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为载体,强调实验和科学方式,以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造力;探究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创设问题情境,打开探究之门。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到底地追问问题罢了”,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深入钻研物理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
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中的实验规律,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潜力。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能力中猜想与假设环节有这样的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对物理技能有灵敏的发现,猜测和想象是物理技能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难把握的难点。
猜想与假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是相似的,中学物理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已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本身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物理天才霍金的对于宇宙的起源和黑洞的创见,让人感觉玄妙无比,这些都得益于他那令人惊叹的想象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怎样启发他们进行猜想,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都要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猜测勇气和想象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猜测勇气和想象力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应该是科学的、积极的,最终要把他们引向科学的创造。
三、重视学生学习物理的灵感,开拓学生的思维。
灵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创造性劳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功能达到高潮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导致艺术、科学、技术的新的构思和观念的产生或实现。”古往今来,物理学的许多创造发明离不开灵感。阿基米德身入澡盆,灵感顿发悟出水的浮力,发现了物体的比重;牛顿看见树上的苹果掉到地上,灵感顿发,悟出地球的引力;鲁班上山不慎被带齿的芒草割破手指,灵感顿发,发明了锯子……
物理学习中,不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往往会萌发一些突然的、具有科学幻想性的灵感。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的实验时,通过不少实验学生看到光沿直线传播,这时有学生提出:光为什么不沿曲线传播,那样就不会有影子了,我们还可以看到被墙壁挡住的事物。面对学生灵感的到来,老师切忌视其荒唐可笑而不理,应做到:
(1)克服“唯我独尊”的师者心理,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应满腔热情地听取学生的设想和建议;
(2)坚持表扬、激励,即使有些问题提得离奇,甚至是错误的,也不应指责嘲笑,否则便会熄灭学生的创造火花;
(3)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找出其灵感中的设想与科学的差距,通过分析改正,不断完善科学的创造思维。
四、实验时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手脑结合,是创新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脑和手是必须紧密联系的,其联系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水平,而我们的探究实验本身就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手脑紧密联系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重视科学探究过程。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探究过程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花大气力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心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结论的情况提出来的,应当注意不要一谈重视过程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造力;探究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创设问题情境,打开探究之门。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到底地追问问题罢了”,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深入钻研物理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
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中的实验规律,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潜力。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能力中猜想与假设环节有这样的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对物理技能有灵敏的发现,猜测和想象是物理技能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难把握的难点。
猜想与假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是相似的,中学物理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已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本身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物理天才霍金的对于宇宙的起源和黑洞的创见,让人感觉玄妙无比,这些都得益于他那令人惊叹的想象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怎样启发他们进行猜想,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都要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猜测勇气和想象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猜测勇气和想象力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应该是科学的、积极的,最终要把他们引向科学的创造。
三、重视学生学习物理的灵感,开拓学生的思维。
灵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创造性劳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功能达到高潮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导致艺术、科学、技术的新的构思和观念的产生或实现。”古往今来,物理学的许多创造发明离不开灵感。阿基米德身入澡盆,灵感顿发悟出水的浮力,发现了物体的比重;牛顿看见树上的苹果掉到地上,灵感顿发,悟出地球的引力;鲁班上山不慎被带齿的芒草割破手指,灵感顿发,发明了锯子……
物理学习中,不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往往会萌发一些突然的、具有科学幻想性的灵感。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的实验时,通过不少实验学生看到光沿直线传播,这时有学生提出:光为什么不沿曲线传播,那样就不会有影子了,我们还可以看到被墙壁挡住的事物。面对学生灵感的到来,老师切忌视其荒唐可笑而不理,应做到:
(1)克服“唯我独尊”的师者心理,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应满腔热情地听取学生的设想和建议;
(2)坚持表扬、激励,即使有些问题提得离奇,甚至是错误的,也不应指责嘲笑,否则便会熄灭学生的创造火花;
(3)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找出其灵感中的设想与科学的差距,通过分析改正,不断完善科学的创造思维。
四、实验时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手脑结合,是创新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脑和手是必须紧密联系的,其联系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水平,而我们的探究实验本身就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手脑紧密联系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重视科学探究过程。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探究过程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花大气力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心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结论的情况提出来的,应当注意不要一谈重视过程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