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部剧都需要一个胖子?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搞笑的胖子
  事实上,从古至今,胖子撑起喜剧的半边天,而且他们无须说什么、做什么,只要足够胖。因为胖而引人发笑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电视和电影发明之前的数百年:舞台时代的喜剧演员里,胖子总是最受欢迎的那个,只要他走上台来,观众席里就已经升起隐隐的笑声。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大银幕、小银幕全面登场,娱乐领域的载体改头换面,可是胖子的喜剧效果依旧只增不减:美式传统喜剧里,从动画片《恶搞之家》《辛普森一家》的主人公到20世纪50年代大受欢迎的情景喜剧《蜜月伴侣》,主要的笑点,都围绕着一个胖胖的主人公展开。
  在中国,猪八戒是《西游记》里唯一的喜剧担当。他虽然看起来没有孙悟空那么出风头,但二师兄的存在可是相当重要:他给周而复始的打妖怪、救师父的叙事主线增添了无数轻松幽默的细枝末节,一部沒有猪八戒插科打诨的《西游记》,半数以上的读者恐怕要读不下去。
  胖子的喜剧效果如此明显,以至于喜剧片里即使没有胖子也要创造胖子:像《老友记》里时不时就会出现乔伊、钱德勒等人幻想中发胖的形象,或者莫妮卡在减肥前肥胖的模样。毋庸置疑,在演员们穿着增肥道具出现的那一刻,就是声轨里惊呼和大笑的开始——无须表演、无须说话,如果再踮脚跳两下,声轨里的笑声简直就要爆炸。
  胖子到底为什么这么好笑?
  电影《完美音调》里的“胖艾米”也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胖艾米的歌喉和舞技都毋庸置疑,但她在电影中的主要任务,却是制造喜剧效果。在这一点上,她很成功,尤其是她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一句话“包袱”:“我的好几个男朋友”“我就管自己叫胖子,免得你们这些瘦子在背后这么叫我”“我在躺着跑步”……
  不难发现,胖艾米说出“我的好几个男朋友”之所以好笑,是因为观众认为她根本不可能有“好几个男朋友”;而“躺着跑步”只能出自胖艾米,因为观众完全不会怀疑一个胖子犯懒的真实性。在大众观念里,胖子代表了贪吃、懒惰、笨拙和缺乏(性)吸引力。而当胖子们在银幕上毫不掩饰地以这些特点进行自我调侃时,他们就成了最好笑、最可爱的胖子。
  这种对于胖子的脸谱化人物设定甚至也被移植到真人秀节目的剧本中:胖嘉宾,尤其是女性胖子的“人设”,永远是粗线条、憨厚、可爱又有点笨笨的。这种“人设”甚至会在综艺节目中造成一种胖子“很受欢迎”的现象,因为男嘉宾都敢对一个女胖子大献殷勤,制造各种喜剧效果,他们再怎么调戏、挑逗或表白都不会被当真,不会传出绯闻,不会有人真的认为他在追求那个胖子。
  陪衬的胖子
  每一个美丽动人的女主角身旁,都需要一个胖胖的陪衬;每一个潇洒英俊的男主角身旁,都需要一个胖胖的跟班。要知道,在周星驰电影里,“肥仔”林子聪不止一次作为陪衬的胖子的角色出现。甚至脱离周星驰后,林子聪的戏路依然没怎么变——《仙剑奇侠传》里的茂茂,仍然是主角身边插科打诨、可爱天真的胖子茂茂。
  作为陪衬的胖子心宽、豁达、豪爽、实在,最重要的是,他们对男主角、女主角保持了绝对忠诚的友谊。他们在主角身边出主意,主角犯错的时候要给予体谅,主角难过的时候要给予安慰,他们就是为了陪衬主角而存在的。
  现代的女权主义者总是抱怨文艺作品中的女性被物化,抱怨女性总是处于叙事的“客体”,但是真要论被物化的程度,胖子这个群体更为严重。
  作为陪衬的胖子才是真正的“物件”:他们是故事片(尤其是都市题材的)的标配,因为他们穿针引线、推动情节;他们也是故事里和生活中最佳的朋友类型,因为他们的故事是用来辅助和补全主角们的故事的,他们不用有自己独立的叙事线。他们只为主角的事业和爱情而忧心,从不用为自己的人生忧心。简而言之,陪衬型胖子的人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励志的胖子
