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目前基坑工程事故发生率高的问题,对北京地铁16号线某车站进行了研究.基于数字化建造技术探索出一种由梁、柱、底板构成的框架式地下结构,然后在框架内装配叠合或预制的板构件;提出了基坑临时内支撑与地下永久结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理念,实现了基坑开挖与地下结构的协同施作,促进了明挖法的绿色化升级,提升了施工效率.该研究结果对地下结构的智能化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机 构】
: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目前基坑工程事故发生率高的问题,对北京地铁16号线某车站进行了研究.基于数字化建造技术探索出一种由梁、柱、底板构成的框架式地下结构,然后在框架内装配叠合或预制的板构件;提出了基坑临时内支撑与地下永久结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理念,实现了基坑开挖与地下结构的协同施作,促进了明挖法的绿色化升级,提升了施工效率.该研究结果对地下结构的智能化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步伐加快,物联网已经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
沥青路面是高等级公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层,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会逐渐产生贯穿裂缝而对路面结构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在路面结构裂缝研究中,力学分析是有效和可行的研究方法.因此,对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沥青路面裂缝力学分析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述了在温度裂缝、荷载裂缝、基于断裂力学的裂缝扩展分析以及加铺改造对裂缝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调研和分析表明,从力学角度分析路面结构的开裂及裂缝扩展历程,能够客观反映裂缝发展机理.
目前城市主干路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主要为车辙、开裂或水损害,由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相互制约,导致病害的防治措施顾此失彼.为此,结合北京市城市主干路沥青路面各种病害的成因,提出一种基于病害成因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首先,选取冻断温度、疲劳寿命、低温抗剪强度为抗开裂指标,冻融劈裂强度比为抗水损害指标,动稳定度为抗车辙指标,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各指标对应的合理油石比区间;然后,由各指标的共同区间确定油石比的最佳范围.结果 表明,采用新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比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更加均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沥青
为了构建绿色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低碳安全的市政保障体系,城市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城市空间布局、区域路网结构、城市总体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规划分析、交通量分析后,探讨了城市快速路——芦西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方案设计思路、实施建议.
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对4种常用的阻热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进行研究,包括单层排水沥青路面、全透水沥青路面、陶瓷热阻沥青路面以及煅烧铝矾石热阻沥青路面.通过构建阻热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得到不同路面结构在不同时刻、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温度场,分析了阻热沥青路面结构对降低路表温度以及温度梯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阻热沥青路面结构1d内的温度场变化均具有一致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其中13.00-14:00在路表处达到最高温度;陶瓷热阻沥青路面在10、18 cm深度处的温度值均大于其他阻热路面结构,煅
普通混凝土箱梁一般仅有两侧上翼缘,而某些桥梁为了设置较宽的人行道,会在混凝土底板附近两侧各设置1段外伸钢挑臂,从而变成“四翼箱梁”.为揭示四翼箱梁静三分力系数特征,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某矮塔斜拉桥四翼缘主梁典型断面的静三分力系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主梁断面的优化方案.研究结论显示:四翼缘主梁成桥状态阻力系数要明显大于施工状态时的系数,阻力系数随风攻角的变化大致呈V字形变化,而升力系数与扭矩系数随风攻角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下翼缘人行道板镂空方案相比实腹方案的扭矩减小明显,在±15 °风攻角下扭矩分
为研究矮塔斜拉桥主梁底板两侧悬挑式人行道在自身人行荷载和主梁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振动舒适性,以某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分别计算钢挑臂人行道加载人行荷载和主梁车道加载车辆荷载2种情况下,人行道的加速度响应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对人行道的振动舒适度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按照CL1舒适度标准,人行道所有模态下人致振动产生的竖向和侧向加速度峰值均未超过舒适度标准;在8辆16t重车并行和随机车流荷载2种工况下,人行道的竖向加速度峰值远小于CL1舒适度标准给出的加速度限值;在加载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随机车流的车速越大,人行道
2021年10月20-23日,一年一度的管道工程与非开挖技术国际研讨会于重庆顺利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山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郑州大学、同济大学、坝道工程医院、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与武汉中地大非开挖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来自国内外高校、政府主管部门、设计院、研究院、施工企业、材料和设备制造商等单位600多位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综述了国内外桥梁管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目前2种智能装备在桥梁管养中的应用:无人机技术与机器人技术.通过众多实例证明:无人机、机器人智能检测技术在桥梁检测方面较传统检测方法精度更准,检测效率更高,同时也促进了桥梁管养的标准化与智能化,保障了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
混凝土刚架拱桥因其经济性较好,在20世纪80年代曾得到大力推广,但因其设计荷载等级较低,已不能满足现有的交通需要,运营多年后,病害较多.目前,国内针对该类桥型的加固改造研究成果比较多,主要采用增加拱片数量、增大拱肋截面、粘贴钢板或者碳纤维、体外预应力索、加强拱肋之间的横向联系、更换桥面结构等方法,但提载加固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以绍兴某桥为例介绍了一种外包钢板对刚架拱桥的拱肋进行加固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混凝土构件上局部包裹带剪力钉的钢板,钢板与混凝土之间填充高强灌浆料,实现共同受力;更换了微弯板,将桥梁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