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实水墨人物画的笔墨形式语言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ouzhoudao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形式语言,其只有根植于造型才能发挥出酣畅淋漓的笔情墨趣,脱离造型孤立的笔墨是不成立的。对于写实水墨人物画而言,如何将中国传统的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相融合,是几代艺术家共同研究的课题,也是青年一代在创作实践中发挥创新能力的重要根基。在研究笔墨形式语言时,笔墨相互关系的理解尤为重要,墨由笔使,笔由墨现,笔墨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笔者结合自己的创作过程,力求对人物画的写实造型观和笔墨语言以及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创新做出思考。
  关键词:笔墨语言;造型;写实水墨人物画;创作
  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形式语言,“笔精墨妙,是中国文化慧根之所系,必须守住这条底线”,张仃先生在《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中如是说。对于中国人物画来说,如何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与复杂的人物造型相融合、用笔墨塑造形象是几代人物画家们用实践一直在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水墨人物画不同于山水、花鸟画,没有那么多先贤所积淀、总结的程式化法则。历史上,对我们今天研习水墨人物影响最大的还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及其后出现的南北两大人物画派。最早的徐悲鸿、蒋兆和中西融合派以及后来的卢沉、周思聪等画家融素描和山水皴染法于人物造型,一改古代人物画的单薄,程式化之弊,使中国人物画厚重大气。南派画家代表如方增先、李震坚、周昌谷等画家,融花鸟的笔墨技法人人物造型,使画面水墨韵味十足。南派别具水墨情趣,北派则长于气势,两派各有所长。以黄胃为代表的画派以速写入画,将速写式造型与笔墨很好地融合起来,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别具一番灵动之气。我们今天将各种表现技法相结合,笔墨与造型的融合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何尝不是建立在对前辈各派大师探索成果的学习和发扬之上的呢?
  笔墨技术自其产生之日起,先贤们对这一形式语言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在水墨人物画的研究过程中,对笔墨的深度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谢赫在《古画品论》的“六法论”中提出“骨法用笔”,并将其仅次于“气韵生动”,可见,画家当时已十分注重用笔了;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夫象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的著名论断,将骨气,形似与用笔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足见用笔的重要性;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对谢赫的“六法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把“六法论”解读为“六要”,将骨法用笔延展为笔与墨,使用笔和用墨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他还在《山水诀》中指出“使用笔不可反为笔使,用墨不可反为墨用”,如果学习过程中没有对笔墨理解正确、透彻,就会出现为笔墨所使的情况。
  笔墨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在创作實践过程中,我们不能将用笔与用墨割裂开来,有笔而无墨,容易出现锋芒毕露,枯燥乏味的弊病;有墨而无笔,则会出现有肉无骨、臃肿无力的弊端,笔力只用在墨韵的衬托下才能突显画面形象的骨气与力度;墨法也只有在笔法的支撑下,才能彰显出用墨的淋漓酣畅、浑厚华滋。正如黄宾虹所说“笔力有亏,墨无光彩”,笔为墨帅,墨为笔充,笔墨只有互为关联,笔承墨接,才能文采照人。
  用笔要有笔法,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总结道“下笔当以力为主,气到便是力到,下笔便若笔中有物”,用笔首先要有笔力,将力量贯注于笔端,行笔不宜过快,过快容易油滑轻浮,单薄无分量,以稳健沉着而又灵活变通为妙,达到平,圆,留,重,变的艺术效果;笔无墨不能显,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过“传神秘妙,非有神奇,不过能使墨耳”,丰沛的墨韵能更好地突显用笔的遒劲,也能调整、完善用笔不到之处,达到元气淋漓彰犹湿、苍润的艺术感染力。墨法技术的锤炼很重要,清华琳有云,“墨有五色:黑,浓,湿,干,淡五者缺一不可,五者备,则纸上光怪陆离,斑斓夺目,较之色画尤奇恣”。画面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和掌控并非易事,太枯则会缺乏韵味,太湿则骨气不足,对用墨的把握少不了大量的实践训练。在水墨人物画中,墨法主要有破墨法、泼墨法和积墨法,破墨以干湿、浓淡互破为多;积墨法主要是吸取了山水画中技法,以墨的层层积染使人物形象更加浑厚;泼墨的自然渗化效果使画面变化丰富、淋漓酣畅,与相对沉稳朴实的用笔形成互动,笔情墨趣,妙不可言。当然,墨运用得不好,也会成为一团死墨,正如沈宗骞所说“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
  在创作作品《归》时,如何处理好人物组合,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笔墨关系成为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对画面整体关系的处理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另外对单个人物形象也进行了解读,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被自如地表现出来。正所谓,“心随笔运,取象不惑”,想要将复杂的造型用精深的笔墨语言诉诸笔端,必须进行深入研究。
  由临摹到在创作中直抒胸臆,这里确实需要一个消化、理解并转换的过程。我很欣赏卢沉先生水墨人物写生作品中遵劲而流畅放松的用笔、淋漓酣畅的泼墨,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概括而不荒率,老辣的笔墨语言充分的塑造出了朴厚、坚实、传神感人的人物形象。我也试图将王子武先生饶有韵致用笔转换到我的笔墨语言中……在漫长而短暂的创作过程中,矛盾的出现与解决既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也是学习收获的过程!
