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过往的时光,常常会在生命的某些拐角留下有关教育的隐记。初始,它们隐匿得无从寻踪,但当人生走过无数的路口,这种潜藏的力量会突然爆发,变得深刻而充满张力。我想,所谓人生之味、教育之道,常常就在其中吧。
我上小学那会儿,非常淘气,成天坐不住,也闲不住,惹是生非,叫家人颇为头疼。那时遇到凡、义两兄弟,属同类型的,文化课上是虫,体育课上成龙。常常考试不佳,须得等到最后才能上台拿卷子的(那时的惯例是由高分往低分排序,以“优良差”分“阶级”)。有一次开家长会,在四楼,他们的父亲性子烈,仿佛觉得受辱,竟追着义绕着整栋楼跑了两圈,一时连我们这些小娃娃都感到可怖。我清晰地记得那时凡和我躲在厕所中,而凡幸灾乐祸地说:“幸早我跑得准!”
但老师那一关可不容易过了。一次我不知因犯了什么戒,又触怒龙颜,需要被惩罚。但是和男老师不同,女老师有时候非常注重经济效用,比如她会把犯错误的学生带到她的宿舍,要求以给宿舍进行卫生打扫的形式完成惩戒。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劳动”和“光荣”从来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它直接引向的,是“犯错误”和“惩罚”。那时尚小,没有公私意识,没有权利意识,老师就是大boss,仿佛生杀予夺权都有。于是,我就和凡、义兄弟俩,还有一帮苦难的倒霉的弟兄,扫地、拖地、晒衣物、整理家什,弄得不亦乐乎;因为是老师的物品,总有神圣之感,加上她就守在一旁,可能随时会更改劳动方向和评价劳动效果,就干得格外地卖力。等到临了,“验收通过”后,老师才会对所犯之错予以“和蔼”的点评,并语重心长地说:“这次就算了,下次要长点记性!”当然,老师心情好的时候,甚至还会给你一只苹果,让人感觉自己已然完成了从赎罪之身到戴罪立功的跨越,一时感激涕零,无以言表。
我想,有时候,一个老师的名字给学生记住,除了他(她)教得好,可能还有一些别的更为深刻的理由。
(二)
到了初中,心智逐开。不过,伴随着这个转型阶段,有时候觉得自己已是成人了,爱自作主张,不愿为规则世界所羁绁;有时又觉得茫然无助,需作秦庭之哭才完成别人看似举手之劳之事,真是一个充满矛盾而疯狂的年岁。那样的时代,是常常考试的,比现在还要疯狂。譬如,那所学校喜欢一天考完所有功课——哪怕原本是三天的活儿。看来,不仅读书要“起早贪黑”,连考试也概莫能外。
但这样的情形,似乎并不妨碍有烛光晚餐般的温情。常常有几次,滑稽的是,在雪亮的灯光下奋笔疾卷的我们,竟可以“刷”的一瞬陷入彻底的黑暗。同学们一见停电了,哨声立马响起,还有用浑厚的掌力击打桌面的,响声彻耳,绕梁不绝。但即便如此,监考老师的威严也是不好小觑的,只消大喊一声:“谁再敢动,谁再乱叫,马上作零分处理!都给我坐好!”场面立时定格,众人缄默不语,人人自危——但果真相信老师的视力有2.0的吗?
余下的发展就要看电工的本事了:若是3分钟内,电力得恢复,那只好众归众位,“起义”宣告失败;但超过了5分钟而无所改观,场面就很难维持了。记得最长的一回,是晚上八点多吧,一直停到九点,我们开始时谦谦君子,不敢异动,个个正襟危坐着,只等“中场休息”后易“时”再战,却左右都等不来电。于是,“民愤”激酿,撇下老师也不管了,各自开始小声比对答案,后有好事者(或叫“先见之明者”)点起事先准备好的蜡烛,乘乱世之际,连抄带问,赶紧将大小窟窿补他个尽够!没带蜡烛的呢?也自有妙计,个个踞在窗口,借着外面愔愔的月光,加上议论补充,也讨得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我那时干的,就差不多是这样的事,等核对完了,还有余时,会兴奋地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以致最后都忘记这肆意喧哗、随处叫嚣之所竟是历来以严肃著称的“考场”。
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通常是无力回天的,只能宣布下课,为防舞弊丛生,鱼龙混杂,次日还会宣布成绩作废,择机重考。但学生会在乎“一晚白忙活了”吗?或许有,但他们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天性和本能被压抑和钳制得太久,一“晚”得解放,那种自由的空气、新鲜的氛围和发自内心的沟通,是稍纵即逝的美妙境遇,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精神释压。
所以,这当初年少的场景,及至今天,都历历在目。
或许管理者认为,清白,是一场考试最为重要的,这固然不错;但他不一定知道,对孩子而言,这却不是第一位的。
(三)
逝者如斯,从懵懂无知,到少不更事,再到初尝人生,每一步环环暗扣,既像是不可避免地走来,又注定会无法挽留地逝去。但坐今反视,恍若昨夜之景,它们不是随时光老去,而是越发清晰透亮,这些成长中的“节点”,是注定会指向一生的方向的。
当下,身份悄然颠倒。如果从一个孩子亲属的立场上看,从一个孩子长辈的立场上看,从一个孩子老师的立场上看,从一个孩子管理者的立场上看,或者都已经尽到本分了,但当你忘记弯下腰来,忘记自己曾是他们的一员,就总会有缺憾,乃至遗憾。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二甲中学)
责任编辑 赵霭雯
过往的时光,常常会在生命的某些拐角留下有关教育的隐记。初始,它们隐匿得无从寻踪,但当人生走过无数的路口,这种潜藏的力量会突然爆发,变得深刻而充满张力。我想,所谓人生之味、教育之道,常常就在其中吧。
我上小学那会儿,非常淘气,成天坐不住,也闲不住,惹是生非,叫家人颇为头疼。那时遇到凡、义两兄弟,属同类型的,文化课上是虫,体育课上成龙。常常考试不佳,须得等到最后才能上台拿卷子的(那时的惯例是由高分往低分排序,以“优良差”分“阶级”)。有一次开家长会,在四楼,他们的父亲性子烈,仿佛觉得受辱,竟追着义绕着整栋楼跑了两圈,一时连我们这些小娃娃都感到可怖。我清晰地记得那时凡和我躲在厕所中,而凡幸灾乐祸地说:“幸早我跑得准!”
