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河南省濮阳县城南行20多公里,就到西辛庄村。这里,广场宽敞,道路平坦,一座座厂房分布有序,一排排红顶白墙的农民公寓鳞次栉比,千亩生态林凝绿滴翠,环形人工湖垂柳依依……
流火七月,下午5点的阳光依然炽热,身材瘦小、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西辛庄村党委书记李连成刚接受完采访,就又忙着会见一位外商,晚上还要准备第二天一早向濮阳市领导汇报的材料,紧张忙碌是李连成真实的生活写照。
带领村民挺起脊梁
30年前,西辛庄村房屋破旧,缺衣少食,“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蛤蟆叫,就是不打粮”的顺口溜形象地表述了当时村里的贫困面貌。
1983年9月,李连成敏锐地意识到,中原油田和刚刚建立的濮阳市需要大量蔬菜,于是他以高薪聘请一位蔬菜专家,在村里率先建起了塑料大棚,成为西辛庄村致富路上的第一个跋涉者。
那是一段泪汗交加的悲喜岁月。李连成在蔬菜大棚一住就是7年,像苦行僧一样终日侍弄蔬菜。每天凌晨3点,他准时起床把菜送到20公里外的市区销售。7年下来,被称为“能人”的李连成净赚17万元,成了村里的首富,一座470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也在西辛庄村拔地而起。
1991年8月,经过民主推选,40岁的李连成被正式任命为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
任村支书的第一天,李连成对村民说:“我要是喝村里的一盅酒,就割我的舌头;要是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就剁我的手指头!”
当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李连成突然想起村里人看他的眼神。那是穷人的眼神,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眼神,那是一种孤立无援的眼神,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眼神。李连成想,我得用心把这种眼神焐热了。我要给百姓带来希望,让村里人知道脊梁挺起来是什么滋味!
李连成把自己的两个大棚无偿转让给村里的几家贫困户,并向村民承诺:谁想种大棚蔬菜,我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资金上给予扶持。两年后,西辛庄村的蔬菜大棚发展到40多棚,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
在带领群众脱贫的道路上,李连成跨出了第一步。
建设新农村,养成“发展瘾”
1994年,濮阳市的蔬菜大棚遍地开花,李连成开始调整发展思路,他认为要想奔小康,还得办企业。
为了让村民放心入股,李连成挨家挨户做工作。半个月后,李连成和其他党员联系了几户村民,以股份制形式筹资21万元,建起了西辛庄村第一家企业——再生纸厂。
为节省开支,李连成买来即将报废的锅炉。正值盛夏,他拿着锤子、凿子,钻进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的锅炉里凿除污垢,铁锈和水垢扎得他浑身是伤,他全然不顾。15天后,企业终于运转起来。
第一年,7位股东人均分红12.7万元。第二年,再生纸厂的股东发展到13户,当年又赚了200多万元!
此时的李连成却心潮难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憧憬在他心头挥之不去。为了让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提出把价值100多万元的再生纸厂作价68万元转卖给全村群众。
这个决定当场激怒了其他12户村民,他们不答应,因为这个厂是他们一砖一瓦垒起来的,现在企业正红红火火,每年每户少说也分十几万元,把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让,谁能不火呢?
但是李连成意志很坚定,他先找到6户党员,一连7天,给他们讲道理,做思想工作。他说:咱们几户党员富了,群众还在受穷,心里咋过得去?咱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希望你们站出来支持我!
在李连成的感召下,股东们统一了思想,再生纸厂成了村里的企业。李连成马不停蹄,号召全村入股,短短3天,全村168户每家拿出一万元入了股。拿着168万元,李连成内心既高兴又沉重,他想,这些钱是村民的血汗钱啊,他们把钱交给我,就是想让我带领他们打赢一场致富仗!
不负众望的李连成,带领村民又一次使企业产值翻番!从此,西辛庄村的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濮阳市的明星村。李连成说:人家爱喝酒的有酒瘾,爱打牌的有牌瘾,爱跳舞的有舞瘾,我这人有发展瘾!
