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能力;听说读写;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培养和形成学生得任何一种能力,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够从实践中摸清这个规律,并找到适合这个规律所要求的训练过程,我们的教学工作自然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规律和进行作文训练的程序应该是现在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困惑。我认为解决这种困惑应跨出以下四步:
第一步:多看看,提高观察能力
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主观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客观世界,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得第一步。
观察什么?观察社会,包括人、事;观察自然,包括景、物。
就观察的方法而论,似应有如下相互关联的四点:
一是随意观察,或称之为兴趣观察。从心理学上说,学生的求知意识是兴趣、好奇心、求知欲、质疑精神、抱负与胆识等一类思想意识的总称。指导学生观察,应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随意观察开始。让学生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趣而乐于观察,这种随意观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作文的积累过程。
二是专意观察,或称选择观察、责任观察、定向观察。这是一种有预期目的的专门观察,这种观察不再是走马看花那样漫不经心,而是下马看花,格外地精心和细致。从心理学上说,有意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的"知觉",因此,教师应当善于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善于引导学生从隐蔽的细节中去探索事物的本质,由此可见,专意观察应该是随意观察的深化,应当成为练习写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是比较观察。在随意的广泛观察和专意的选择观察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学会比较观察,因此只有比较,才能显示出事物之间不易觉察的差别、异同。一位心理学家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由此可见,比较观察在整个写作练习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是反复观察。现实生活是如此纷繁复杂,而学生的水平又是那样粗疏肤浅,要想切实把握客观事物的真谛,必须对事物进行反复观察。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做到"所见者真,所知者深。"(王国维语)才能使他们把观察所得的一大堆表面的、零星的、片面的材料逐步变为本质的、全面的系统材料。由此可知,反复观察应当是学生打开生活宝库的钥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要解决学生作文中"写什么"的问题,即让学生刨到木之"本",挖到水之"源",找到炊之"米";其次,要把观察和练笔结合起来,养成写作习惯,让学生写些"观察日记"、"见闻录"、"日知录"、"随感录"之类的小作文,以作为此后组装机器的"零件"。清代文章大家王夫之说:"身之所历,日之所见,是铁门限。"不以观察为前提,不以生活为基础,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钥匙,写作"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第二步:多想想,提高思考能力
思考活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依傍与感性材料,借助于具体形象,因此,没有充分的观察,就没有思考的原料。观察生活,汲取材料,是思考的本原;而思考活动,又是对千变万化得生活情态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得加工过程,这犹如母鸡孵卵而后得雏,犹如蜜蜂采花而后酿蜜。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行成于思",当代作家孙犁主张"沉潜下去思考",学生由积得材料而后构思成文,思考是一条必经之路。
第三步:多读读,提高鉴赏能力经过"静观默察",取得了写作的素材,经过"凝神结想",把素材化为题材,关于"写什么"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下一步自然应当研究"怎样写的问题了。
怎样写?在学步阶段,应从阅读中求得借鉴。俄国作家惠列赛耶夫说:"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学生学习作文,应该借鉴课文中作家的范文,借鉴报章上应时得范文,借鉴老师"下水"得例文,借鉴学生的模范作文。
第四步:多练练,提高表达能力
苏东坡说:"观物之妙,不能了然于心,"这说明了观察与思考的关系。他又说,"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与口与手",这说明了借鉴与表达得关系。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得头脑来想,用自己得眼睛来看,用自己得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我们作文教学策略的四步,正符合苏、郭二位的"看看、想想、读读、写写"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得要求。在整个写作教程中,观察是写作的眼睛,思考是写作的中枢,借鉴是写作的手足,表现才是写作得全身。【1】
表达什么?观察、思考得来的生活知识,阅读、借鉴得来的书本知识。怎样表达?在中学阶段,应当掌握以下四种表达手段:
一是记叙和描写。人物记叙文应当学会肖像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和人物综合描写;事件记叙文应当学会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事件片段描写以及单一事件得记叙、复杂事件的记叙。
二是议论。要学会怎样确立论点、怎样选取论据、怎样组织论证,学会立论,学会驳论,学会归纳、演绎与类比,学会怎样写读后感及小评论。
三是说明。要学会写事物说明文,学会写程序说明文和文艺性的说明文。
四是抒情。要学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抒发真实得情感,学会即景生情、托物言情、因人见情、和因事缘情得表达方法,学会在抒情中是情景交融、情理交融。【2】
毛泽东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实实的在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考语文考试规律和答题技巧[EB/OL].河北教育考试网
