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当前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作为宏观调控者的政府和作为市场经济主要参与者的企业两个角度给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绿色物流;现状;对策
一、绿色物流的含义以及发展背景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并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强调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相协调,并全方位的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现代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绿色物流具有节约资源、能量消耗低、可循环利用等特点,这与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相符合,同时也是国家大力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一步。发改委于2009年3月份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强调物流企业应该在响应国家物流振兴规划政策下大力倡导并发展绿色经营模式,立足长远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企业、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前中国的物流市场发展虽然迅速,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漏洞。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自身要实现在逐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方面实现良好的平衡,既需要其自身加强自律,更需要政府在各个方面的进行引导、支持、鼓励和监督。
二、当前我国绿色物流也发展的现状
(一)起步晚,投入少。“物流”一词,最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才将近40年。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综合物流施测大纲》中提出了到2001年物流发展的3个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物流绿色化,减轻环境负荷。而“绿色物流”这一概念,是近几年基于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思才明确提出,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实施细则。
(二)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我国整体在公路、铁路等设施建设方面成就显著,但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在物流设备方面,设备自动化、机械化、清洁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仍然大部分实行人工作业,这导致效率低、效益差,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
(三)制度不健全,漏洞多。我国传统物流业长期以来,存在分割管理、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各个管理部门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缺少统一协调,严重制约了物流体系的整体发展和规划,导致了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性。
(四)成本高,利润低。我国现行的营业税税目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和服务两大类。运输类(装卸、搬运等)的营业税率为3%,服务类(仓储、配送、代理等)的营业税率为5%。实际的经营中,各个环节的业务上下关联,造成重复征税,加重了物流企业的负担。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的物流法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其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这就要求立法者在制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的同时,专门地制定相关的绿色物流法律法规。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相辅相成,来对整个物流环节进行调控,以促进绿色物流的实现。在进行立法时,立法者要特别针对物流活动具有外部性这一特点,制定和完善物流活动中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而针对各地物流市场混乱不堪的局面,要实现物流企业公平、有序的竞争,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其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的物流环境鼓励绿色物流的发展。
(二)对绿色物流企业进行扶持,加大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绿色物流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政府应当从税收、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或优惠。如在土地的租赁时,以较低的价格租给环保型的物流企业,降低其固定成本的投资,以减轻其负担。同时,鼓励民营物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的多元化,解决融资难的难题。随着物流业作为十大产业之一,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此,要引导和鼓励全国的众多高校开设物流类专业,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物流人才。
(三)构建绿色物流创新模式和理念。企业在经济活动和生产经营中,要进行物流理念和模式的真正创新,从而实现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均衡。在模式创新方面,要改变以往的高投入、低产出、污染大的陈旧模式,把经济活动构建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创新反馈式流程,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在实际中进行理念创新,倡导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的理念,尤其避免回收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改变只是为了回收而回收的思想,而不考虑回收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和回收后废弃物的利用情况(如图1)。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绿色物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要促进物流活动的绿色化不能过急过快,要稳步实施,双向合作,既需要政府通过实行宏观调控,运用经济和法律杠杆,为物流绿色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更需要企业自身在获取经济利润的同时,兼顾对于社会的责任和考虑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通过供应链管理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物流的发展模式,实现物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的相互扶持和协调才是实现物流绿色化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石兆.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绿色物流发展探析[J].陕西科技,2010,(6).
[2]孙永波,陈柳钦.环保物流问题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6).
[3]黄福华,李坚飞.物流营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绿色物流;现状;对策
一、绿色物流的含义以及发展背景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并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强调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相协调,并全方位的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现代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绿色物流具有节约资源、能量消耗低、可循环利用等特点,这与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相符合,同时也是国家大力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一步。发改委于2009年3月份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强调物流企业应该在响应国家物流振兴规划政策下大力倡导并发展绿色经营模式,立足长远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企业、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前中国的物流市场发展虽然迅速,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漏洞。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自身要实现在逐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方面实现良好的平衡,既需要其自身加强自律,更需要政府在各个方面的进行引导、支持、鼓励和监督。
二、当前我国绿色物流也发展的现状
(一)起步晚,投入少。“物流”一词,最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才将近40年。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综合物流施测大纲》中提出了到2001年物流发展的3个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物流绿色化,减轻环境负荷。而“绿色物流”这一概念,是近几年基于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思才明确提出,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实施细则。
(二)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我国整体在公路、铁路等设施建设方面成就显著,但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在物流设备方面,设备自动化、机械化、清洁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仍然大部分实行人工作业,这导致效率低、效益差,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
(三)制度不健全,漏洞多。我国传统物流业长期以来,存在分割管理、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各个管理部门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缺少统一协调,严重制约了物流体系的整体发展和规划,导致了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性。
(四)成本高,利润低。我国现行的营业税税目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和服务两大类。运输类(装卸、搬运等)的营业税率为3%,服务类(仓储、配送、代理等)的营业税率为5%。实际的经营中,各个环节的业务上下关联,造成重复征税,加重了物流企业的负担。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的物流法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其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这就要求立法者在制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的同时,专门地制定相关的绿色物流法律法规。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相辅相成,来对整个物流环节进行调控,以促进绿色物流的实现。在进行立法时,立法者要特别针对物流活动具有外部性这一特点,制定和完善物流活动中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而针对各地物流市场混乱不堪的局面,要实现物流企业公平、有序的竞争,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其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的物流环境鼓励绿色物流的发展。
(二)对绿色物流企业进行扶持,加大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绿色物流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政府应当从税收、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或优惠。如在土地的租赁时,以较低的价格租给环保型的物流企业,降低其固定成本的投资,以减轻其负担。同时,鼓励民营物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的多元化,解决融资难的难题。随着物流业作为十大产业之一,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此,要引导和鼓励全国的众多高校开设物流类专业,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物流人才。
(三)构建绿色物流创新模式和理念。企业在经济活动和生产经营中,要进行物流理念和模式的真正创新,从而实现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均衡。在模式创新方面,要改变以往的高投入、低产出、污染大的陈旧模式,把经济活动构建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创新反馈式流程,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在实际中进行理念创新,倡导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的理念,尤其避免回收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改变只是为了回收而回收的思想,而不考虑回收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和回收后废弃物的利用情况(如图1)。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绿色物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要促进物流活动的绿色化不能过急过快,要稳步实施,双向合作,既需要政府通过实行宏观调控,运用经济和法律杠杆,为物流绿色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更需要企业自身在获取经济利润的同时,兼顾对于社会的责任和考虑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通过供应链管理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物流的发展模式,实现物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的相互扶持和协调才是实现物流绿色化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石兆.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绿色物流发展探析[J].陕西科技,2010,(6).
[2]孙永波,陈柳钦.环保物流问题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6).
[3]黄福华,李坚飞.物流营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