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关键词】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病;进展
口腔溃疡为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口腔黏膜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具有“黄、红、凹、痛”的特征, 灼痛明显。口腔溃疡呈周期性反复发生,医学上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本病的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研究报道的发病因素很多,但尚未统一,推测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治疗 RAU,以局部用药为主,严重者还需全身治疗。现将 RAU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综述如下:
一、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 RAU患病率高达 20%,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 ,女性多于男性,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但以青壮年多见,无明显季节性。本病周期性复发 ,有自限性。临床表现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 ,具有明显的烧灼感 。
2、临床分型 (1)轻型 在RAU中占80%,前驱期黏膜不适,触痛或烧灼感,经24h后出现丘疹状小点,逐渐扩大形成溃疡。(2)重型 又称复发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是最严重的表现类型。溃疡大而深,直径 10~30mm,深及黏膜下层直至肌层,周围红肿隆起,扪之较硬,、持续时间长,愈合后有瘢痕或组织缺损 。(3)疱疹样口疮 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直径小于2mm,有数 10个或更多,相邻小溃疡相互融合成稍大溃疡。
二、治疗
由于口腔溃疡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仍无根治的特效方法。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增强体质、对症治疗,以减少复发次数,延长间隙期,减轻疼痛,促进愈合。治疗主张局部和全身、中医和西医、生理和心理相结合。
1、局部治疗 (1)消炎类药物。①膜剂:金霉素药膜和复方四环素药膜较常用。②含漱剂 :2%四环素含漱液、0.12%洗必泰溶液等,每天3次,含漱。③软膏或凝胶:金霉素倍他米松糊剂、金霉素甘油。④糖皮质激素:可单独制成药膜和软膏,但常与抗菌剂联用,常用的有地塞米松贴片、地塞米松糊剂、0.1%或 0.5%去炎松软膏、0.1%倍他米松软膏。对持久不愈,疼痛明显或范围较大的溃疡可采用皮质激素局部封闭。⑤超声雾化剂:将庆大霉素注射液 8万 u、地塞米松注射液 5ml、2%利多卡因或 1%丁卡因 20ml加入生理盐水 200ml制成雾化剂。每天 1次,每次 15~20min,3d为1个疗程。(2)止痛剂。0.5%盐酸达克罗宁液,在疼痛难忍和进食前使用,擦干溃疡面后用棉签蘸取少量涂于溃疡处,有迅速麻醉止痛作用。(3)腐蚀性药物。在表面麻醉下,隔离唾液,擦干溃疡面,以探针尖蘸50%三氯醋酸,轻轻点于溃疡面上,使蛋白凝固形成假膜,以止痛并促进溃疡愈合。(4)局部封闭对于经久不愈或疼痛明显的溃疡如重型 RAU,可作黏膜下封闭注射。 (5)理疗用激光 (Ca、A1、As、He—Ne激光)、微波等治疗仪或口内紫外线灯照射溃疡 ,有减少渗出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2、全身治疗 (1)免疫抑制剂。①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及较弱的免疫抑制作用,一般服用中小剂量,疗程短。②抗代谢药 :硫唑嘌呤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阻止抗原敏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 ,对T淋巴细胞抑制作用较强,50mg/d,分2次口服,一般控制在2周。 (2)免疫增强剂。①左旋咪唑:左旋咪唑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②转移因子:可将供体的细胞免疫活性转移给受体的淋巴细胞,使之转化增殖,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从而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③胸腺素:它可使骨髓产生的干细胞转变成 T淋巴细胞 ,促进淋巴细胞成熟 ,调节人体免疫功能。④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部分复发性口疮患者由于缺锌引起细胞免疫缺陷,补充锌后,血清锌达到正常 ,免疫球蛋白含量及淋巴细胞转换率都有升高,口疮好转 。
3、中医中药:①成药: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可纠正RAU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失调 ,调节细胞免疫功能。②辩证施治:根据四诊八纲进行辩证。脾胃伏火型宜清热泻火,凉血通便,方用凉膈散、清胃散、玉女煎等加减。心火上炎型宜清心降火、凉血利尿,方用导赤散、泻心汤等加减。肝郁蕴热型宜清肝泻火、理气凉血,方用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等加减。阴虚火旺型宜滋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甘露饮等加减。脾虚湿困型宜健脾化湿,方用健脾胜湿汤、五苓散、平胃散等加减。气血两虚型宜气血双补,方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
参考文献
[1]张震康.实用口腔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65—167.
[2]汪喻忠.口腔医学新进展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及治疗现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7—245.
[3]胡雁,SavageNw.复发性口疮的发病机制学说[J].广东牙病防治杂志,1998,6(4):60.
