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炼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漫谈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的文化史教学,要在初中识记古代文化史常识的基础上对基本的文化成果做进一步的理论概论和提升,能从大量的文化成果中,提炼出传统文化的共性和精髓,能从中外对比中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所探讨的问题应该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不但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初高中教学内容重复和知识点的简单堆砌的问题,而且能很好地适应高中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材集中化、专题化的编排方式和中外合编的形式也为文化史更高层次的教学提供了便利。
  以教材当中涉及的中医为例,高中的历史教学中,不能仅仅知道几本医书和几个医学家,还需要了解中医理论的一些基本常识和中医的精华所在,可做如下补充拓展:与西医以人体解剖为基础,重视局部的定量的系统分析相比,整体思维的理论是中医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地方。中医包含的阴阳平衡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强调用系统的、整体的思维看待疾病,认为人的整个身体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并依据局部病变影响整体的理论,“创立了脉诊、舌诊、足诊、目诊等方法,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现代的医学全息理论完全符合, 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赞誉和重视”。学完了古代的天文历法、农学、医学、数学等科技成就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的大量的科技成果,从中提炼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整体特点,使学生对其特点有一个整休地、深入地认识(这些内容只有人民版有所涉及,其他版本沒有相关内容)。教师可做如下分析提炼:分析中国古代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体系,它以解决农业、历法、商业和赋税计算等实际问题为目的,汇集了大量的应用题目及算法,在代数运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用技术和经验积累,轻理论探讨,因而实用技术发达,而向近代科学转型的理论储备却不足的特点。分析中医、古代天文学的特点可以发现我们先人善于应用朴素的整体思维,具有宏观把握世界的高度智慧,但另一方面忽略对个别物质的深入探究,满足“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模糊性的一般法则,缺少实证分析、定量研究和实践检验,使得传统自然科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分化,包括医学在内的很多学科知识因为没有实证也无法让人信服。得出中国的传统科学“重整体综合思维,轻视具体的定量分析”的重要特点。
  在学习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中的中国古代文学时,也不能停留在记住几首唐诗宋词作品,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学艺术的民族特色。通过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如下几个要点:与中世纪的西方文学相比,不论是抒发建功立业情怀的唐诗,咏叹缠绵悱恻的宋词,还是揭露黑暗现实的元曲,描绘日常生活的明清小说,都把写作对象聚焦到现实世界。中国文学具有关注现实、关注人伦道德,而不重彼岸世界的理性精神;古代文学强调文以载道,注重道德垂训的功能,具有明显的道德教化色彩;中国文学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传统,主张文学作品中有节制的感情宣泄,重含蓄深沉、意味隽永之美,很少有西方文学中大悲大喜的作品,反映了“中华民族平和、宽容、节制的文化性格”。文学艺术史教学中对这些内容的有效提炼,可以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认识更为深刻。
  当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史的理论提升和文化精神的提炼最重要的还是以中国传统思想史部分为依托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何为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说:“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凝聚而成的,是中华民族文化价值体系的方向,体现了民族共同的心理和把握世界的思维模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头。”张岂之先生在其《中华人文精神》中把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7点;(1)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2)刚柔相济——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3)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4)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5)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6)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7)生生不息。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概括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四个方面。姜义华在《中华文化读本》一书中亦概括为很相似的四点:“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的统一。”“重民思想,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合中庸,以和为贵为美的精神。”“经世致用,实践理性的精神”。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增加了“修身为本,以德为政”“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积极有为,自强不息的实践理性精神”等内容。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这是中华文化能够延续和发展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传统文化现代化所要吸取的精华,也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承的最核心的内容,教师在讲解文化史的时候,如果没有在恰当的时候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内容进行提升,没有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进行提炼,仅仅是罗列一些发展史实,那么,传统文化史的教学从根本上讲是不达要旨的。在文化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综合各个名家对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文化特点的重要论断,向学生作一介绍,提升文化史的教学层次,让学生切实感悟中国文化的精髓。
  (作者单位:西藏林芝地区第一中学)
  编辑/赵军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语文更是无处不在。而如何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有乐趣,更容易理解接受语文呢?这就需要语文课堂凸显人文关怀,让学生老师文本三者形成精神交流的园地。  【关键字】人文关怀 创新 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放飞语文课堂,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接受、运用语文,在语文课堂中获得真正
【摘要】初中生如果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在与人交际时会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书面写作能力;因此,初中生阅读教学很重要。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阅读教学有效提高的方法,以及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对其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意义等方面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果;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指出方向,即阅读是学生个人个性化行为,我们教师要发挥
文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语文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途径,但是,对于大部分全日制高中生而言,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他们日常接受文学熏陶的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一个人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那么他的文学素养必然不会低,相应的他的审美品位也会比较独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品位。从而使学生拥有自主思维方式,独到的人生见解,帮助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根据数学理论与内容,采取的一定的途径、程序和手段。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知识型的模式上,不善于将知识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抽象和概括。长此下去,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就必须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明确其产生和发展的外部和内部的驱动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把传统的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想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要在根本上提升我国的全民素质,并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特色,走向世界。9月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涂涂抹抹是每个儿童都喜欢和经历过的,绘画给儿童带来最初的快乐不是绘画的结果,而是儿童在随意涂抹的过程中摆动手臂在纸上流下的痕迹,伴随这种愉快的“自我发现”的感觉经历,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冲动。如何利用视觉艺术这一手段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发挥每个儿童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引导儿童去发现美,并形成对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正是我们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课题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中枢及外周免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可由多种方式修饰而诱导外周耐受。耐受性树突状细胞通过诱导免疫耐受已成为自身免疫病治疗的有力工具和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