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25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huan00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25例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0~62岁(43.6±12.0),病程1~15年(5.0±1.9年);对照组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8~60岁(42.2~11.9),病程2~10年(4.9±2.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所选病例临床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学术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胁痛,1例出现胸闷,均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且排除其他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及精神病、糖尿病,经B超和(或)CT及MRI证实为肝硬化。治疗组25例中,10例伴腹水,l例同时伴有腹水和胸水,l例同时伴有腹水和阴囊水肿,9例可见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6例可见肝掌。病原学检查:HBsAg、抗HBc、HBVDNA均阳性25例,HBeAg阳性10例;对照组20例中,8例伴腹水,无胸水及阴囊水肿病例,7例可见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4例可见肝掌。病原学检查:HBsAg、抗HBc、HBVDNA均阳性20例,HBeAg阳性6例;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方法与指标:在治疗过程中,门诊患者以周为单位,记录症状、体征,住院患者随时记录肝功能:住院患者每10天检测1次,门诊患者每月检测1次,所有患者每月检测1次三大常规,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前肽(PIIIMP),腹部B超;每3个月检测1次HBVDNA,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PCR试剂盒由深圳某公司提供,HBVDNA定量>1000copies/ml判定为阳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每日1次,每次100mg;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的同时,服用中药汤剂:黄芪20g,丹参30g,红花10g,三棱10g,鳖甲15g,郁金15g,枳壳10g,当归25g,白茅根30g,鸡内金20g,蒲公英20g。有腹水时加用大腹皮10g,茯苓20g,泽泻15g;阴囊水肿,胸水时去三棱,加用小茴香5g,葶苈子2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每2周复诊1次,疗程6个月。
  两组病例可根据病情选用支持、保肝药物:如还原性谷胱苷肽1.2g,每日1次静脉滴注,六合氨基酸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口服维生素E及其他多种维生素;若白蛋白<25g/L,予以补充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腹水患者酌情服用螺内酯及呋塞米。应用拉米夫定,未选定疗程。
  疗效标准:①显效:症状、体征好转,肝功能正常,ALT、AST均<40U/L,HA、PIIINP显著改善,HBVDNA阴性。②有效: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ALT、AST均<80U/L,HBVDNA陰性或阳性。③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肝功能无好转,HBVDNA阳性。
  
