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到作文,不少人往往只想到“文”,而忘记了“说”。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而忽略口头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往往重写轻“说”,作文教学俨然成了“哑巴作文”。作文不仅要教会学生写话,而且要教会学生说话。从某种意义上说,“说”是作文能力的基础。
一、“说”的必要性
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认真而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观点,不仅是作文能力乃至语文能力最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社会生活顺利与否的重要标志。“说”可促思、“说”可练听、“说”可带读、“说”可助写,“说”在语文能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的训练途径
(一)构建“在境中说”的口语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境中说”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语境和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境中想说、会说、大胆说、乐说、善说。
此模式注重训练的层次性: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逐步展开。注重“说”与“写”有机结合:一般是先说后写,或先写后说,或先说后写再说。还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创设和谐生动的模拟社会生活情境,调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使学生把所学所识与所见所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结合起来,体验生活的丰富性、多面性,同时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此模式分为五个环节。
1. 生活情境引入。教师可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语言描绘、图画表现、实物展示、生活展现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或模拟生活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闻、鼻嗅、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使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体验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各类学生勇敢地说,不论说多少句、说得怎样,只要愿说就行。在说中充分肯定优点,合理指出存在的不足,巧妙地多给学生“戴高帽子”。
2. 重点片断指导。围绕一个重点片断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口述,说得不够时指导他们重说,多让其他同学纠正,反复练说,进一步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保证口头作文的质量。在口述一段内容时,力求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层次、语句流畅优美。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加强个别指导,照顾中下生,一步步地来,由讲得不太多到讲得多;又要及时反馈,鼓励学生评价,各抒己见;还要融入教师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经验和情感表现力,以情激情,以心换心,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润春雨,进入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口语交际情境。
3. 小组练说训练。教师组织、指导、调控小组交往,学生以合作方式参与小组的口语交际活动,发表、交流,畅所欲言,相互启发,讨论、争论、辩论,无所不论,从而使“说”的形式丰富多彩,说话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和延伸。
4. 綜合小结评议。由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口头作文的汇报,学生认真评议,教师及时反馈、相机点拨。使学生能围绕一定中心,具体、生动、形象、逼真地描述事物或事件,能从几个方面说出观察所见、观中所想,并能简单地评论事物。
5. 写后交流再议。当学生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完成作文后,先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传阅,再选取全班学生中较典型的作文让学生当众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与老师一起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立意选材等方面进行评议。
(二)构建“在做中说”的课外口语训练模式
“在做中说”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自主地“说”。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做中说,需有效运用以下策略。
策略一: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课外活动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现实紧密结合。
策略二: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包括“收集资料→课题表述→开展研究→结题答辩”四个环节。让学生在课题研究前、中、后等阶段进行充分的“说”的训练。
1. 收集资料。根据学生自己关心的某一问题收集各种资料,研究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 课题表述。引导学生根据研究资料后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或社会热点来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并对自己的课题从选题原因、选题目的、课题含义等方面进行当众口头表述。
3. 开展研究。课题一旦确立,学生就要根据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第二次资料采集。
4. 结题答辩。课题完成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论文不限字数,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可以图文并茂,关键要能在观察、采集、思考、积累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课题结题后,学生要当众进行课题成果汇报,并开展由老师和其他同学质疑问难的即兴答辩活动。
责任编辑李淳
一、“说”的必要性
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认真而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观点,不仅是作文能力乃至语文能力最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社会生活顺利与否的重要标志。“说”可促思、“说”可练听、“说”可带读、“说”可助写,“说”在语文能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的训练途径
(一)构建“在境中说”的口语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境中说”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语境和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境中想说、会说、大胆说、乐说、善说。
此模式注重训练的层次性: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逐步展开。注重“说”与“写”有机结合:一般是先说后写,或先写后说,或先说后写再说。还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创设和谐生动的模拟社会生活情境,调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使学生把所学所识与所见所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结合起来,体验生活的丰富性、多面性,同时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此模式分为五个环节。
1. 生活情境引入。教师可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语言描绘、图画表现、实物展示、生活展现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或模拟生活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闻、鼻嗅、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使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体验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各类学生勇敢地说,不论说多少句、说得怎样,只要愿说就行。在说中充分肯定优点,合理指出存在的不足,巧妙地多给学生“戴高帽子”。
2. 重点片断指导。围绕一个重点片断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口述,说得不够时指导他们重说,多让其他同学纠正,反复练说,进一步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保证口头作文的质量。在口述一段内容时,力求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层次、语句流畅优美。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加强个别指导,照顾中下生,一步步地来,由讲得不太多到讲得多;又要及时反馈,鼓励学生评价,各抒己见;还要融入教师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经验和情感表现力,以情激情,以心换心,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润春雨,进入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口语交际情境。
3. 小组练说训练。教师组织、指导、调控小组交往,学生以合作方式参与小组的口语交际活动,发表、交流,畅所欲言,相互启发,讨论、争论、辩论,无所不论,从而使“说”的形式丰富多彩,说话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和延伸。
4. 綜合小结评议。由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口头作文的汇报,学生认真评议,教师及时反馈、相机点拨。使学生能围绕一定中心,具体、生动、形象、逼真地描述事物或事件,能从几个方面说出观察所见、观中所想,并能简单地评论事物。
5. 写后交流再议。当学生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完成作文后,先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传阅,再选取全班学生中较典型的作文让学生当众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与老师一起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立意选材等方面进行评议。
(二)构建“在做中说”的课外口语训练模式
“在做中说”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自主地“说”。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做中说,需有效运用以下策略。
策略一: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课外活动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现实紧密结合。
策略二: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包括“收集资料→课题表述→开展研究→结题答辩”四个环节。让学生在课题研究前、中、后等阶段进行充分的“说”的训练。
1. 收集资料。根据学生自己关心的某一问题收集各种资料,研究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 课题表述。引导学生根据研究资料后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或社会热点来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并对自己的课题从选题原因、选题目的、课题含义等方面进行当众口头表述。
3. 开展研究。课题一旦确立,学生就要根据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第二次资料采集。
4. 结题答辩。课题完成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论文不限字数,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可以图文并茂,关键要能在观察、采集、思考、积累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课题结题后,学生要当众进行课题成果汇报,并开展由老师和其他同学质疑问难的即兴答辩活动。
责任编辑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