  所幸的是,最近几年出现了“励志的胖子”。这里的励志说的不是胖子咬牙狠心、减肥成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这种故事太多,激励着仍在庸庸碌碌的胖人改变人生。我所要说的励志,不是胖子因为“变瘦变美”而走向人生巅峰,而是胖子仍以胖胖的身材走向人生的巅峰。前一种叙事,仍然在告诉观众瘦才会成功,变瘦是胖子们终生奋斗的目标和成功的标准;而后一种叙事,终于跳脱出大众对于胖的固执,踏踏实实地讲了一个“人”的故事。这种重新审视胖子的思潮,来源于近几年来女权主义者越发强烈地反对脸谱化形象、反对“身材攻击”的声浪。她们抗议社会将杂志里反复修图后的“完美身材”作为范本,反对这种由媒体灌输进人们观念中的单一标准的美。
  美剧《权力的游戏》不仅将女性的强大力量展现到极致,而且创造出一个翻天覆地的胖子形象:雪诺的“好基友”山姆。山姆的出场,一如所有连续剧里常见的陪衬型胖子:胆小、懦弱、怕事,只会掉书袋,被雪诺屡次搭救,成为他身边的小跟班。
  可是山姆却没有止于做一个跟班。他身体笨拙,脑子却不笨,他读过的书开始在严寒、诡异的长城边上发挥作用。机缘巧合,他意外地用龙晶刺死了传说中强大无敌、令人闻风丧胆的异鬼。《权力的游戏》的主角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可是七国角落里一个小小的山姆,也得到机会从被嗤笑、被欺负、处处要雪诺护着的懦弱小孩,变成一个有勇气抵御外敌,更有勇气保护自己心爱之人的男子汉;他不再是只会说“我从书上读过……”的笨拙书呆子,他经历了战争、爱情,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品尝了真实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在山姆变得勇敢、收获爱情、明确目标并毅然决然地追求梦想,然后走上一条光明大道的同时,他依然很胖。山姆的励志故事,不是一个胖子变瘦、变美、变得十全十美的人生胜利,而是一个懦弱渺小的胖子,变成一个强大自信的胖子的历程。
  山姆经历的一切,放在一个不胖的人身上,其实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成长励志故事。可是因为主人公是个胖子,人们才发觉这个故事不落窠臼,称赞它冲破了陈腐的叙事套路。终于有一个胖子,走上了一直以来只有瘦子能走的路。
  也许山姆的存在,只是讲述了一个直白得不能再直白的事实:有关胖子的一切脸谱化形象,都只是大众观念里毫无根据的狭隘臆测。和瘦子一样,胖子也有不同的爱好、性格、特长和追求,胖子不一定幽默,不一定“蠢萌”,不一定忠诚,也不一定以胖自嘲。胖子唯一可以脸谱化的特点,仅仅是他们比别人胖。
  (武鑫鑫摘自微信公众号“壹读”)
其他文献
什么样的清醒将会来临  【俄罗斯】叶夫图申科  王守仁/译  什么样的清醒将会来临,  我们的良心以后对我们会多么严峻,  如果有人在餐桌旁表示坦率,  而我们却没有觉察出敌人的奉承。  可怕的是不吸取任何教训,  出于热心过分的警惕,  再一次把不干净的愿望  加给叛逆的但是纯洁和幼稚的心。  热心于怀疑——不是功勋。  盲目的法官——不是人民的仆人。  比认敌作友更为可怕的,  是匆匆忙忙把朋
稍微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从上初中开始到现在,我玩了十多年的游戏。游戏是我持续时间最长,还一直保持着极高热情的爱好。准确地说,我不单纯是喜欢游戏能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喜欢游戏,就像大多数人喜欢看书、喜欢看电影一样,把它当做一种现实世界里的梦想之地去热爱。  我也一直相信,很多和我一样在游戏圈里泡了好几圈的老玩家,或多或少会有几个关于游戏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可能有他们带着中二气息的青春,
