语时态;动词变位;复合时态的构成;时态的选择
意大利语是一门有着丰富时态变化的语言,随着动作发生的时间不同,动词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态进行变位。意大利语一共有7种语式,8种时态。在直陈式中就有:现在时,近过去时,未完成过去时,近愈过去时,远过去时,远愈过去时,将来时,先将来时;条件式中有:现在时,过去时;虚拟式中有:现在时,近过去时,未完成过去时,近愈过去时。像这样丰富且复杂的语式和时态系统是中文当中所不存在的,中文往往直接使用时间副词或时态助词来表达时间,例如:立刻,马上,刚刚,曾经等等。因此这也是中国学生难以理解,和学会意大利语时态的结症所在,他们往往会忘记根据时态将动词变位,而仅是简简单单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副词。
想要帮助中国学生建立正确的时态概念,还需要从动词变位入手。先帮助学生明确动词变位的概念:意大利语句子中的动词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根据人称,语式和时态进行变位的。而根据时态的不同,需要分为简单时态和复杂时态,简单时态下动词直接在词尾发生变化而复合时态则需要借助助动词来完成变位。简单时态下的动词变位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相对易于理解,而复合时态则需要助动词+动词的过去分词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动词变位。
这样复合式的语法概念在中文当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于复合时态的学习往往也是中国学生最困难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助动词的选择和使用。所以针对复合时态的教授,也应该以助动词为核心。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何为助动词?为什么要使用助动词?“助动词”顾名思义起到帮助和辅助的作用,其核心动词应该是助动词身后的实意动词。以直陈式近过去时为例:ho mangiato un gelato(我吃了一个冰淇淋),这句话中助动词为avere,实意动词为mangiare,ho mangiato在这里是完整的动词,是放在一起不能分开的,ho是来帮忙构成复合时态的,因此叫助动词。
其次,复合时态的第二个重难点在于助动词的选择。一般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老师都会跟学生强调一般及物动词使用avere作助动词,不及物动词用essere作助动词。然而在中文里我们没有明确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概念,且在意大利语中有部分动词既有及物用法又有不及物用法。例如finire(结束)这个词,当它作及物动词使用时:Ho finito il mio lavoro(我完成了我的工作),助动词用avere;作不及物动词使用时:Il film è finito(电影结束了),助动词用essere。此外还存在部分动词,虽然是不及物动词,但仍然使用avere作助动词,例如dormire(睡觉),camminare(走路)等。因此单用及物和不及物来区分助动词的选择很容易造成中国学生的混淆。基于意大利语中使用essere作助動词的情况较为特殊和固定,所以在教学中更建议中国学生着重记忆以essere作助动词的单词,记住了以essere作助动词的情况,自然也就记住了以avere作助动词的情况。
除了复合时态的构成之外,时态的选择也是中国学生在学习意大利语时最大的困难之一。以意大利语中的直陈式近过去时和未完成过去时的区分为例,同样是过去时态,为什么有的句子用未完成,有的句子又要用近过去呢?对于这个问题老师的解答一般是以语法规则为基础,例如,过去的一次性动作用近过去,过去经常发生的习惯性动作用未完成;描述一个事情的结果用近过去,描述过去的一种状态用未完成。然而,很多学生对于语法概念中的状态和结果往往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单凭语法规则很难真正说服他们。这时就需要我们回到语言本身,语言与固定的数学公式终是不同的,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交流和沟通,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时永远要以说话者的意图为核心,灵活地来体会不同时态下说话者想要传达的不同含义。
例如下面这两句话:Ieri ho voluto prendere un gelato.和 Ieri volevo prendere un gelato.第一句话使用的是近过去(ho voluto),第二句话使用了未完成(volevo),两句话翻译成中文都是:昨天我想要吃冰淇淋。但由于时态的不同,说话者通过这两句话传递了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句话用近过去(ho voluto),表示我当时想做且把这件事情做完了,传递给听话者的信息是:我昨天想吃,并且已经吃到了冰淇淋。第二句话用到了未完成(volevo),仅表示当时想吃冰淇淋的这个状态,而吃冰淇淋这个动作是否发生听话者并不清楚,也就是说听“我”说话的人只知道“我”当时想吃,并不清楚“我”昨天到底有没有吃冰淇淋。
由此可见,在意大利语时态的教学中我们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为最终目的,而不能一味教条式地教授。
参考文献:
【3】王军,《大学意大利语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1月
【4】郑贞爱,《法语和汉语时态的对比分析》,《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 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