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当前的课堂提问现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教师引起注意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活动;提问;有效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常用的行之有交效的方法之一。常用表现在:课堂教学从新授到练习巩固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到;有效,是因为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设计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看出来。教师若不谙熟提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一、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新课程视野下,语文教学基本告别了“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但不少语文课又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
1、粗放提问,有效性不强。
有些课堂充斥着“同意吗”、“是不是”、“好不好”的提问,问题简单肤浅,学生也听得无精打采。这类提问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营造这种伪气氛,缺乏思考价值,不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性不强。
2、急下定论,自问自答
有些课堂中,老师只顾着抢时间完成教学程序,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直接把答案公诸于众;或不停地调换学生回答,直至“答案”与老师的“标准”一致。虽然课堂氛围处于紧张可控的节奏中,但这类提问已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3、教师提问,学生提问比例失调。
有些课堂,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
二、对优化课堂提问的认识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要提高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1、钻研教材,潜心与文本对话
课前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单元教材的教学重难点。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心对话。
2、充分学生,尊重群体及个体差异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
一般语文老师都会代两个班,而这两个班的学生会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备课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比如:这个班学生活跃切好表现,那个班的学生文静而不爱表达,那么备课时教法上就要区别对待。另外在设计问题时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不仅如此问题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提问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广泛参与其中。
例:教学《变色龙》一文,教师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轻易回答“善变” )(2)奥楚蔑洛夫“善变”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3)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看风使舵”)(4)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的问题设计分层设问,层层铺垫,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充分关注到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让每一类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回答的问题,增加回答问题的参与率,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质量
1、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都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现。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
1. 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
2. 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
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中明确了原句使用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中体会到了作者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的提出要突出文本的重难点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突出文本的重难点,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切合学生实际。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提问的依据,使设计的提问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的得失,并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学着“善问”“巧问”;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认真准备,因人而问,一定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只要我们教师发挥提问的作用,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鲁献蓉 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0期。
[2]齐玉琴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疑艺术.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10期。
[3]谭振云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阅读与鉴赏,2010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活动;提问;有效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常用的行之有交效的方法之一。常用表现在:课堂教学从新授到练习巩固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到;有效,是因为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设计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看出来。教师若不谙熟提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一、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新课程视野下,语文教学基本告别了“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但不少语文课又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
1、粗放提问,有效性不强。
有些课堂充斥着“同意吗”、“是不是”、“好不好”的提问,问题简单肤浅,学生也听得无精打采。这类提问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营造这种伪气氛,缺乏思考价值,不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性不强。
2、急下定论,自问自答
有些课堂中,老师只顾着抢时间完成教学程序,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直接把答案公诸于众;或不停地调换学生回答,直至“答案”与老师的“标准”一致。虽然课堂氛围处于紧张可控的节奏中,但这类提问已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3、教师提问,学生提问比例失调。
有些课堂,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
二、对优化课堂提问的认识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要提高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1、钻研教材,潜心与文本对话
课前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单元教材的教学重难点。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心对话。
2、充分学生,尊重群体及个体差异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
一般语文老师都会代两个班,而这两个班的学生会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备课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比如:这个班学生活跃切好表现,那个班的学生文静而不爱表达,那么备课时教法上就要区别对待。另外在设计问题时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不仅如此问题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提问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广泛参与其中。
例:教学《变色龙》一文,教师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轻易回答“善变” )(2)奥楚蔑洛夫“善变”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3)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看风使舵”)(4)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的问题设计分层设问,层层铺垫,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充分关注到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让每一类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回答的问题,增加回答问题的参与率,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质量
1、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都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现。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
1. 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
2. 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
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中明确了原句使用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中体会到了作者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的提出要突出文本的重难点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突出文本的重难点,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切合学生实际。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提问的依据,使设计的提问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的得失,并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学着“善问”“巧问”;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认真准备,因人而问,一定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只要我们教师发挥提问的作用,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鲁献蓉 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0期。
[2]齐玉琴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疑艺术.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10期。
[3]谭振云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阅读与鉴赏,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