自从去年 7 月辞职以来,我真是切身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绿色小轿车效应”。朋友圈里一波一波接連辞职的就不说了,连出来旅游住个青年旅舍都能遇到同道中人。到底是我体质太奇葩,还是因为我们第一批 90 后已经荣升“全中国最爱辞职的一群人”?  凭我对身边这些同龄人的观察和了解,我觉得我们这群人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高度关注自身情绪,而且很容易陷入情绪低谷。暂且不论这点是好是坏,我只能说每一代人的性格一定会忠
都说选专业需谨慎,因为它关乎你的人生走向、前途和钱途。  但事实上,就算你如何绞尽脑汁地为自己选一个相对满意的专业,你也没办法左右专业自身的命运。  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有416个专业将被撤销。  据青塔整理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前,我国高校撤销专业并不多,基本都在100个以下,而从2015年开始,撤销数量大幅上升,近四年撤销专业数量分别为20
对我来说,去医院和去健身房最大的障碍,就是迈进大门的那一刻,我会忽然觉得身体就不属于自己了。每年的健康检查尤为明显——从眼耳口鼻喉到五脏六腑,看着单子上的需检查项目被一项项打钩,身体早就“四分五裂”了。“我”被拆卸成好多个独立的部分,连身体最私密的地方都要像物品一样被陌生的专业人员仔细观察。整个过程谈不上舒适感,更没有安全感。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提起医院,心中都隐隐带有抵触情绪。  做完健康检查,报告
凜冬已至。  那片生死未卜的维斯特洛大陆,那个未知其主的铁王座,终于又回来了。
十年前,我第一次读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时,被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也被主人公石神的爱情观打动。而现在再看这个故事,却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妥当,就连石神的爱情观,也觉得有一点恐怖。  石神是一心一意沉浸在数学世界里的天才,生活在极度孤独之中,在他对人生感到绝望的时候,隔壁搬来了母女俩,她们的欢声笑语拯救了他。后来,那位年轻母亲靖子被前夫暴打,失手杀死了前夫,石神主动找上门去,设下瞒天过海之计,甚至不
“你以为,你逃得掉么……”古老而沙哑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在天空中盘旋。  空猛地睁眼,四周一片迷茫,无边无际。  “这是哪里?你是谁?”空向着天空大喊。  那声音沉默了一会,带着威严的语气重新响起,却又夹杂着一丝惋惜,又似哀叹。  “注定是要承受这一切的啊……其实也都一样,不过是一个空虚的肉体、漂泊的灵魂。命运,早就被牢牢套住,该怎么逃?”说着,一道黑影从远处渐渐走近,愈发清晰起来。  那是一只黑猫
乔治·桑,1804年出生于巴黎。在同时代人的眼中,她的生活方式惊世骇俗。她靠写作养活自己,和丈夫离婚,与男人和女人恋爱。她独立生活,我行我素地穿梭于巴黎和法国其他地方——高兴时经常穿男装,抽雪茄也是常事。她质疑社会,拒绝社会的性别分类。在一个普遍认为只有男人才该拥有职业生涯和野心,并实现自我愿望的世界中,她是成功的。   高尚的知性主义贯穿于“披头族”的目标和态度中,而艾伦·金斯堡的眼镜是对它的
1988年的元旦对于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天晚上,我买了两张票,请哈文看演出。她还真来了。站在一片核桃林旁边,我说:“哈文,我是个很认真的人。我爸说,让我上大学找个女朋友,我看你挺好的,就愿意你当我女朋友。凭我这条件,你吃亏吗?要么你现在就宣判我‘死刑’,我就再没这念想了,天涯何处无芳草,要么你就……”本来我是打好腹稿的,说着说着就即兴发挥了,最后一弯腰,从地上拔起一朵野花,“你要是同意,就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