但老师那一关可不容易过了。一次我不知因犯了什么戒,又触怒龙颜,需要被惩罚。但是和男老师不同,女老师有时候非常注重经济效用,比如她会把犯错误的学生带到她的宿舍,要求以给宿舍进行卫生打扫的形式完成惩戒。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劳动”和“光荣”从来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它直接引向的,是“犯错误”和“惩罚”。那时尚小,没有公私意识,没有权利意识,老师就是大boss,仿佛生杀予夺权都有。于是,我就和凡、义兄弟俩,还有一帮苦难的倒霉的弟兄,扫地、拖地、晒衣物、整理家什,弄得不亦乐乎;因为是老师的物品,总有神圣之感,加上她就守在一旁,可能随时会更改劳动方向和评价劳动效果,就干得格外地卖力。等到临了,“验收通过”后,老师才会对所犯之错予以“和蔼”的点评,并语重心长地说:“这次就算了,下次要长点记性!”当然,老师心情好的时候,甚至还会给你一只苹果,让人感觉自己已然完成了从赎罪之身到戴罪立功的跨越,一时感激涕零,无以言表。
我想,有时候,一个老师的名字给学生记住,除了他(她)教得好,可能还有一些别的更为深刻的理由。
(二)
到了初中,心智逐开。不过,伴随着这个转型阶段,有时候觉得自己已是成人了,爱自作主张,不愿为规则世界所羁绁;有时又觉得茫然无助,需作秦庭之哭才完成别人看似举手之劳之事,真是一个充满矛盾而疯狂的年岁。那样的时代,是常常考试的,比现在还要疯狂。譬如,那所学校喜欢一天考完所有功课——哪怕原本是三天的活儿。看来,不仅读书要“起早贪黑”,连考试也概莫能外。
但这样的情形,似乎并不妨碍有烛光晚餐般的温情。常常有几次,滑稽的是,在雪亮的灯光下奋笔疾卷的我们,竟可以“刷”的一瞬陷入彻底的黑暗。同学们一见停电了,哨声立马响起,还有用浑厚的掌力击打桌面的,响声彻耳,绕梁不绝。但即便如此,监考老师的威严也是不好小觑的,只消大喊一声:“谁再敢动,谁再乱叫,马上作零分处理!都给我坐好!”场面立时定格,众人缄默不语,人人自危——但果真相信老师的视力有2.0的吗?
余下的发展就要看电工的本事了:若是3分钟内,电力得恢复,那只好众归众位,“起义”宣告失败;但超过了5分钟而无所改观,场面就很难维持了。记得最长的一回,是晚上八点多吧,一直停到九点,我们开始时谦谦君子,不敢异动,个个正襟危坐着,只等“中场休息”后易“时”再战,却左右都等不来电。于是,“民愤”激酿,撇下老师也不管了,各自开始小声比对答案,后有好事者(或叫“先见之明者”)点起事先准备好的蜡烛,乘乱世之际,连抄带问,赶紧将大小窟窿补他个尽够!没带蜡烛的呢?也自有妙计,个个踞在窗口,借着外面愔愔的月光,加上议论补充,也讨得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我那时干的,就差不多是这样的事,等核对完了,还有余时,会兴奋地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以致最后都忘记这肆意喧哗、随处叫嚣之所竟是历来以严肃著称的“考场”。
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通常是无力回天的,只能宣布下课,为防舞弊丛生,鱼龙混杂,次日还会宣布成绩作废,择机重考。但学生会在乎“一晚白忙活了”吗?或许有,但他们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天性和本能被压抑和钳制得太久,一“晚”得解放,那种自由的空气、新鲜的氛围和发自内心的沟通,是稍纵即逝的美妙境遇,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精神释压。
所以,这当初年少的场景,及至今天,都历历在目。
或许管理者认为,清白,是一场考试最为重要的,这固然不错;但他不一定知道,对孩子而言,这却不是第一位的。
(三)
逝者如斯,从懵懂无知,到少不更事,再到初尝人生,每一步环环暗扣,既像是不可避免地走来,又注定会无法挽留地逝去。但坐今反视,恍若昨夜之景,它们不是随时光老去,而是越发清晰透亮,这些成长中的“节点”,是注定会指向一生的方向的。
当下,身份悄然颠倒。如果从一个孩子亲属的立场上看,从一个孩子长辈的立场上看,从一个孩子老师的立场上看,从一个孩子管理者的立场上看,或者都已经尽到本分了,但当你忘记弯下腰来,忘记自己曾是他们的一员,就总会有缺憾,乃至遗憾。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二甲中学)
责任编辑 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