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康兹《佛教简史》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343243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西方读书界对佛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出版界因而翻译并出版了不少佛教的专著和经典,而且为了适应一般读者的需要,还编写出许多通俗易懂的读物,爱德华·康兹撰写的《佛教简史》就是其中之一。从书后的广告上看,出版这本书的出版公司,还出版了好几本类似的读物,例如:《佛教:信条和方法》,《佛教的生活方式》,《佛教的行为方式》,《佛教禅宗》,《佛陀传》等等。在《佛教禅宗》的出版介绍里,似乎可以看出一些西方人对佛教感兴趣的道理:“在佛教的各种形式中,禅宗对现代人的思维具有最大的吸引力……禅宗没有至高无上的神或任何形式的教条,它与其说是宗教,倒不如说是一种观察、行动和生活的方式。”在生活充满困惑的现代社会里,难怪佛教会表现出魅力。
  《佛教简史》只是一本一百多页的小书,却对近二千五百年佛教的历史流变做出了清晰的描述。作者把二千五百年的佛教历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公元前五百年的时间,这时的佛教后来被称作小乘教,传播局限在印度本土。从哲学角度讲,这个时期佛教关注的主要是心理上的问题,诸如个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思维,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达到自制,等等。
  第二阶段包括公元后五百年的时间,是大乘教时期。这时佛教开始向东亚扩张,并不可避免地受到那里的各种思想的影响。哲学上关注的是本体论的问题,即探究真实的本质,并且认为在自身实现这个本质是自救的关键。
  第三阶段从公元五百年延续到公元一千年,禅宗盛行,佛教影响的中心移到印度以外的许多地方,特别是中国。哲学上的重点移到了宇宙观上,认为调节和宇宙的关系以求和谐是觉悟的关键,求助的是古老的魔幻和玄秘的方法。
  以上三个阶段中佛教所信奉的人物也是不同的。第一阶段信奉阿罗汉(Arhat),即无牵无挂的人。他根除了一切欲望,不会再转生到这个世上。第二阶段信奉菩萨(Bodhisattva),一个要普救众生,成为无所不在的佛陀的人。第三阶段信奉悉陀(Siddha,即释迦牟尼出家前的本名),一个和宇宙极其和谐,不受其拘束的人。
  第四阶段从公元一千年延续至今。在这个阶段中佛教已经没有什么重大的更新和发展,只是继续存在罢了。
  在这样一个把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的框架中,这本简史对佛教在各个主要国家中的情况都做了扼要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全书,也可以只追踪佛教在一两个国家中的流变。
  
  (EdwardConze:AShort His-tory of Buddhism,George Allen &Unwin Ltd,1980,1982.)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成为历史已经有近四十年了,而王观泉所著《“天火”在中国燃烧》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现代传播的经验教训的第一本著作。这也许是因为很久以来,我们经常只是从政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尽管也有些现代文学史零星地回顾和记载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情况,但这些记述还远未深入到理论分析的程度,还很少从文学过程本身着眼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艺在各个时期和具体领
谷林同志在《迟来的新书》(载《读书》今年第九期)中提到,不清楚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雅舍忆旧》中《忆老舍》、《忆冰心》、《忆沈从文》三文的出处。此三文都作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最初都曾在台湾报刊上发表,如《忆冰心》就刊于《传记文学》第十三卷第六期。后来均收入梁实秋先生的回忆文集《看云集》,此书一九七四年四月由台北志文出版社初版,同年七月香港文艺书屋出版了港一版。书中共收回忆周作人、胡适、冰心、老舍
《历代诗歌选》(北京师范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初入淮河四绝句》诗有注云:“刘岳张韩:指刘光世、岳飞、张浚、韩世忠。四人都是南宋早期抗金将领,唯张浚后来阿附秦检陷害岳飞,晚节不终。”这里的“张浚”实是“张俊”之误。张俊是个利禄熏心之徒,“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而张浚却是南宋最坚决的抗金将领兼著名丞相。因此,被主和派奸臣秦桧诬陷而罢相遭贬。所以,此诗中赞道
我小时候读小说的启蒙书是《足本全图金玉缘》,第一印象是这一大家子人老在吃饭。我小时候读历史的启蒙书是蔡东藩从先秦到民国的《历代史通俗演义》,第一印象是各朝皇帝,老的小的,都不断地跟女人厮混:一会儿“云雨”,一会儿“鱼水”,床第之事,触目皆是;蔡老先生对哪个皇帝评价好,就赞为风流韵事,评价不好,就贬为好色善淫。  后来长大些,听师长说,野史无征,不足凭信。又后来听人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以帝王世系作
文艺理论体系缺陷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在哲学史上,哲学的基本命题一直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上出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人们为了坚持唯物论,比较注重客体对主体的规定和制约。因为在认识论的领域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样一来,主客体范畴便消融在哲学基本命题之中。把艺术审美关系纳入认识论的逻辑框架,用反映论原理来解释文艺现象,这样构筑起来的文艺理论体
中国女大使之所以成为新网红,除了与时俱进,懂得利用网络媒体从事外交活动外,打动了人心是重要原因。  跨年之际,一位新网红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在中国和尼泊尔同时受到关注。她就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  2019年12月31日,侯大使在社交平臺上用英语和尼泊尔语发文:“真正的美总是触碰心底。美丽尼泊尔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值得一游。祝‘2020尼泊尔旅游年’取得成功!”同时,侯大使附上
“杂文”这个名称决定它可以无所不在。引证几则古典,针砭某些人事,写成千把二千字的短文,自然是杂文。但杂文的领域怕是远不止此。在杂文高手笔下,可以无所不“杂”,什么文章都写得似正似奇,亦庄亦谐,既使读者得到知识,又能领略文章之美,还可稍舒愤懑之气。这一点读黄裳的杂文很能体会。四川人民出版社把黄裳历年来论剧杂文编为一集(《黄裳论剧杂文》),代表了他的这类杂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把它同黄裳谈书的杂文合起
清初,魏禧、汪琬(一六二四——一六九○)和侯方域(一六一八——一六五四)三人被誉为“清初散文三大家”(这个名称最先见于魏禧的朋友宋荦在康熙三十三年所辑《国(清)朝三家文钞》的序言),但许多中国文学史都把魏禧的生年定为一六二四(明熹宗天启四年),卒年为一六八○(清圣祖康熙十九年)(如: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二年版;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一
“任何一个认真接受西方的道德和理性传统的人,敢于对弗洛伊德所说的话投以坚决、果敢的一瞥,那的确是一种令人震撼的经验。被迫接受这些伟大思想的黑暗面,确实是对人的一种侮辱……,去体验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如人类第二次分尝禁果。”    ——罗曼·欧·布朗    弗洛伊德这位旋风式的人物,早在五十年前就已席卷了整个西方思想界,把他与哥白尼、达尔文相提并举并非言过其实。实际上,一九三八年弗洛伊德就已接过了英国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在编纂袁宏道、选录《行素园存稿引》时,在“嘉隆以来,所为名工哲匠者,余皆诵其诗,读其书,而未有深好也。古者如膺,才者如莽,奇者如吃,模拟之所至,亦各自以为极,而求之质无有也”(156页)之后,割去与此文意相联的短短几句话:  最后乃得定之方先生集读之,三    复叹曰:质在是矣。有长庆之实,无其俗;有濂、洛之理,无其腐。百世而后,岿然独传者,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