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部分初中数学课堂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的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有效教学”应运而生,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针对这种情况的存在,本文立足探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 有效教学
一、把握教材,巧妙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第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注意力吸引住。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自然就会引起学生心弦的共振,激发起学习的欲望。要想达到如此效果就要在“巧”上下功夫。比如,在讲三角形全等这一内容时,自己课前准备一个三角形的纸片,把它剪成三块(其中一块包括三角形一条边和两个角),向学生展示并提出问题:假如三角形镜子摔成这样三块,大家想一下能否用其中的一块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用哪一块更合适?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讨论与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的思考,巧妙引入了新课。
二、课堂上注意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
1.利用故事、游戏创设情境。如在讲解“乘方”时,这样设置教学情境:将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安排在新课前,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还有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师的答案,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等我们学了这一节的内容后,大家自然就明白“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米了”,这样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2.利用悬念型问题创设情境。有效问题、悬念对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积极性很有帮助。如在教学 “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笔者设置了一个猜猜你出生在几月的数学游戏情境。笔者对学生提出:“将你的出生月份乘以 5 后加上 11,再把结果乘以 2减去 22,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 1 秒钟内说出你的出生的月份。”由于学生刚接触到代数式,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引起了迫切想知道其中奥妙的欲望。对此学生提出了种种猜想,思维空前活跃,教师趁热打铁引出代数式 “( 5a 11) ×2- 22” 化简得到 10a时,学生恍然大悟,纷纷动手验证,并提出了其它代数式,使问题进一步拓展。这样的数学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出现,其趣味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丰富的问题性,具有较高的数学思维含量,能起到较好的引疑的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数学思维。
三、课堂上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
由于数学思想的存在,使得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学术知识点,不能用刻板的套路解决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只有充分理解掌握数学思想在各种问题上的运用,才能更有效地把知识运用得灵活。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记忆数学知识,让学生领会特定的事物本质属性,借助于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可能遇到的其他类似问题,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不是教出来的,更不是简单地模仿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出来的。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应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训练视作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不能脱离内容形式去进行孤立地传授。在数学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建构数学知识。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优良思维素质。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四、引导探索,提高学生自主性和教师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师要创造条件改变传统教师权威的组织策略,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后形成以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不要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猜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让学生提出猜想,激发引导学生自己证明猜想的探究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通过学生自主猜想、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数学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这样的课堂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教学就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 有效教学
一、把握教材,巧妙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第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注意力吸引住。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自然就会引起学生心弦的共振,激发起学习的欲望。要想达到如此效果就要在“巧”上下功夫。比如,在讲三角形全等这一内容时,自己课前准备一个三角形的纸片,把它剪成三块(其中一块包括三角形一条边和两个角),向学生展示并提出问题:假如三角形镜子摔成这样三块,大家想一下能否用其中的一块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用哪一块更合适?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讨论与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的思考,巧妙引入了新课。
二、课堂上注意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
1.利用故事、游戏创设情境。如在讲解“乘方”时,这样设置教学情境:将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安排在新课前,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还有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师的答案,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等我们学了这一节的内容后,大家自然就明白“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米了”,这样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2.利用悬念型问题创设情境。有效问题、悬念对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积极性很有帮助。如在教学 “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笔者设置了一个猜猜你出生在几月的数学游戏情境。笔者对学生提出:“将你的出生月份乘以 5 后加上 11,再把结果乘以 2减去 22,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 1 秒钟内说出你的出生的月份。”由于学生刚接触到代数式,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引起了迫切想知道其中奥妙的欲望。对此学生提出了种种猜想,思维空前活跃,教师趁热打铁引出代数式 “( 5a 11) ×2- 22” 化简得到 10a时,学生恍然大悟,纷纷动手验证,并提出了其它代数式,使问题进一步拓展。这样的数学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出现,其趣味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丰富的问题性,具有较高的数学思维含量,能起到较好的引疑的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数学思维。
三、课堂上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
由于数学思想的存在,使得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学术知识点,不能用刻板的套路解决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只有充分理解掌握数学思想在各种问题上的运用,才能更有效地把知识运用得灵活。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记忆数学知识,让学生领会特定的事物本质属性,借助于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可能遇到的其他类似问题,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不是教出来的,更不是简单地模仿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出来的。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应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训练视作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不能脱离内容形式去进行孤立地传授。在数学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建构数学知识。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优良思维素质。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形成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四、引导探索,提高学生自主性和教师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师要创造条件改变传统教师权威的组织策略,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后形成以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不要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猜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让学生提出猜想,激发引导学生自己证明猜想的探究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通过学生自主猜想、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数学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这样的课堂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教学就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