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寻找阅读公式
阅读文章,我们无外乎关注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而写。“写了什么”指向于内容;“怎么写”关注其表达;“为什么写”则触及作者的内心情感与价值追求。可以说,任何阅读题目的设计,也都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的探究与拓展。学生只需把这三个方面仔细揣摩,用心思考,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虽然我们找到了一条最基本的阅读公式,然而,不同的文体对于“写什么”“怎么写”“为何而写”的关注却大相径庭。因此,阅读公式应细化为适合于不同文体的公式:记叙文要多去关注谋篇布局、细节描写和表达方式;议论文要去找准论点论据,发掘文章的论证方法;诗词就要去还原诗词所呈现的画面,捕捉并领会诗人的心境……循着不同的文体公式,我们会发现,复杂的阅读教学变得清澄明了,读者的思路从混沌走向清晰,学生再也不会谈“阅”色变了。
二、 培养文体意识
和许多老师一样,我曾有过担心,“文体”这样专业的名词术语,对于小学生来说会不会太枯燥,让他们有种压力或有抵触。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熏陶,我发现,要让同学们认识并接受“文体”也并不难,用不着刻板教条地一一陈述各类文体的要素、特征,而应是尊重儿童的认知,由形象到概括,让他们自觉地去发现文体差别,从而产生文体意识。比如,我们可以从特征明显的诗歌入手,先任由学生去发现诗歌和平时学习的课文的不同,在交流中发现这种形式的文体具有篇幅短小,某些句子多有反复,读上去琅琅上口等特点。在发现其特点的基础上,再告知学生,这样的文体形式文学上称之为“诗歌”。这一文体的认知过程,我们所做的仅仅是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同学们的发现是将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最好的探索认知。
同样的,其他文体的教学认知也不复杂。我们都可以由浅入深,先做到反复观察自由发现,在讨论交流后提及文体名称,等到学生对于这类的文体有了很多次的接触阅读之后,再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想一想:最近反复提及的这类文章有着怎样的共同特征。
三、 把握文体知识
认识不仅仅是为了知道,更是为了利用。认识文体仅仅是开端,更要紧的是把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为学生后续的阅读运用提供一条康庄大道。比如,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全文的线索脉络串联起整篇文章的始末,往往借助精妙的修辞来表情达意,作者的情感表达,往往寓意于某些关键事物之上。关于说明文,就要让学生弄清楚有哪些主要的说明方法,一般的说明顺序有哪些。而议论文,则要让学生明白议论文都有一个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点一般都通过一些例子或数据展开论证……有了对这些文体知识的了解,学生才不会茫然失措。面对记叙文,就会从容不迫地寻找“六要素”,然后加以组织整理,完成主要内容的概括;遇到说明文,就会一下子去把握所说明的是何种事物,特别去关注文章用的是何种说明方法……
总之,了解、熟知并掌握了相关文体的共性与特征之后,就能让学生做到思维有方向,解题有目标,使学生在阅读前就可以做到胸中有数,由混沌不清至豁然开朗。
(作者单位:海门市育才小学)
阅读文章,我们无外乎关注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而写。“写了什么”指向于内容;“怎么写”关注其表达;“为什么写”则触及作者的内心情感与价值追求。可以说,任何阅读题目的设计,也都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的探究与拓展。学生只需把这三个方面仔细揣摩,用心思考,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虽然我们找到了一条最基本的阅读公式,然而,不同的文体对于“写什么”“怎么写”“为何而写”的关注却大相径庭。因此,阅读公式应细化为适合于不同文体的公式:记叙文要多去关注谋篇布局、细节描写和表达方式;议论文要去找准论点论据,发掘文章的论证方法;诗词就要去还原诗词所呈现的画面,捕捉并领会诗人的心境……循着不同的文体公式,我们会发现,复杂的阅读教学变得清澄明了,读者的思路从混沌走向清晰,学生再也不会谈“阅”色变了。
二、 培养文体意识
和许多老师一样,我曾有过担心,“文体”这样专业的名词术语,对于小学生来说会不会太枯燥,让他们有种压力或有抵触。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熏陶,我发现,要让同学们认识并接受“文体”也并不难,用不着刻板教条地一一陈述各类文体的要素、特征,而应是尊重儿童的认知,由形象到概括,让他们自觉地去发现文体差别,从而产生文体意识。比如,我们可以从特征明显的诗歌入手,先任由学生去发现诗歌和平时学习的课文的不同,在交流中发现这种形式的文体具有篇幅短小,某些句子多有反复,读上去琅琅上口等特点。在发现其特点的基础上,再告知学生,这样的文体形式文学上称之为“诗歌”。这一文体的认知过程,我们所做的仅仅是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同学们的发现是将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最好的探索认知。
同样的,其他文体的教学认知也不复杂。我们都可以由浅入深,先做到反复观察自由发现,在讨论交流后提及文体名称,等到学生对于这类的文体有了很多次的接触阅读之后,再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想一想:最近反复提及的这类文章有着怎样的共同特征。
三、 把握文体知识
认识不仅仅是为了知道,更是为了利用。认识文体仅仅是开端,更要紧的是把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为学生后续的阅读运用提供一条康庄大道。比如,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全文的线索脉络串联起整篇文章的始末,往往借助精妙的修辞来表情达意,作者的情感表达,往往寓意于某些关键事物之上。关于说明文,就要让学生弄清楚有哪些主要的说明方法,一般的说明顺序有哪些。而议论文,则要让学生明白议论文都有一个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点一般都通过一些例子或数据展开论证……有了对这些文体知识的了解,学生才不会茫然失措。面对记叙文,就会从容不迫地寻找“六要素”,然后加以组织整理,完成主要内容的概括;遇到说明文,就会一下子去把握所说明的是何种事物,特别去关注文章用的是何种说明方法……
总之,了解、熟知并掌握了相关文体的共性与特征之后,就能让学生做到思维有方向,解题有目标,使学生在阅读前就可以做到胸中有数,由混沌不清至豁然开朗。
(作者单位:海门市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