【关键词】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病;进展
口腔溃疡为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口腔黏膜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具有“黄、红、凹、痛”的特征, 灼痛明显。口腔溃疡呈周期性反复发生,医学上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本病的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研究报道的发病因素很多,但尚未统一,推测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治疗 RAU,以局部用药为主,严重者还需全身治疗。现将 RAU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综述如下:
一、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 RAU患病率高达 20%,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 ,女性多于男性,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但以青壮年多见,无明显季节性。本病周期性复发 ,有自限性。临床表现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 ,具有明显的烧灼感 。
2、临床分型 (1)轻型 在RAU中占80%,前驱期黏膜不适,触痛或烧灼感,经24h后出现丘疹状小点,逐渐扩大形成溃疡。(2)重型 又称复发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是最严重的表现类型。溃疡大而深,直径 10~30mm,深及黏膜下层直至肌层,周围红肿隆起,扪之较硬,、持续时间长,愈合后有瘢痕或组织缺损 。(3)疱疹样口疮 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直径小于2mm,有数 10个或更多,相邻小溃疡相互融合成稍大溃疡。
二、治疗
由于口腔溃疡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仍无根治的特效方法。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增强体质、对症治疗,以减少复发次数,延长间隙期,减轻疼痛,促进愈合。治疗主张局部和全身、中医和西医、生理和心理相结合。
1、局部治疗 (1)消炎类药物。①膜剂:金霉素药膜和复方四环素药膜较常用。②含漱剂 :2%四环素含漱液、0.12%洗必泰溶液等,每天3次,含漱。③软膏或凝胶:金霉素倍他米松糊剂、金霉素甘油。④糖皮质激素:可单独制成药膜和软膏,但常与抗菌剂联用,常用的有地塞米松贴片、地塞米松糊剂、0.1%或 0.5%去炎松软膏、0.1%倍他米松软膏。对持久不愈,疼痛明显或范围较大的溃疡可采用皮质激素局部封闭。⑤超声雾化剂:将庆大霉素注射液 8万 u、地塞米松注射液 5ml、2%利多卡因或 1%丁卡因 20ml加入生理盐水 200ml制成雾化剂。每天 1次,每次 15~20min,3d为1个疗程。(2)止痛剂。0.5%盐酸达克罗宁液,在疼痛难忍和进食前使用,擦干溃疡面后用棉签蘸取少量涂于溃疡处,有迅速麻醉止痛作用。(3)腐蚀性药物。在表面麻醉下,隔离唾液,擦干溃疡面,以探针尖蘸50%三氯醋酸,轻轻点于溃疡面上,使蛋白凝固形成假膜,以止痛并促进溃疡愈合。(4)局部封闭对于经久不愈或疼痛明显的溃疡如重型 RAU,可作黏膜下封闭注射。 (5)理疗用激光 (Ca、A1、As、He—Ne激光)、微波等治疗仪或口内紫外线灯照射溃疡 ,有减少渗出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2、全身治疗 (1)免疫抑制剂。①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及较弱的免疫抑制作用,一般服用中小剂量,疗程短。②抗代谢药 :硫唑嘌呤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阻止抗原敏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 ,对T淋巴细胞抑制作用较强,50mg/d,分2次口服,一般控制在2周。 (2)免疫增强剂。①左旋咪唑:左旋咪唑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②转移因子:可将供体的细胞免疫活性转移给受体的淋巴细胞,使之转化增殖,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从而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③胸腺素:它可使骨髓产生的干细胞转变成 T淋巴细胞 ,促进淋巴细胞成熟 ,调节人体免疫功能。④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部分复发性口疮患者由于缺锌引起细胞免疫缺陷,补充锌后,血清锌达到正常 ,免疫球蛋白含量及淋巴细胞转换率都有升高,口疮好转 。
3、中医中药:①成药: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可纠正RAU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失调 ,调节细胞免疫功能。②辩证施治:根据四诊八纲进行辩证。脾胃伏火型宜清热泻火,凉血通便,方用凉膈散、清胃散、玉女煎等加减。心火上炎型宜清心降火、凉血利尿,方用导赤散、泻心汤等加减。肝郁蕴热型宜清肝泻火、理气凉血,方用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等加减。阴虚火旺型宜滋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甘露饮等加减。脾虚湿困型宜健脾化湿,方用健脾胜湿汤、五苓散、平胃散等加减。气血两虚型宜气血双补,方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
参考文献
[1]张震康.实用口腔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65—167.
[2]汪喻忠.口腔医学新进展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及治疗现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7—245.
[3]胡雁,SavageNw.复发性口疮的发病机制学说[J].广东牙病防治杂志,1998,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