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在理解、领悟、吸收、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时代对如今的小学生提出了更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视野与良好的知识积累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推进海量阅读,让书香浸润校园,使阅读成为必需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从兴趣引路、内容选择、习惯养成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
关键词:海量阅读;兴趣引路;内容选择;习惯养成;书香致远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3-0013-03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在理解、领悟、吸收、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要,而作为小学生,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就更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视野与良好的知识积累。若没有大量的阅读,怎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又何谈阅读能力的提升?然而,中国人的读书现状却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所以,在小学阶段借助“海量阅读”来补充、丰富知识储备,显得尤为重要。
一、兴趣引路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去探索与实践,并从中收获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又将增强阅读的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了解学生兴趣所在
阅读兴趣,影响着阅读效果。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读无兴趣的书籍,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小学生在课外书的选择上,更喜欢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连环画报、童话、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若是图文并茂则更受欢迎。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阅读的书目内容可能会更丰富些。只要老师用心去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在开展课外阅读和推荐阅读书目时才能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二)巧从课堂向外延伸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孩子们更热衷于手机、平板上的游戏、动画,对纸质阅读缺乏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扩展学生的阅读量,需有意识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后,推荐学生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将整本书读完;再如学习了《小英雄雨来》这一文后,可让学生课外阅读《小兵张嘎》,并进行对比,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如,学完《花的勇气》后,推荐阅读冯骥才先生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等文章,从而让学生在课内阅读有一定兴趣的基础上,对文本、人物等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提升语文素养。
(三)多种形式引领阅读
由于小学生的意志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作用,利用黑板报、文化长廊、广播等做好宣传工作;建立若干校园开放阅读区、班级图书角便于学生阅读;开展朗读比赛、故事会、好书推荐、读书笔记评比、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小报、书签制作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校园读书氛围更浓厚。让书香浸润校园,学生置身书海,使阅读成为必需。让学生变老师“要我读”到“我要读”,把“苦读”变成“悦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益。
二、内容选择有讲究
海量阅读,即大量的阅读。但并不是为了追求阅读数量,而只选取一些通俗易读但营养价值不高的书来读。《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可见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还是需要有所选择。而小学生对读物的选择比较盲目,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倾向。
(一)与经典相伴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有着五千年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经典,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领略古诗词丰富的意蕴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还能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增强语言积累、丰厚知识储备、提高文化品位。因此,教师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并背诵一些经典。如:低年级诵读《弟子规》、中年级诵读《三字经》、高年级诵读《论语》。同时,将《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5篇古诗文,细分至不同年级的不同学期,中高年级还可适当地补充诗歌和散文。可以充分利用晨读和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既不让学生感到负担过重,又能在反复的吟诵中,让经典浸润学生心灵。
(二)与名家同行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分的作家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而市场上的书,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学生们选择“读什么”就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逛书店、上网查资料等形式,为学生们推荐优秀阅读书目;邀请儿童文学专家或作家走进校园,推荐图书,拓宽视野;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好书与大家分享,进行好书推荐等。凡是贴近学生们生活的作品,都能吸引学生阅读。我们可以读名家的童话,感受文字传递出的温暖与美好;读涵盖诸多领域的科普类书籍,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培养和提升……
小学阶段随着经典的不断积累,学生们的语文素养逐步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动向,使学生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经典相伴,与名家同行,让书香与梦想齐飞。
三、习惯养成受益终身
俗话说,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当学生们从亲近阅读到爱上阅读,并慢慢享受阅读时,多希望他们能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让书香陪伴他们幸福成长,让良好的读书习惯助益终身。
(一)家校联手促养成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单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还需要家校联手来促成。据说,犹太人在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就把蜂蜜洒在《圣经》上,让他们去舔,让孩子从小就感到书是甜的。由此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见,我们引导学生去阅读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渴望阅读”。教师可以在校园中读书给学生听,和学生们一起静静地享受阅读时光;家长在家中和学生一起亲子阅读,或是读给孩子听,孩子读给家长听等,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初期可以是10-15分钟。当孩子能够自觉去读书,有了阅读的习惯,就不用老师和家长陪或催着才去读,而是学生主动地钻到书堆中去。
(二)合理分配定时间
学生们对阅读有了热情后,一种情况是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逐渐冷落了阅读;另一种情况是沉迷于阅读,看得如痴如醉,又冷落了其他方面。阅读时间的保障,可以由教师来调控,家庭作业可以是少量的书写和阅读、背诵,这样学生们就能轻松地投入到书海当中。而当学生手不释卷,阅读时间过长也不行,因为会影响身体健康和第二天的学习。家长可与孩子计划好每天阅读的时间,若是孩子因为其他事情影响到了阅读时间,或是捧着一本好书舍不得放下时,那就引导他提高阅读的速度。充足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要知道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当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徜徉,就会收获阅读带来的丰富体验。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电子阅读率高于纸质阅读的今天,笔者依旧认为好书需要捧起来读,并且要不断地回味。一本好书,是值得多读几遍的。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个专用的采集本把好词佳句或片段摘录下来;或将阅读时的疑问或体会写在书中空白处;还可用思维导图将文章主要内容提炼出来,甚至能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与作者、文本碰撞出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进行创作可是件十分美妙的事。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布局巧思,賞析妙词佳句,这不只是简单的阅读,而是在读中积累,读中思考,并在思考中创作,真正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读,以读促写的境界。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爱好与习惯,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与益友。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更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积极投身海量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努力地充实与完善自我。更好地引导学生与诸多高智的人对话,让书籍成为学生们的营养品,真正感受海量阅读带来的巨大能量——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关键词:海量阅读;兴趣引路;内容选择;习惯养成;书香致远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3-0013-03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在理解、领悟、吸收、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要,而作为小学生,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就更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视野与良好的知识积累。若没有大量的阅读,怎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又何谈阅读能力的提升?然而,中国人的读书现状却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所以,在小学阶段借助“海量阅读”来补充、丰富知识储备,显得尤为重要。