如今,西辛庄村有股份合作制企业、引资企业18家,是河南省最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村民崔俊英格外自豪地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全村每户就住进了205平方米的农民公寓。现在,设计新颖的敬老院、办公楼、教学楼、文化室一应俱全,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我们村是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艰苦朴素当家人
在西辛庄村,工人月均工资650元,而李连成每月只拿620元。司机最清楚,每次出差,李连成都要在车后备厢装一些馒头和大葱,把吃饭的问题先安排好。一年夏天,李连成到新乡出差,花5元钱买了一个凉席在路边睡了一觉,这事村里人人皆知。
“一次,连成跟我说,当这么多年支书了,不知道住濮阳的宾馆是啥滋味,不知道饭店炒盘子是啥滋味,说得我心里酸酸的。”村干部李连超说。
说起李连成的艰苦朴素,村民谢甲威感慨不已:“去年6月份,我和李书记去濮阳市开会,走得早没吃早饭。开完会已是11点多了,本来市里安排有饭,但村里事多,李书记便急着往回赶。走到县城南关时,他给我一块五毛钱,买了6个馒头,当做我们的午餐。”
李连成任村支书以来,村里没买过一盒烟、一瓶酒。上面来人时,李连成就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吃顿便饭,现在仍是如此。
现在李连成用的是一辆普桑,有人劝他换一辆好车,李连成说:“车是用来办事的,不是用来享受的,我们不攀比。村里的每一分钱,挣得都不容易,能省下来一分,就为群众办一分钱的事。”
为民甘当吃亏干部
在妻子赵金镯眼中,李连成是一个带头吃亏的人。新村规划时,李连成住的地方6户中要迁出一户。李连成主动提出:“我是村支书,我搬!”他给自家的宅基地选在了村南一个大水坑,光填大水坑就花了1.6万元。面对妻子的不解,李连成义正词严地说:“当干部就要带头吃亏,只有干部肯吃亏,才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
在亲属眼里,李连成是一个六亲不认的人。李连成年近八旬的岳父,为了给孙子在工厂找个活,来往十几趟找他,李连成硬是不答应,把老人气下了病。刚出嫁的女儿想在村里入股,被一口回绝。一次,李连成的一个弟弟贩运一车煤,想卖给村里的纸厂。因煤质差,李连成坚决不同意。弟弟一气之下,动手打了李连成。
在村民眼里,李连成是西辛庄村的“定盘星”。西辛庄村家家住的是小洋楼,户户烧的是天然气,村民用水、用电、看病吃药不花钱,孩子上学全免费,日子比蜜甜。但过着小康生活的村民却有三怕:怕连成得病,怕连成不干,怕连成调走。“俺村不能没有这个好村官呀!”
如今,年满60岁的李连成已成为全国知名人物,他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和央视《当家人》电视剧中李天成的原型。
面对荣誉,这个黄河岸边成长起来的汉子脸上永远带着谦虚的神情,他说,我知道自己的斤两,那是党组织考验我哩!
流火七月,下午5点的阳光依然炽热,身材瘦小、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西辛庄村党委书记李连成刚接受完采访,就又忙着会见一位外商,晚上还要准备第二天一早向濮阳市领导汇报的材料,紧张忙碌是李连成真实的生活写照。
带领村民挺起脊梁
30年前,西辛庄村房屋破旧,缺衣少食,“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蛤蟆叫,就是不打粮”的顺口溜形象地表述了当时村里的贫困面貌。
1983年9月,李连成敏锐地意识到,中原油田和刚刚建立的濮阳市需要大量蔬菜,于是他以高薪聘请一位蔬菜专家,在村里率先建起了塑料大棚,成为西辛庄村致富路上的第一个跋涉者。
那是一段泪汗交加的悲喜岁月。李连成在蔬菜大棚一住就是7年,像苦行僧一样终日侍弄蔬菜。每天凌晨3点,他准时起床把菜送到20公里外的市区销售。7年下来,被称为“能人”的李连成净赚17万元,成了村里的首富,一座470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也在西辛庄村拔地而起。
1991年8月,经过民主推选,40岁的李连成被正式任命为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
任村支书的第一天,李连成对村民说:“我要是喝村里的一盅酒,就割我的舌头;要是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就剁我的手指头!”
当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李连成突然想起村里人看他的眼神。那是穷人的眼神,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眼神,那是一种孤立无援的眼神,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眼神。李连成想,我得用心把这种眼神焐热了。我要给百姓带来希望,让村里人知道脊梁挺起来是什么滋味!
李连成把自己的两个大棚无偿转让给村里的几家贫困户,并向村民承诺:谁想种大棚蔬菜,我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资金上给予扶持。两年后,西辛庄村的蔬菜大棚发展到40多棚,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
在带领群众脱贫的道路上,李连成跨出了第一步。
建设新农村,养成“发展瘾”
1994年,濮阳市的蔬菜大棚遍地开花,李连成开始调整发展思路,他认为要想奔小康,还得办企业。
为了让村民放心入股,李连成挨家挨户做工作。半个月后,李连成和其他党员联系了几户村民,以股份制形式筹资21万元,建起了西辛庄村第一家企业——再生纸厂。
为节省开支,李连成买来即将报废的锅炉。正值盛夏,他拿着锤子、凿子,钻进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的锅炉里凿除污垢,铁锈和水垢扎得他浑身是伤,他全然不顾。15天后,企业终于运转起来。
第一年,7位股东人均分红12.7万元。第二年,再生纸厂的股东发展到13户,当年又赚了200多万元!
