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以及阅读在这一要求的地位,我们可以这样得出一个结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而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文字阅读能力,开拓眼界和视野,提高自身文学素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初级中学,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课外阅读的开展,没能引起学生家长、学生甚至是语文教师的足够和全面重视。在学生的心目中,认为只要将教师课后布置的书面作业完成即万事大吉;而家长亦认为课外阅读无任何必要;部分语文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具体阅读要求、阅读方法进行正面引导。结果造成部分对课外阅读有着兴趣的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在学习中失去对语文课本的阅读兴趣。面对如此让人担忧的情形,身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的我认为,关于开展农村初级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阅读作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最重要的课程理念;同时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开发其它的教育课程资源。对于课外阅读,我们得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阅读作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但是开卷并非都有益。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基本无书店(指乡、镇),在学校周围有一些小摊所售的刊物五花八门。部分低俗人群的不当需求,使得盗版书商向社会散布了众多充斥着暴力、色情的刊物。对于社会上纷繁复杂出版刊物,未成年学生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有涉猎此方面内容的冲动。若学生真的涉猎甚至沉迷其中,对其全面健康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要避免这一棘手问题的出现,我的方法是:为学生的课外读物限定来源和范围,学生课外读物应尽量来源于可靠和正规的渠道,如我自己在家里或亲戚朋友处挑选适合他们课外阅读书籍,此外,对学生的购买选择也应进行善意提示。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
课外阅读资源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的:“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因此,教师上课不一定单纯地讲课堂知识,还要注意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语文教学应该强化引导。
二、资源共享建立图书角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城市而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为了减轻学生家长负担,如果能做到资源共享则能实现资源最大化优化。我的具体作法如下:图书的来源可有两大渠道,一是学生各自拿出自己最喜爱的2~3本书;二是由班级语文老师出面,到学校图书室集体借价值较大的课外书。各班组建班级图书角管理小组,对班上图书的入柜、借阅、归还及损坏赔偿等事宜全权负责。从而使班级图书的来源和管理有了可靠的保障,使之能够稳定的发挥效益。将自己精心选购的书籍穿上线挂在墙角。每周争取一节课的时间用于集中看书读报,同学们可以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向班上同学推荐优秀文章。每两周对于阅读能力较强,阅读速度较快,以及书本保养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此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读者的主人翁地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尊重与培养,让他们在趣味中阅读,在趣味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开阔视野,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技巧。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既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实现资源共享,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开阔了我校学生的视野,受到学生家长的称赞和一致好评。
三、明确阅读要求,对阅读结果进行评估
为了避免学生的盲目阅读,做到“读有所得”,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布置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列出一学年或一学期或半学期的阅读计划,除课本规定的以及教师规定的必读书籍之外,学生另选书籍也应在计划中体现。读完一本书,应写一篇读后感。将关于同一本书的读后感粘贴一起,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相互交流。每一位同学都要准备一个阅读笔记本,将读到的名言警句、重要词语或段落摘抄下来,进行回味和交流。教师每半学期应对学生读书笔记进行检查与评估。对于选择的必读书籍,要求更是要明确具体。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大量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培养多种技能、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作为初级中学,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课外阅读的开展,没能引起学生家长、学生甚至是语文教师的足够和全面重视。在学生的心目中,认为只要将教师课后布置的书面作业完成即万事大吉;而家长亦认为课外阅读无任何必要;部分语文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具体阅读要求、阅读方法进行正面引导。结果造成部分对课外阅读有着兴趣的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在学习中失去对语文课本的阅读兴趣。面对如此让人担忧的情形,身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的我认为,关于开展农村初级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阅读作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最重要的课程理念;同时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开发其它的教育课程资源。对于课外阅读,我们得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阅读作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但是开卷并非都有益。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基本无书店(指乡、镇),在学校周围有一些小摊所售的刊物五花八门。部分低俗人群的不当需求,使得盗版书商向社会散布了众多充斥着暴力、色情的刊物。对于社会上纷繁复杂出版刊物,未成年学生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有涉猎此方面内容的冲动。若学生真的涉猎甚至沉迷其中,对其全面健康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要避免这一棘手问题的出现,我的方法是:为学生的课外读物限定来源和范围,学生课外读物应尽量来源于可靠和正规的渠道,如我自己在家里或亲戚朋友处挑选适合他们课外阅读书籍,此外,对学生的购买选择也应进行善意提示。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
课外阅读资源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的:“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因此,教师上课不一定单纯地讲课堂知识,还要注意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语文教学应该强化引导。
二、资源共享建立图书角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城市而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为了减轻学生家长负担,如果能做到资源共享则能实现资源最大化优化。我的具体作法如下:图书的来源可有两大渠道,一是学生各自拿出自己最喜爱的2~3本书;二是由班级语文老师出面,到学校图书室集体借价值较大的课外书。各班组建班级图书角管理小组,对班上图书的入柜、借阅、归还及损坏赔偿等事宜全权负责。从而使班级图书的来源和管理有了可靠的保障,使之能够稳定的发挥效益。将自己精心选购的书籍穿上线挂在墙角。每周争取一节课的时间用于集中看书读报,同学们可以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向班上同学推荐优秀文章。每两周对于阅读能力较强,阅读速度较快,以及书本保养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此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读者的主人翁地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尊重与培养,让他们在趣味中阅读,在趣味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开阔视野,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技巧。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既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实现资源共享,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开阔了我校学生的视野,受到学生家长的称赞和一致好评。
三、明确阅读要求,对阅读结果进行评估
为了避免学生的盲目阅读,做到“读有所得”,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布置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列出一学年或一学期或半学期的阅读计划,除课本规定的以及教师规定的必读书籍之外,学生另选书籍也应在计划中体现。读完一本书,应写一篇读后感。将关于同一本书的读后感粘贴一起,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相互交流。每一位同学都要准备一个阅读笔记本,将读到的名言警句、重要词语或段落摘抄下来,进行回味和交流。教师每半学期应对学生读书笔记进行检查与评估。对于选择的必读书籍,要求更是要明确具体。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大量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培养多种技能、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