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是公共基础教育的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教音乐欣赏课,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也喜欢优雅的音乐,是特别重要的。为此,本文探讨中职女性职业学校在课堂上让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上好音乐欣赏课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音乐欣赏 情感共鸣 激发兴趣
音乐欣赏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优雅的音乐作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审美观念、音乐情操。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体验音乐情感,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内涵所具有的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在情感体验上与作品产生共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女性职业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意义显著
中等职业学校的女学生和普通高中女学生比起来特点还是明显的:以大连女子职业中专为例,学校学生为女生,这些学生的艺术素养基础较差,对音乐学习的需求没有很好的形成,对美的追求差别较大。但是职业女性未来的社会角色,同时又是幼儿教师,更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和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当然,对高雅音乐知识和文化的渴求不强,是她们自身的不足之处。虽然她们的情感随着年龄增长将更加丰富,自我意识也逐渐成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自我的人生观,但是仍急需对她们的音乐素养进行较好的引导。
音乐欣赏课的开设正可以满足学生们对这方面的需求。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一方面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所学的艺术知识如钢琴、美术、舞蹈等知识串联起来。这样通过丰富学生自身生活,使原本单调的生活充满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还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系列问题更待解决,但是教育部对职业学校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视程度让我们越来越充满希望。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能更好地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自身成长的需要,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如何让学生感兴趣主动学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还会导致学生不认真听音乐,或埋头大睡,或交头接耳,更有甚者会去做一些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而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更是奢求。那么,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而却又喜欢听音乐呢?
在新时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使音乐欣赏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转换旧的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接受音乐所表达的具体内涵,教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只简单地播放音乐让学生听,殊不知这样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自身自控能力是不会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的。学生没有和教师同样的文化积淀就无法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目的。
这样继续发展下去,既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也造成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损失。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的文化、形成、发展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音乐欣赏中逐渐学习、理解和感受音乐内涵。
老师在教室里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和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内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通过团队的共同工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一课时,让大家分析序曲的音乐情绪,在理性的分析下逐渐加强音乐的理解,同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想象。欣赏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们展示“动物世界”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习音乐表现的动物世界。老师直接介绍作者以及作者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思想,以及学生要理解和接受的知识。这样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要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创建教学情境,创建学生参与情感体验的特定条件的方法,这是充分利用想象力,形成特定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教学,发挥课堂教学阶段的优势,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音乐分析、理解和想象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三、新型教学模式改革设想
1.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个奇妙的情感体验之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内涵,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欣赏是一个特殊的情感交流,它让具有共同情感经历的教师、学生和音乐家感受一个共同的情感体验、情感表现。另外,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情感的体验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技巧和结构形式的理解,更多的情感理解是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总结。
没有产生情感的理解与共鸣,对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是不完整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首先,感性上的理解是对音乐作品欣赏的直接体会。例如,当我们听到一首欢快、激昂的乐曲,如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卡门》序曲时,欣赏者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激昂的雄壮的音乐情绪。而这种音乐情绪,就是所说的感性的体验。同样,肖邦著名的《夜曲》则会让学生有宁静、舒缓之感。
对此,基本的前提是,需要学生有正确的音乐感知,及对正确的体验音乐作品的感觉,需要老师正确的指导。同时这种音乐感觉,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需要对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总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了解的开始,更是巨大的动力。因此教师要结合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的特点,激发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其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情感进入课堂
通过音乐欣赏课程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审美活动。因此,创建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声音、图片、氛围等视听手段,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教师可以选择很容易想象和感受的音乐作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春节的传统节日后,在下一学期的开始,教师可以自然地引入民族器乐,作为课堂的前奏,以欢快的节奏形式,丰富的民族乐器表达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春节假期,与学生互动,讲述春节快乐的记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刺激学生,提高学习欣赏音乐的兴趣的目的。
还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欣赏和聆听音乐作品。要选择与音乐相关的较好的视频作品播放给学生,对学生在视觉上给予更好的引导。之后再次聆听整部作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这样有利于想象和感受。继而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开始学唱旋律。还可以针对音乐所表达的形象,配合教学进行美术以及其他方面的创编。
在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女性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也必须与时俱进,从教学思维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开拓思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以女性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和着眼点,以鼓励和激励为手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普及音乐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凡.浅议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时代教育,2011(6).