此时的李连成却心潮难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憧憬在他心头挥之不去。为了让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提出把价值100多万元的再生纸厂作价68万元转卖给全村群众。
这个决定当场激怒了其他12户村民,他们不答应,因为这个厂是他们一砖一瓦垒起来的,现在企业正红红火火,每年每户少说也分十几万元,把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让,谁能不火呢?
但是李连成意志很坚定,他先找到6户党员,一连7天,给他们讲道理,做思想工作。他说:咱们几户党员富了,群众还在受穷,心里咋过得去?咱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希望你们站出来支持我!
在李连成的感召下,股东们统一了思想,再生纸厂成了村里的企业。李连成马不停蹄,号召全村入股,短短3天,全村168户每家拿出一万元入了股。拿着168万元,李连成内心既高兴又沉重,他想,这些钱是村民的血汗钱啊,他们把钱交给我,就是想让我带领他们打赢一场致富仗!
不负众望的李连成,带领村民又一次使企业产值翻番!从此,西辛庄村的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濮阳市的明星村。李连成说:人家爱喝酒的有酒瘾,爱打牌的有牌瘾,爱跳舞的有舞瘾,我这人有发展瘾!
如今,西辛庄村有股份合作制企业、引资企业18家,是河南省最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村民崔俊英格外自豪地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全村每户就住进了205平方米的农民公寓。现在,设计新颖的敬老院、办公楼、教学楼、文化室一应俱全,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我们村是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艰苦朴素当家人
在西辛庄村,工人月均工资650元,而李连成每月只拿620元。司机最清楚,每次出差,李连成都要在车后备厢装一些馒头和大葱,把吃饭的问题先安排好。一年夏天,李连成到新乡出差,花5元钱买了一个凉席在路边睡了一觉,这事村里人人皆知。
“一次,连成跟我说,当这么多年支书了,不知道住濮阳的宾馆是啥滋味,不知道饭店炒盘子是啥滋味,说得我心里酸酸的。”村干部李连超说。
说起李连成的艰苦朴素,村民谢甲威感慨不已:“去年6月份,我和李书记去濮阳市开会,走得早没吃早饭。开完会已是11点多了,本来市里安排有饭,但村里事多,李书记便急着往回赶。走到县城南关时,他给我一块五毛钱,买了6个馒头,当做我们的午餐。”
李连成任村支书以来,村里没买过一盒烟、一瓶酒。上面来人时,李连成就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吃顿便饭,现在仍是如此。
现在李连成用的是一辆普桑,有人劝他换一辆好车,李连成说:“车是用来办事的,不是用来享受的,我们不攀比。村里的每一分钱,挣得都不容易,能省下来一分,就为群众办一分钱的事。”
为民甘当吃亏干部
在妻子赵金镯眼中,李连成是一个带头吃亏的人。新村规划时,李连成住的地方6户中要迁出一户。李连成主动提出:“我是村支书,我搬!”他给自家的宅基地选在了村南一个大水坑,光填大水坑就花了1.6万元。面对妻子的不解,李连成义正词严地说:“当干部就要带头吃亏,只有干部肯吃亏,才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
在亲属眼里,李连成是一个六亲不认的人。李连成年近八旬的岳父,为了给孙子在工厂找个活,来往十几趟找他,李连成硬是不答应,把老人气下了病。刚出嫁的女儿想在村里入股,被一口回绝。一次,李连成的一个弟弟贩运一车煤,想卖给村里的纸厂。因煤质差,李连成坚决不同意。弟弟一气之下,动手打了李连成。
在村民眼里,李连成是西辛庄村的“定盘星”。西辛庄村家家住的是小洋楼,户户烧的是天然气,村民用水、用电、看病吃药不花钱,孩子上学全免费,日子比蜜甜。但过着小康生活的村民却有三怕:怕连成得病,怕连成不干,怕连成调走。“俺村不能没有这个好村官呀!”
如今,年满60岁的李连成已成为全国知名人物,他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和央视《当家人》电视剧中李天成的原型。
面对荣誉,这个黄河岸边成长起来的汉子脸上永远带着谦虚的神情,他说,我知道自己的斤两,那是党组织考验我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