一、兴趣引路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去探索与实践,并从中收获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又将增强阅读的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了解学生兴趣所在
阅读兴趣,影响着阅读效果。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读无兴趣的书籍,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小学生在课外书的选择上,更喜欢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连环画报、童话、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若是图文并茂则更受欢迎。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阅读的书目内容可能会更丰富些。只要老师用心去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在开展课外阅读和推荐阅读书目时才能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二)巧从课堂向外延伸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孩子们更热衷于手机、平板上的游戏、动画,对纸质阅读缺乏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扩展学生的阅读量,需有意识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后,推荐学生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将整本书读完;再如学习了《小英雄雨来》这一文后,可让学生课外阅读《小兵张嘎》,并进行对比,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如,学完《花的勇气》后,推荐阅读冯骥才先生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等文章,从而让学生在课内阅读有一定兴趣的基础上,对文本、人物等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提升语文素养。
(三)多种形式引领阅读
由于小学生的意志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作用,利用黑板报、文化长廊、广播等做好宣传工作;建立若干校园开放阅读区、班级图书角便于学生阅读;开展朗读比赛、故事会、好书推荐、读书笔记评比、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小报、书签制作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校园读书氛围更浓厚。让书香浸润校园,学生置身书海,使阅读成为必需。让学生变老师“要我读”到“我要读”,把“苦读”变成“悦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益。
二、内容选择有讲究
海量阅读,即大量的阅读。但并不是为了追求阅读数量,而只选取一些通俗易读但营养价值不高的书来读。《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可见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还是需要有所选择。而小学生对读物的选择比较盲目,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倾向。
(一)与经典相伴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有着五千年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经典,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领略古诗词丰富的意蕴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还能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增强语言积累、丰厚知识储备、提高文化品位。因此,教师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并背诵一些经典。如:低年级诵读《弟子规》、中年级诵读《三字经》、高年级诵读《论语》。同时,将《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5篇古诗文,细分至不同年级的不同学期,中高年级还可适当地补充诗歌和散文。可以充分利用晨读和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既不让学生感到负担过重,又能在反复的吟诵中,让经典浸润学生心灵。
(二)与名家同行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分的作家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而市场上的书,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学生们选择“读什么”就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逛书店、上网查资料等形式,为学生们推荐优秀阅读书目;邀请儿童文学专家或作家走进校园,推荐图书,拓宽视野;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好书与大家分享,进行好书推荐等。凡是贴近学生们生活的作品,都能吸引学生阅读。我们可以读名家的童话,感受文字传递出的温暖与美好;读涵盖诸多领域的科普类书籍,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培养和提升……
小学阶段随着经典的不断积累,学生们的语文素养逐步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动向,使学生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经典相伴,与名家同行,让书香与梦想齐飞。
三、习惯养成受益终身
俗话说,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当学生们从亲近阅读到爱上阅读,并慢慢享受阅读时,多希望他们能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让书香陪伴他们幸福成长,让良好的读书习惯助益终身。
(一)家校联手促养成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单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还需要家校联手来促成。据说,犹太人在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就把蜂蜜洒在《圣经》上,让他们去舔,让孩子从小就感到书是甜的。由此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见,我们引导学生去阅读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渴望阅读”。教师可以在校园中读书给学生听,和学生们一起静静地享受阅读时光;家长在家中和学生一起亲子阅读,或是读给孩子听,孩子读给家长听等,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初期可以是10-15分钟。当孩子能够自觉去读书,有了阅读的习惯,就不用老师和家长陪或催着才去读,而是学生主动地钻到书堆中去。
(二)合理分配定时间
学生们对阅读有了热情后,一种情况是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逐渐冷落了阅读;另一种情况是沉迷于阅读,看得如痴如醉,又冷落了其他方面。阅读时间的保障,可以由教师来调控,家庭作业可以是少量的书写和阅读、背诵,这样学生们就能轻松地投入到书海当中。而当学生手不释卷,阅读时间过长也不行,因为会影响身体健康和第二天的学习。家长可与孩子计划好每天阅读的时间,若是孩子因为其他事情影响到了阅读时间,或是捧着一本好书舍不得放下时,那就引导他提高阅读的速度。充足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要知道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当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徜徉,就会收获阅读带来的丰富体验。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电子阅读率高于纸质阅读的今天,笔者依旧认为好书需要捧起来读,并且要不断地回味。一本好书,是值得多读几遍的。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个专用的采集本把好词佳句或片段摘录下来;或将阅读时的疑问或体会写在书中空白处;还可用思维导图将文章主要内容提炼出来,甚至能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与作者、文本碰撞出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进行创作可是件十分美妙的事。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布局巧思,賞析妙词佳句,这不只是简单的阅读,而是在读中积累,读中思考,并在思考中创作,真正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读,以读促写的境界。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爱好与习惯,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与益友。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更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积极投身海量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努力地充实与完善自我。更好地引导学生与诸多高智的人对话,让书籍成为学生们的营养品,真正感受海量阅读带来的巨大能量——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