(作者单位:大连女子职业中专)
关键词:音乐欣赏 情感共鸣 激发兴趣
音乐欣赏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优雅的音乐作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审美观念、音乐情操。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体验音乐情感,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内涵所具有的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在情感体验上与作品产生共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女性职业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意义显著
中等职业学校的女学生和普通高中女学生比起来特点还是明显的:以大连女子职业中专为例,学校学生为女生,这些学生的艺术素养基础较差,对音乐学习的需求没有很好的形成,对美的追求差别较大。但是职业女性未来的社会角色,同时又是幼儿教师,更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和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当然,对高雅音乐知识和文化的渴求不强,是她们自身的不足之处。虽然她们的情感随着年龄增长将更加丰富,自我意识也逐渐成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自我的人生观,但是仍急需对她们的音乐素养进行较好的引导。
音乐欣赏课的开设正可以满足学生们对这方面的需求。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一方面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所学的艺术知识如钢琴、美术、舞蹈等知识串联起来。这样通过丰富学生自身生活,使原本单调的生活充满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还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系列问题更待解决,但是教育部对职业学校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视程度让我们越来越充满希望。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能更好地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自身成长的需要,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如何让学生感兴趣主动学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还会导致学生不认真听音乐,或埋头大睡,或交头接耳,更有甚者会去做一些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而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更是奢求。那么,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而却又喜欢听音乐呢?
在新时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使音乐欣赏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转换旧的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接受音乐所表达的具体内涵,教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只简单地播放音乐让学生听,殊不知这样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自身自控能力是不会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的。学生没有和教师同样的文化积淀就无法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目的。
这样继续发展下去,既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也造成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损失。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的文化、形成、发展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音乐欣赏中逐渐学习、理解和感受音乐内涵。
老师在教室里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和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内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通过团队的共同工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一课时,让大家分析序曲的音乐情绪,在理性的分析下逐渐加强音乐的理解,同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想象。欣赏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们展示“动物世界”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习音乐表现的动物世界。老师直接介绍作者以及作者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思想,以及学生要理解和接受的知识。这样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要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创建教学情境,创建学生参与情感体验的特定条件的方法,这是充分利用想象力,形成特定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教学,发挥课堂教学阶段的优势,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音乐分析、理解和想象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三、新型教学模式改革设想
1.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个奇妙的情感体验之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内涵,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欣赏是一个特殊的情感交流,它让具有共同情感经历的教师、学生和音乐家感受一个共同的情感体验、情感表现。另外,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情感的体验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技巧和结构形式的理解,更多的情感理解是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总结。
没有产生情感的理解与共鸣,对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是不完整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首先,感性上的理解是对音乐作品欣赏的直接体会。例如,当我们听到一首欢快、激昂的乐曲,如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卡门》序曲时,欣赏者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激昂的雄壮的音乐情绪。而这种音乐情绪,就是所说的感性的体验。同样,肖邦著名的《夜曲》则会让学生有宁静、舒缓之感。
对此,基本的前提是,需要学生有正确的音乐感知,及对正确的体验音乐作品的感觉,需要老师正确的指导。同时这种音乐感觉,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需要对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总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了解的开始,更是巨大的动力。因此教师要结合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的特点,激发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其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情感进入课堂
通过音乐欣赏课程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审美活动。因此,创建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声音、图片、氛围等视听手段,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教师可以选择很容易想象和感受的音乐作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春节的传统节日后,在下一学期的开始,教师可以自然地引入民族器乐,作为课堂的前奏,以欢快的节奏形式,丰富的民族乐器表达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春节假期,与学生互动,讲述春节快乐的记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刺激学生,提高学习欣赏音乐的兴趣的目的。
还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欣赏和聆听音乐作品。要选择与音乐相关的较好的视频作品播放给学生,对学生在视觉上给予更好的引导。之后再次聆听整部作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这样有利于想象和感受。继而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开始学唱旋律。还可以针对音乐所表达的形象,配合教学进行美术以及其他方面的创编。
在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女性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也必须与时俱进,从教学思维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开拓思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以女性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和着眼点,以鼓励和激励为手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普及音乐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凡.浅议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时代教育,2011(6).
(作者单位:大连女子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