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为此我国更加重视科教兴国战略。当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肩负起这个重大责任,加强对培养和开发高职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力度。因此,介绍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论述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开发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重要性;创新教学
作者简介:金礼舒,女,南通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29-02
一、培养与开发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不同于其它普通本科院校,其教学目标便是向社会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同时,还要加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对技术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和应用。只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生才会在日常学习中提出一些创新型的问题,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当发挥自身教学组织者和引领者的长处,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加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当今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社会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就要关注社会人才创新能力的发展,加大创新能力的研究力度,重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计划。[1]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也唯有如此,才能增强国家竞争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三)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有利于改善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供求矛盾较大。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原有的劳动人口素质已经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力度仍然不强,创新型人才较少,这无疑是就业市场的发展瓶颈。因此,要改善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就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开发的力度。
二、高职生创造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创造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力产生的基础,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因此,高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学生的激情充分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培养创造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就是要提高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让学生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2]另外,高职生还要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不断创新,最终形成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接受挑战的创新精神。
(三)激活创造思维
培养高职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平时所学的知识,夯实知识框架。同时,创造性思维能够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能更好地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培养创造技能
培养高职生的创造技能,就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对信息二次加工的能力,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来培训学生,让学生熟练掌握创造技法的应用知识,提高高职生的创造能力。
三、高职生创造能力培养与开发的有效途径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教学创新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和激发,在长期的传统教育中,教学方式固定僵化,教学思维也毫无创新,学生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知识的应用水平也不高,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课堂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传授知识的场所,更要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原有的教育观,要汲取其中合理的成分,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发展。要明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创新,在创新的道路中不断完善自己。
(二)建立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
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是培养高职生创造力的重要内容,因此,要重视创新知识框架的重要性,合理构建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3]要实现其科学性,就要保证知识框架的健全性和条理性。这里所说的健全性是指,创新知识框架内容要全面,不能发生遗缺错误,保证知识覆盖面的广泛性,使所学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另外,所谓的条理性是指,创新知识框架里各学科之间要有一定的信息渠道。当前,一种现象不仅仅涉及到一个学科,它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组合体,也就是说,要想真正弄清楚这种现象,就要用到经济知识、科技知识、人文知识等。因此,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注意扩大知识面,不断学习多种专业知识。与此同时,首先要保证基础学科的学习成绩,在强化和扎实基础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其它专业知识,加强文科和理科的融合性,创立跨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社会人文学科,增强高职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这些都与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积极探索并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度,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
1.启发式教学。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起不到丝毫作用,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导地位,主动向学生不停地灌输知识,学生只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一味地接受教师所传输的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部都被扼杀了。因此,要认识到这一弊端,采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启发过程中自己找到答案,找到学习的真理。[4]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教材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动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2.参与式教学。由前文可知,启发式教学是传统式教学的对立面,它有效避免了传统式教学方式的弊端,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仍然界限分明,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学生的任务仍是学习。和传统相比,只不过教师变灌输知识为引导知识,学生的发展空间依然有限。为改变这一现状,可引入参与式教学,即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给讲到,必须让学生去发现漏洞、提出问题,通过课堂全体的研究和探讨,来寻找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金隽.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9-4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青年报,1999-6-17(1).
[3]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9-7-17(2).
[4]刘自华,王绍良,贺召平,等.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科研创新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17-18.
[责任编辑 秦 涛]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重要性;创新教学
作者简介:金礼舒,女,南通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29-02
一、培养与开发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不同于其它普通本科院校,其教学目标便是向社会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同时,还要加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对技术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和应用。只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生才会在日常学习中提出一些创新型的问题,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当发挥自身教学组织者和引领者的长处,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加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当今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社会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就要关注社会人才创新能力的发展,加大创新能力的研究力度,重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计划。[1]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也唯有如此,才能增强国家竞争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三)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有利于改善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供求矛盾较大。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原有的劳动人口素质已经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力度仍然不强,创新型人才较少,这无疑是就业市场的发展瓶颈。因此,要改善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就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开发的力度。
二、高职生创造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创造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力产生的基础,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因此,高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学生的激情充分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培养创造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就是要提高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让学生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2]另外,高职生还要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不断创新,最终形成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接受挑战的创新精神。
(三)激活创造思维
培养高职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平时所学的知识,夯实知识框架。同时,创造性思维能够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能更好地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培养创造技能
培养高职生的创造技能,就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对信息二次加工的能力,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来培训学生,让学生熟练掌握创造技法的应用知识,提高高职生的创造能力。
三、高职生创造能力培养与开发的有效途径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教学创新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和激发,在长期的传统教育中,教学方式固定僵化,教学思维也毫无创新,学生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知识的应用水平也不高,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课堂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传授知识的场所,更要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原有的教育观,要汲取其中合理的成分,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发展。要明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创新,在创新的道路中不断完善自己。
(二)建立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
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是培养高职生创造力的重要内容,因此,要重视创新知识框架的重要性,合理构建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3]要实现其科学性,就要保证知识框架的健全性和条理性。这里所说的健全性是指,创新知识框架内容要全面,不能发生遗缺错误,保证知识覆盖面的广泛性,使所学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另外,所谓的条理性是指,创新知识框架里各学科之间要有一定的信息渠道。当前,一种现象不仅仅涉及到一个学科,它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组合体,也就是说,要想真正弄清楚这种现象,就要用到经济知识、科技知识、人文知识等。因此,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注意扩大知识面,不断学习多种专业知识。与此同时,首先要保证基础学科的学习成绩,在强化和扎实基础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其它专业知识,加强文科和理科的融合性,创立跨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社会人文学科,增强高职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这些都与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积极探索并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度,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
1.启发式教学。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起不到丝毫作用,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导地位,主动向学生不停地灌输知识,学生只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一味地接受教师所传输的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部都被扼杀了。因此,要认识到这一弊端,采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启发过程中自己找到答案,找到学习的真理。[4]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教材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动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2.参与式教学。由前文可知,启发式教学是传统式教学的对立面,它有效避免了传统式教学方式的弊端,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仍然界限分明,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学生的任务仍是学习。和传统相比,只不过教师变灌输知识为引导知识,学生的发展空间依然有限。为改变这一现状,可引入参与式教学,即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给讲到,必须让学生去发现漏洞、提出问题,通过课堂全体的研究和探讨,来寻找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金隽.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9-4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青年报,1999-6-17(1).
[3]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9-7-17(2).
[4]刘自华,王绍良,贺召平,等.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科研创新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17-18.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