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创新.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建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实际生活的乐趣,促使其主动去思考、去探究,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放手尝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要打破先讲后练,把学生定位在被动接受位置上的传统模式,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掌握、去发现.
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我先将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3cm、5cm、6cm、8cm、12cm、13cm的小木棒分给学生,要求任取三根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在拼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些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如3cm、5cm、6cm、…),有些无论怎样摆都不能拼成三角形(如3cm、5cm、8cm、…)这说明了什么?实践带动学生继续思考,最终学生从中提炼出规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样,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动手又动脑中尝试学习,感知有关事物、图像等形象,如果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學中的重难点就能迎刃而解,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疑是学生兴趣的思维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诱人的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如
在讲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集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问题: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池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在1200吨到1500吨之间,那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污水抽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师:同学们对“在1200吨到1500吨之间”这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生:积存的污水至少有1200吨,但不超过1500吨.
师:那么怎样才能求出时间?
生:设大约需要x分钟可将污水抽完,则有30x≥1200,30x≤1500.
师:这里x既要满足30x≥1200,又要满足30x≤1500.因此,
可用大括号把它们联立起来:30x≥1200 (1)30x≤1500 (2)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请同学们把
(1)(2)两个不等式解出来.
生:由(1)得x≥40,由(2)得x≤50.
师:这里的x要同时满足上面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可以把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教师借助多媒体,使这公共部分闪烁)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规律,然后再用数轴去验证规律,从而使教学的“双基”要求得到落实.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突出研究性、开放性课型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展开思维,相互启发,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在复习四边形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如下内容:“顺次连接以下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1)平行四边形;(2)矩形;(3)菱形;(4)正方形;(5)等腰梯形(对角线互不垂直).”四边形有如下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学生通过猜测、讨论得出:(1)为平行四边形;(2)为菱形;(3)为矩形;(4)为正方形;(5)为菱形.所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对角线相等时为菱形;对角线垂直时为矩形;对角线相等又垂直时为正方形;对角线既不相等又不垂直时为平行四边形.
总之,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具体指导.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着重引导、启发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应用,广泛地接触事物,尽量地感知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这样开阔了学生眼界,培养了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放手尝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要打破先讲后练,把学生定位在被动接受位置上的传统模式,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掌握、去发现.
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我先将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3cm、5cm、6cm、8cm、12cm、13cm的小木棒分给学生,要求任取三根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在拼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些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如3cm、5cm、6cm、…),有些无论怎样摆都不能拼成三角形(如3cm、5cm、8cm、…)这说明了什么?实践带动学生继续思考,最终学生从中提炼出规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样,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动手又动脑中尝试学习,感知有关事物、图像等形象,如果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學中的重难点就能迎刃而解,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疑是学生兴趣的思维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诱人的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如
在讲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集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问题: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池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在1200吨到1500吨之间,那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污水抽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师:同学们对“在1200吨到1500吨之间”这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生:积存的污水至少有1200吨,但不超过1500吨.
师:那么怎样才能求出时间?
生:设大约需要x分钟可将污水抽完,则有30x≥1200,30x≤1500.
师:这里x既要满足30x≥1200,又要满足30x≤1500.因此,
可用大括号把它们联立起来:30x≥1200 (1)30x≤1500 (2)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请同学们把
(1)(2)两个不等式解出来.
生:由(1)得x≥40,由(2)得x≤50.
师:这里的x要同时满足上面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可以把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教师借助多媒体,使这公共部分闪烁)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规律,然后再用数轴去验证规律,从而使教学的“双基”要求得到落实.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突出研究性、开放性课型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展开思维,相互启发,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在复习四边形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如下内容:“顺次连接以下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1)平行四边形;(2)矩形;(3)菱形;(4)正方形;(5)等腰梯形(对角线互不垂直).”四边形有如下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学生通过猜测、讨论得出:(1)为平行四边形;(2)为菱形;(3)为矩形;(4)为正方形;(5)为菱形.所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对角线相等时为菱形;对角线垂直时为矩形;对角线相等又垂直时为正方形;对角线既不相等又不垂直时为平行四边形.
总之,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具体指导.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着重引导、启发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应用,广泛地接触事物,尽量地感知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这样开阔了学生眼界,培养了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