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出意料,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0%,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回落。尽管高于市场普遍预期,但创下9个月以来新低的PMI数据依然给经济前景蒙上一丝阴影。
同时,进口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出现小幅下滑。 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内需的回落,另一方面,海外经济的不如人意也限制了出口,日本大地震对产业链的影响亦逐步显现。
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的疲弱使得市场愈加谨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二次探底”,还引发了国内是否“去美国抄底房地产”的争论。
股市艰难的在2700点附近挣扎。还是那句话:这一切不是原本就想达到的目标吗?
收回流动性,调整经济结构,必然引发的经济增速下降切实发生的时候,不是那么好受。要坚持过去,无非是信心,耐心。
信心这东西,仁者见仁。如果不是乐观的认为股市长期的向上趋势,也就没有必要来玩这一票了。
耐心,其实反而是短期的东西,看自己认为这段调整的日子能磨蹭多久。
现在的通胀,似乎顽固不化。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粮食收购价格提高,都是内生性因素。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局势不稳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外围因素。
这都决定了本轮通胀的结束不会很快,至少在今年,4.5%的底线能否保住亦是问号。
不仅仅是中国,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如金砖四国的通胀都在高位。俄罗斯的物价水平达到9.6%,印度为8.82%,巴西也达到6.5%,连南非的物价水平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也呈现初逐步上升的趋势。
在整体新兴市场都在“不得不”持续紧缩状态下,全球的需求和贸易都将受到直接影响。就如在中国的紧缩政策和经济增速下滑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失去一个重量级炒作题材。
事实上,之前的中国已在隐约中成了“拯救”全球经济的猛药——只要中国政府不断砸钱,保持旺盛的消费力,全球经济都会被顺势拉起。
而如今,中国经济的药已经吃到不能再吃,先自救要紧吧。于是全球经济现在已没有一个领跑者,钱不能去欧美,不能去新兴市场,如果连中国也不能去,去哪里?
这个时候,似乎只能观望和等待。
等待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在换届选举中越来越热烈的“社会管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大的动荡会出现吗?似乎概率很小。
对于股市来说,不管其中有多少炒作因素,最终还是要落到企业自身上。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市场对于企业盈利预测的整体下调。
这一步,企业也不得不走。提高技术效率、组织效率,创新商业模式,谁能在资金干涸的市场中前行,谁便笑到最后。
这同时也是令人纠结的一点。在资金面上,缺少支持的永远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他们在双重恶劣的环境下有多少能够存活,令人担忧。
另一方面,大型国企并不缺钱,因而盈利也依然保持稳定增长——这也是股市的价值中枢尚能稳定的原因。
我希望国企可以降到和中小企业同样的层面上面临挑战和竞争,以便让真正的优秀企业成长,从而支撑未来的中国经济。但又担忧一旦如此,股市的估值下滑程度已不是现在的市场10%、20%的调整就可以消化的了。
目前的股市没有赚钱效应,大笔的资金又无处可去。银行的理财产品比股票基金更有吸引力。楼市也依然坚挺,更有大笔资金试图全球“扫楼”——香港的地产已被内地客大力支撑。
但不管是内地的楼市还是香港的楼市,或许未来上升空间依然存在,但作为投资相信安全性都已相当之低。
全球范围内流动性回收已是肯定,欧洲债务危机,地区政局动荡等因素如果突然升级,再次演变为“黑天鹅”(今年以来利比亚政局、日本地震等事件已见证,市场永远无法预料),资金去杠杆化,首当其中的便是房地产。
更何况,在目前所有人都相信房地产依然是最保值、增值的投资标的时,如同所有人在6000点都认为股市可以上到10000点一样,怕是疯狂不了太久了。
如果我乐观一点,认为转型的步伐能够实现,那么是需要好好挑拣好企业的时候。如果我保守一点,认为大型企业的盈利增长不会受到影响,那么股市的下跌已反应经济增速下滑。这时候的股市似乎比楼市更值得关注。
同时,进口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出现小幅下滑。 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内需的回落,另一方面,海外经济的不如人意也限制了出口,日本大地震对产业链的影响亦逐步显现。
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的疲弱使得市场愈加谨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二次探底”,还引发了国内是否“去美国抄底房地产”的争论。
股市艰难的在2700点附近挣扎。还是那句话:这一切不是原本就想达到的目标吗?
