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力在教育学中似乎是一个咀嚼得很烂了的概念,无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谈到教学没有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但能力似乎又是有宏观与微观之分的,具体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科当中,能力的表现有所不同,对于不同时代的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应当遵循不同的途径,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能力培养也应当遵循不同的策略。因此,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一个永远的话题!笔者此处从一个普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视角出发,尝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作出自己的理解。
一、思想品德课程视角下的能力与能力培养
思想品德的教学首先要关注课程视角,有什么样的课程观点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但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往往会感觉课程是专家的事,与普通教师没有什么关系。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认识是不到位的,普通教师也应当有自己的课程视角。
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便可以发现,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首先要关注宏观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性质等,其中又以课程目标首当其冲。在标准中,能力目标是课程目标中第二个进行阐述的。一般认为,能力首先是宏观层面上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需要的主观条件,同时也是学生完成某一活动的心理特征;能力总是与活动相联系的,没有活动就体现不出能力!具体到思想品德的学习中,能力表现为践履首先品质、完善道德认知、丰富道德情感的能力,同时应当认识到,道德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促进初中学生对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我知道”、“我乐意”和“我践行”的统一的能力。
在这样的一种能力观下,初中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的能力培养,应当遵循这样的宏观思路: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思想品德学习所需要的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并分析学生的道德能力。进而寻找到适合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由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有效转变。同时要注意利用学生身边已有的德育资源,并将其改造成为能够促进学生道德能力成长的学习资源,努力为学生形成能够促进自身道德能力成长的内在动力,从而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提升完善造血功能。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能力与能力培养
具体到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意识必须明确,能力培养的途径必须清晰。
先说能力培养意识。应当注意到,思想品德课堂上的能力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有着明确的指向。比如在学习生态环境与人类的自省相关内容时,爱护环境是一个主要话题,问题在于爱护环境要从口号变成能力,还是需要进行探究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乱丢乱扔只是一种最基本的认识(虽然实际做得还不一定好),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爱护环境更是一种方法论,如何实现水电的节约,怎样对垃圾进行分类那才是能力培养的核心与关键。
再说能力培养的途径。能力怎样才能在学生身上形成,这是能力从概念变成现实的重要思维点。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并不缺乏能力的教育,但学生的能力是否真的形成却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思想品德教学追求的是学生道德能力的真正形成,而不只是一纸试卷上的高分,因此研究能力实现途径非常重要。在笔者看来,该途径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实际参与与体验,即思想品德内容尤其是重要内容的教学,要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理解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这样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种结合不完全是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初中学习而言,更应当是指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理论的意义,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形成能力。
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9课)的教学中,笔者参考了相关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结果发现像“正确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了解我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解这一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等描述,并不是非常适合学生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这样的目标阐述对于教师把握教学来说是必须且可行的,但要具体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就必须另辟蹊径。笔者的办法是:在实际教学中创设一个班委选举的模拟情境,让选民推选候选人,让候选人进行施政演说,让选民进行投票……在这一过程中,会自然出现拉票甚至是“贿选”等情形,于是产生出如何防止贿选,如何选出选民真正需要的人,如何提高选举效率等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会发现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里,只有选出人民的代表才是最为可行的;只有公开选举规则与选举过程才能保证选举的公开与透明,从而防止贿选现象的发生;只有对社会发展中的敌对分子进行专政,才能保证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等。
三、学生自主成长过程中的能力与能力培养
学生的道德成长不仅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同时也在他们全部的初中生活当中,因此初中生活中的自主成长,才是学生道德能力成长的重要伴侣。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依然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与能力培养。
显而易见的是,学生的自主成长过程与思想品德课堂上的知识积累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他们的自主成长过程中,有着更多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中有的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能力提升,有的则相反。而这个时候学生所能依赖的,往往正是自己的道德能力。于是可以发现,学生的自主成长与道德能力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关系,并在课堂上将教学重心放在能力培养上,放在为学生的自主成长树立一个能够抵御不良认识的道德能力核心上。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一、思想品德课程视角下的能力与能力培养
思想品德的教学首先要关注课程视角,有什么样的课程观点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但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往往会感觉课程是专家的事,与普通教师没有什么关系。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认识是不到位的,普通教师也应当有自己的课程视角。
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便可以发现,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首先要关注宏观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性质等,其中又以课程目标首当其冲。在标准中,能力目标是课程目标中第二个进行阐述的。一般认为,能力首先是宏观层面上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需要的主观条件,同时也是学生完成某一活动的心理特征;能力总是与活动相联系的,没有活动就体现不出能力!具体到思想品德的学习中,能力表现为践履首先品质、完善道德认知、丰富道德情感的能力,同时应当认识到,道德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促进初中学生对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我知道”、“我乐意”和“我践行”的统一的能力。
在这样的一种能力观下,初中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的能力培养,应当遵循这样的宏观思路: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思想品德学习所需要的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并分析学生的道德能力。进而寻找到适合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由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有效转变。同时要注意利用学生身边已有的德育资源,并将其改造成为能够促进学生道德能力成长的学习资源,努力为学生形成能够促进自身道德能力成长的内在动力,从而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提升完善造血功能。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能力与能力培养
具体到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意识必须明确,能力培养的途径必须清晰。
先说能力培养意识。应当注意到,思想品德课堂上的能力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有着明确的指向。比如在学习生态环境与人类的自省相关内容时,爱护环境是一个主要话题,问题在于爱护环境要从口号变成能力,还是需要进行探究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乱丢乱扔只是一种最基本的认识(虽然实际做得还不一定好),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爱护环境更是一种方法论,如何实现水电的节约,怎样对垃圾进行分类那才是能力培养的核心与关键。
再说能力培养的途径。能力怎样才能在学生身上形成,这是能力从概念变成现实的重要思维点。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并不缺乏能力的教育,但学生的能力是否真的形成却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思想品德教学追求的是学生道德能力的真正形成,而不只是一纸试卷上的高分,因此研究能力实现途径非常重要。在笔者看来,该途径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实际参与与体验,即思想品德内容尤其是重要内容的教学,要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理解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这样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种结合不完全是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初中学习而言,更应当是指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理论的意义,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形成能力。
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9课)的教学中,笔者参考了相关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结果发现像“正确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了解我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解这一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等描述,并不是非常适合学生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这样的目标阐述对于教师把握教学来说是必须且可行的,但要具体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就必须另辟蹊径。笔者的办法是:在实际教学中创设一个班委选举的模拟情境,让选民推选候选人,让候选人进行施政演说,让选民进行投票……在这一过程中,会自然出现拉票甚至是“贿选”等情形,于是产生出如何防止贿选,如何选出选民真正需要的人,如何提高选举效率等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会发现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里,只有选出人民的代表才是最为可行的;只有公开选举规则与选举过程才能保证选举的公开与透明,从而防止贿选现象的发生;只有对社会发展中的敌对分子进行专政,才能保证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等。
三、学生自主成长过程中的能力与能力培养
学生的道德成长不仅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同时也在他们全部的初中生活当中,因此初中生活中的自主成长,才是学生道德能力成长的重要伴侣。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依然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与能力培养。
显而易见的是,学生的自主成长过程与思想品德课堂上的知识积累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他们的自主成长过程中,有着更多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中有的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能力提升,有的则相反。而这个时候学生所能依赖的,往往正是自己的道德能力。于是可以发现,学生的自主成长与道德能力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关系,并在课堂上将教学重心放在能力培养上,放在为学生的自主成长树立一个能够抵御不良认识的道德能力核心上。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