  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详细情况见表。
  


  
  讨论
  
  本病属于“肝郁、癥积、痞块”等范畴,晚期属于“臌胀”等之类。由于肝病日久,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肝失健运,则出现腹胀、胁痛、纳差;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久之郁血积聚,脉络受阻,症见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脾胃受累,运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与血瘀蕴结,日久不化,痞塞中焦,腹部逐渐胀大而成臌胀。本病是由肝、脾、肾受病,气滞、血瘀、水蓄而成;治则为活血化瘀,软坚通络,健脾行气,滋肾柔肝,并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用药,中药汤剂以丹参、红花、三棱、鳖甲为君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棱“化瘀之要药”,缪仲醇:三棱“唯甘不大甘,辛不大辛……不伤良好之气血”。《药品化义》:红花“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以郁金、枳壳、黄芪、当归为臣药,疏肝理气,益气补血,与滋阴潜阳的鳖甲配伍,使活血而不伤正。佐以白茅根凉血止血、利尿,鸡内金、蒲公英与三棱配伍,消积导滞,健脾胃,《本草衍义补遗》:蒲公英具有“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等作用;肝病患者的消化道运动减弱,使消化道对细菌毒素的顺应性机械排空作用减弱,抗体、溶菌酶、黏液及酸碱分泌减弱,有利于细菌及毒素的产生,更兼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消化道黏膜的毛细血管床的扩张、瘀血,使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及糜烂,有利于肠毒素的吸收,
  加重肝脏炎症,促进肝纤维化,故应用鸡内金、蒲公英、三棱,促进消化道顺应性排空,清除毒物,加强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祛瘀生新;有腹水时加用大腹皮、茯苓、泽泻,利水消肿;阴囊水肿、胸水时加用小茴香、葶苈子,《金桂要略》:“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疏肝理气,温肾祛寒,葶苈子泻肺逐水,通调水道,二药配伍,加速积液的吸收和消散。诸药合用共奏化瘀软坚,健脾消滞,滋肾柔肝,利水等功效。
  本组结果表明,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在缓解症状、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方面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中西药具有协同作用;在抗病毒方面中西医结合组HBVDNA阴转率优于单纯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其他文献
脾破裂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危重病之一。我院2001年5月~2006年8月共手术治疗脾破裂71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71例病人,其中男65例,女6例;年龄6~70岁,平均31.89岁;合并其他外伤情况为:2例合并肝破裂,1例合并胃破裂,l例合并右侧肾脏挫裂伤,23例合并左侧肋骨骨折,3例合并双侧肋骨骨折,7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7例合并颅内出血。    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应用血浆C-反应蛋白快速测定指导儿科疾病工作。方法:对我院半年来的儿科患者随机选择81例进行CRP快速测定。结果:81例发热患者中CRP阳性30例,阳性率37%。结论:儿科疾病尤其是基层医院大部分以病毒感染为主,细菌感染次之。  关键词 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作为感染早期判断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决定是否进行抗生素治疗的诊断指标之一,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从
期刊
摘要 选用3%盐酸氯普鲁卡因,对ASA评级的I~II级30例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通过术中用药及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得出对此类病人的麻醉及术中管理经验。  关键词 3%氯普鲁卡因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氯普鲁卡因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由欧洲科学家研制成功并上市,但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该药是在鲁普鲁卡因的苯环上加上Cl的脂类局麻药,因其麻醉效果强、起效恢复快、麻醉后肌松和镇
期刊
摘要 目的:对肝硬化并发多器官功能能衰竭的特点加以分析,以探讨更好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12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住院病人,分为两组,对其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其中观察组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為75%。对照组为23.5%,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发因素。肝硬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观察组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5例,死亡38例,死亡率80%;对照组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6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均常规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首次负荷量5mg/kg,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稀释后静滴;治疗组加用洛络酮注射液,首次负荷量0.1mg/kg静推,1小时后按0.01
期刊
摘要 分析了2002年12月~2006年12月间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160例,术中所见有关胎儿窘迫的原因以枕位异常、头盆不称、脐带因素、妊高征、过期妊娠、臀位等进行了讨论,并将胎儿窘迫与新生儿Apgar评分加以分析,以利于在今后工作中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围产儿死亡,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 胎儿窘迫 剖宫产     资料与方法    分析对象:2002~2006年间因胎儿窘迫施术的单
期刊
摘要 我们分析总结了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56例过期妊娠对围产儿及产妇的影响,围产病率和死亡率随妊娠期延长而增加,同时手术产发生率也增高。产科工作者应加强产前监护,降低过期妊娠的发生率。  关键词 过期妊娠 围产儿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住院待产妇1132例,妊娠42周56例,占4.5%。  年龄:20~42岁。胎次:第1胎
期刊
血管扩张剂疗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 心病、瓣膜病、心衰、休克以及周围血管病等,本文仅就血管扩张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作一评价。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4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13例,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8例,慢性心衰21例,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64岁,并发高血压者35例。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择合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估本院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本院2002~2005年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用药金额、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用药金额逐年增长,临床最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是二甲双胍、格列本脲、降糖平、糖消。结论: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用药金额和用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关键词 口服降血糖药物 用药频度用药分析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药库2002~2005年的口服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05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PT患者36例,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年龄平均为27.7岁(23~36岁),孕周平均为39周(37~41周)。4例入院时有出血倾向(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衄等),其血小板均<50×109/L。  病因:36例患者中12例(35%)骨髓检杏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