收回流动性,调整经济结构,必然引发的经济增速下降切实发生的时候,不是那么好受。要坚持过去,无非是信心,耐心。
信心这东西,仁者见仁。如果不是乐观的认为股市长期的向上趋势,也就没有必要来玩这一票了。
耐心,其实反而是短期的东西,看自己认为这段调整的日子能磨蹭多久。
现在的通胀,似乎顽固不化。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粮食收购价格提高,都是内生性因素。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局势不稳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外围因素。
这都决定了本轮通胀的结束不会很快,至少在今年,4.5%的底线能否保住亦是问号。
不仅仅是中国,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如金砖四国的通胀都在高位。俄罗斯的物价水平达到9.6%,印度为8.82%,巴西也达到6.5%,连南非的物价水平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也呈现初逐步上升的趋势。
在整体新兴市场都在“不得不”持续紧缩状态下,全球的需求和贸易都将受到直接影响。就如在中国的紧缩政策和经济增速下滑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失去一个重量级炒作题材。
事实上,之前的中国已在隐约中成了“拯救”全球经济的猛药——只要中国政府不断砸钱,保持旺盛的消费力,全球经济都会被顺势拉起。
而如今,中国经济的药已经吃到不能再吃,先自救要紧吧。于是全球经济现在已没有一个领跑者,钱不能去欧美,不能去新兴市场,如果连中国也不能去,去哪里?
这个时候,似乎只能观望和等待。
等待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在换届选举中越来越热烈的“社会管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大的动荡会出现吗?似乎概率很小。
对于股市来说,不管其中有多少炒作因素,最终还是要落到企业自身上。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市场对于企业盈利预测的整体下调。
这一步,企业也不得不走。提高技术效率、组织效率,创新商业模式,谁能在资金干涸的市场中前行,谁便笑到最后。
这同时也是令人纠结的一点。在资金面上,缺少支持的永远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他们在双重恶劣的环境下有多少能够存活,令人担忧。
另一方面,大型国企并不缺钱,因而盈利也依然保持稳定增长——这也是股市的价值中枢尚能稳定的原因。
我希望国企可以降到和中小企业同样的层面上面临挑战和竞争,以便让真正的优秀企业成长,从而支撑未来的中国经济。但又担忧一旦如此,股市的估值下滑程度已不是现在的市场10%、20%的调整就可以消化的了。
目前的股市没有赚钱效应,大笔的资金又无处可去。银行的理财产品比股票基金更有吸引力。楼市也依然坚挺,更有大笔资金试图全球“扫楼”——香港的地产已被内地客大力支撑。
但不管是内地的楼市还是香港的楼市,或许未来上升空间依然存在,但作为投资相信安全性都已相当之低。
全球范围内流动性回收已是肯定,欧洲债务危机,地区政局动荡等因素如果突然升级,再次演变为“黑天鹅”(今年以来利比亚政局、日本地震等事件已见证,市场永远无法预料),资金去杠杆化,首当其中的便是房地产。
更何况,在目前所有人都相信房地产依然是最保值、增值的投资标的时,如同所有人在6000点都认为股市可以上到10000点一样,怕是疯狂不了太久了。
如果我乐观一点,认为转型的步伐能够实现,那么是需要好好挑拣好企业的时候。如果我保守一点,认为大型企业的盈利增长不会受到影响,那么股市的下跌已反应经济增速下滑。这时候的股市似乎比楼市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