[2]郝玫.精心打造作文亮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334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能力;听说读写;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培养和形成学生得任何一种能力,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够从实践中摸清这个规律,并找到适合这个规律所要求的训练过程,我们的教学工作自然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规律和进行作文训练的程序应该是现在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困惑。我认为解决这种困惑应跨出以下四步:
第一步:多看看,提高观察能力
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主观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客观世界,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得第一步。
观察什么?观察社会,包括人、事;观察自然,包括景、物。
就观察的方法而论,似应有如下相互关联的四点:
一是随意观察,或称之为兴趣观察。从心理学上说,学生的求知意识是兴趣、好奇心、求知欲、质疑精神、抱负与胆识等一类思想意识的总称。指导学生观察,应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随意观察开始。让学生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趣而乐于观察,这种随意观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作文的积累过程。
二是专意观察,或称选择观察、责任观察、定向观察。这是一种有预期目的的专门观察,这种观察不再是走马看花那样漫不经心,而是下马看花,格外地精心和细致。从心理学上说,有意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的"知觉",因此,教师应当善于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善于引导学生从隐蔽的细节中去探索事物的本质,由此可见,专意观察应该是随意观察的深化,应当成为练习写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是比较观察。在随意的广泛观察和专意的选择观察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学会比较观察,因此只有比较,才能显示出事物之间不易觉察的差别、异同。一位心理学家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由此可见,比较观察在整个写作练习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是反复观察。现实生活是如此纷繁复杂,而学生的水平又是那样粗疏肤浅,要想切实把握客观事物的真谛,必须对事物进行反复观察。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做到"所见者真,所知者深。"(王国维语)才能使他们把观察所得的一大堆表面的、零星的、片面的材料逐步变为本质的、全面的系统材料。由此可知,反复观察应当是学生打开生活宝库的钥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要解决学生作文中"写什么"的问题,即让学生刨到木之"本",挖到水之"源",找到炊之"米";其次,要把观察和练笔结合起来,养成写作习惯,让学生写些"观察日记"、"见闻录"、"日知录"、"随感录"之类的小作文,以作为此后组装机器的"零件"。清代文章大家王夫之说:"身之所历,日之所见,是铁门限。"不以观察为前提,不以生活为基础,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钥匙,写作"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第二步:多想想,提高思考能力
思考活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依傍与感性材料,借助于具体形象,因此,没有充分的观察,就没有思考的原料。观察生活,汲取材料,是思考的本原;而思考活动,又是对千变万化得生活情态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得加工过程,这犹如母鸡孵卵而后得雏,犹如蜜蜂采花而后酿蜜。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行成于思",当代作家孙犁主张"沉潜下去思考",学生由积得材料而后构思成文,思考是一条必经之路。
第三步:多读读,提高鉴赏能力经过"静观默察",取得了写作的素材,经过"凝神结想",把素材化为题材,关于"写什么"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下一步自然应当研究"怎样写的问题了。
怎样写?在学步阶段,应从阅读中求得借鉴。俄国作家惠列赛耶夫说:"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学生学习作文,应该借鉴课文中作家的范文,借鉴报章上应时得范文,借鉴老师"下水"得例文,借鉴学生的模范作文。
第四步:多练练,提高表达能力
苏东坡说:"观物之妙,不能了然于心,"这说明了观察与思考的关系。他又说,"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与口与手",这说明了借鉴与表达得关系。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得头脑来想,用自己得眼睛来看,用自己得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我们作文教学策略的四步,正符合苏、郭二位的"看看、想想、读读、写写"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得要求。在整个写作教程中,观察是写作的眼睛,思考是写作的中枢,借鉴是写作的手足,表现才是写作得全身。【1】
表达什么?观察、思考得来的生活知识,阅读、借鉴得来的书本知识。怎样表达?在中学阶段,应当掌握以下四种表达手段:
一是记叙和描写。人物记叙文应当学会肖像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和人物综合描写;事件记叙文应当学会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事件片段描写以及单一事件得记叙、复杂事件的记叙。
二是议论。要学会怎样确立论点、怎样选取论据、怎样组织论证,学会立论,学会驳论,学会归纳、演绎与类比,学会怎样写读后感及小评论。
三是说明。要学会写事物说明文,学会写程序说明文和文艺性的说明文。
四是抒情。要学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抒发真实得情感,学会即景生情、托物言情、因人见情、和因事缘情得表达方法,学会在抒情中是情景交融、情理交融。【2】
毛泽东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实实的在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考语文考试规律和答题技巧[EB/OL].河北教育考试网
[2]郝玫.精心打造作文亮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