  笔墨是为塑造对象服务的,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对象,所运用的笔墨语言也是相异的。笔墨语言一旦雷同,画面必然板滞平庸,笔墨对比关系一缺失,就难以营造出丰富的节奏感。在创作中,我力求达到一种沉着稳健的感觉,画面重色块的安排必不可少,但要想充分发挥墨韵,墨色的运用就得恰到好处,笔墨的浓淡虚实等丰富变化以及留白的处理都需要用心经营。在不断的挫败与反思中,我对自己的笔墨语言进行了反复的调整与探索尝试,为了表现出藏族劳动妇女的质朴、勤勉以及藏民特有的粗犷,人物造型方面就要蓄含力量和张力,年轻藏女和老阿妈造型、神态处理手法;健硕的马身、飘逸流畅的马尾的处理方法;不同藏袍质感、色彩的处理以及马背上满载货物的藏式布袋的色彩处理方式都是体现笔墨美、造型美和色彩美的关键之处。
  坚实的造型和灵动的笔墨是写实水墨人物画不可或缺的要素,写意虽不同于工笔的精工细作,但也绝不是不求甚解的一挥而就,浮躁空乏的笔墨是意笔人物画之大忌,尽精微而重大体、形象生动传神、意境深远、造型结实、笔墨精谨、墨韵酣畅是写实水墨人物画研究者追求的至臻境界。
  创作就像一个探险过程,虽然充满荆棘,但又何尝不是对自己造型能力、笔墨语言强有力的训练与磨砺。远离浮躁的沉静心态是这个时代年轻人普遍缺失的状态,而创作就是对心性的修炼。
其他文献
摘要:濮院和大朗作为国内两个毛纺织重镇,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其中,以内销为主的濮院毛衫行业配套完善、发展迅猛,品牌创新成果显著,跻身全国最大的毛衫产业集群之列,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值得大朗毛织行业的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大朗;濮院;毛纺织;产业集群;品牌创新  同为国内两大毛织产业集群,大朗背靠广州、深圳,处于珠三角中国制造业的腹地,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毛织产品生产和集散基地;濮院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讨论大学生的创业相关政策以及研究成果,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樂学儿童音乐教育机构”为例,着重论述我国音乐类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进展。  关键词:音乐类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樂学儿童音乐教育机构”  近年来,我国政府以资金扶持政策等优惠条件激励大学生创业,如视当地情况,可申请“大学生创业资金”。本文通过讨论大学生的创业相关政策以及研究成果,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
期刊
摘要: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拥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所以,扬州也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旅游城市,而说到其特色,扬州漆器在工艺美术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扬州漆器不仅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也享誉中外。伴手礼的系列制作,不仅展示了工艺美术,更是一张带着浓浓人文情怀的城市名片。然而,纵观当今的扬州漆工艺品,形式单一、缺乏创意。所以,就需要我们对现状进行思考,找出缺陷和问题,并
期刊
摘要:在黄河尾闾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至今还在流传着晚清时期的一首民间小调——《杨二尤》。杨二尤在当地的传唱并不是因为它的旋律多么优美,更不是因为在特殊时期而形成的标志性小调,而是因为《杨二尤》是当地人称为极其下流,不堪入耳的风流韵事的“黄色口头禅”,所以流传至今。  关键词:音乐;民间小调;《杨二尤》  为什么一首黄色口头禅会流传至今呢?  “辛河东头杨家河出了个美女赛如嫦娥,一夜不过性生活
期刊
摘要:青铜器和陶瓷器在历史演进中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特质。传统青铜器和陶瓷器承载的华夏民族精神是共通的,可以继续互相传承与转化,通过融合二者的表现形式来创造属于当前时代的、兼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  关键词:青铜器;陶瓷器;互生;传承  1两种艺术的渊源和互生  青铜器和陶瓷器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物质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它们承载着华夏民族精神的深厚内涵,具
期刊
摘要:正当人们为求标新立异而无所不用其极——名目繁杂,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如当代具象派大师巴尔蒂斯致北京书所说:“而今西方,只是一片极度的混乱。”然而,就在这些流派粉墨登场之时,具象绘画却一直薪火相传,它秉承原来的优良传统,顺应当今社会现实,从正反两面吸收了20世纪以来诸多新探索成败的得失经验教训,创作出数量众多的现代经典作品,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色和蓬勃生机,人们发现具象艺术在悄然之中回归了。  
期刊
摘要:19世纪初,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欣欣向荣,人们掀起了一场学习钢琴的热潮。为了适应钢琴教育的发展,让演奏者系统地掌握钢琴演奏技术技巧,尽快建立起一套系统的钢琴训练方法,成为当时许多有才华钢琴家编写教科书的动力所在。克莱门蒂的练习曲集《名手之道》便孕育而生了,这是第一部系统的钢琴训练敦程,从而奠定了近代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  关键词:钢琴;练习曲;克莱门蒂  穆齐奥·克莱门蒂(1
期刊
摘要:古琴是我国古代文人品德的象征,是和谐平静的代表,笔者通过古代文献资料的讲解,从中阐明古人在“琴”中寄托的平和满足的心境。而在现代社会中,“琴”与其柔缓的心态早已远离人群,取而代之的是焦躁、急功近利。最后,笔者希望“琴”之音能够重返舞台,使人最终回归自然,回归最原始的幸福感。  关键词:古琴;平静之心;喧嚣;回归自然  1我国古代古琴的养心之说  我国历朝历代无不弹琴论琴,琴是道德的表现,是心
期刊
摘要:园林美术课教学的效果,不仅决定着学生园林景观手绘的表达能力,还将会影响到学生后期设计作品水平的高低。是园林专业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通过绘画与园林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园林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建议,以期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具备扎实手绘表达能力的园林设计人员。  关键词:园林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  园林美术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以美术绘画技法为教学基础,培养学
期刊
摘要:《洛神赋图》是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而创作的作品,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洛神赋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对于研究我国艺术文化,书法、绘画有着重要的作用。《洛神赋图》结构华丽,色彩充实,有着极其明显的关学价值内涵,对佛学、道家玄学以及封建社会的人本思想有重要的展现,立足于关学文化的研究,充分分析《洛神赋图》的画面展现,对于研究古代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